職場瓶頸:2~5 年 iOS 開發如何走出離職困境與舒適區?

前言:

1萬個小時 和 3 萬行代碼,會成爲工作前 4 年非常核心的量化指標,把握住這段週期,可以在職場建立非常有競爭力的擇業優勢,

更關鍵的是自己真正的潛能會被挖掘出來,繼而有機會成爲那個心目中的大牛,而把握二字,知易行難,背後的邏輯就是不斷的走出舒適區不斷的突破困境區。

我們不必糾結前幾年的工作,是花了 8000 個小時,還是手寫了 2 萬行代碼,如果是重複性的勞動就算是 4 萬個小時 8 萬行代碼也沒有太多意義,而 1 萬個小時和 3 萬行代碼是我本人比較認同的一個經驗值,

在前幾年沉浸式的花費上萬個小時在技術的思考和實踐上,無論是什麼框架什麼業務都能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最終沉澱幾萬行代碼的編程經驗,那麼大概率你的技術能力會處在中上游,所以我往往給新人的建議就是找活兒幹,搶活兒幹。

作爲一個開發者,有一個學習的氛圍跟一個交流圈子特別重要這是一個我的iOS交流羣:638302184,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大牛歡迎入駐 ,分享BAT,阿里面試題、面試經驗,討論技術, 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成長!

在認知不夠成熟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所謂的困境,或者順風順水的停滯擱淺在舒適區,這就是我們這一篇想要重點探討的,關注自我認知(心理建設、價值設定)和困境突圍,首先我們從困境的定義開始,舒適區則放到最後。

困境與困難到底是什麼

1.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困境的描述,往往像下面這些:

2.計算機基礎不紮實甚至是完全沒有,比如算法、數據結構、網絡相關理論等等

3.底層基礎能力不行,心裏沒底又覺得沒有力氣和方向邁出去

4.一年經驗用三年,對於工作中用到的技術沒有去了解內部機制

5.沒有考慮如何把代碼寫的更好,業務中到處是膠水代碼

6.工作環境導致的身邊沒有大牛,沒有樣板可以模仿、學習

7.空有想法沒有行動,導致收集一堆資料卻從未去看過

我們內部用的工具總是很老套。

沒有人想改變什麼,沒有野心,沒有夢想,像一架老馬車,大家都在湊合

等等不計其數的早年職業困惑,碎片化的焦慮讓我們徹夜難眠,這些本質上是困難而非困境,我們定義爲困境後,再從社區從他人這裏獲得的,也經常是相對碎片化的建議,

雖然工作中用不了數據結構算法底層原理這些基礎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決定了一個人的天花板高度,並且也是大廠常常考察的一點。當然學習這些基礎並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在平時業餘時間有意識的去補齊這部分的短板。

工作年限越長,公司對於開發者的要求就會越高。這時候公司需求的員工是一個能寫代碼、能解決團隊成員遇到的問題、能帶人的這樣一個工程師。瞭解技術的內部機制才能讓自己不被淘汰。

平時要有意識的去重構自己的代碼,抽離可以複用的功能,這樣做通常都能提高之後的開發效率。但是大家可能並不知道如何去優化自己的代碼,一是可以學習團隊中大牛的代碼,看他是如何實現的;二是學習業內頂尖庫的代碼,看看人家是如何設計的。

哪些關鍵認知需要建立

一個人立足於世,不論男女,都有這幾個問題需要自我思辨最終弄清楚:

關鍵詞是危機感,

發生我工作的前 2 年,怎麼夯實自己的技術,讓自己在團隊有立足之地,這花費了我大量的精力也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深夜煩惱,我當時的做法是瘋狂的寫代碼,業餘時間瘋狂的接單做網站,也由於各種自卑不敢到社區大大方方的社交,大大方方的找前輩請教,沒有任何指導的前提下,我憑着一股子熱情,通過壓榨自己的時間來慢慢積累代碼時間和代碼量,逐步克服了技術的生存危機。

如果讓我重新來過,我依然會這般如此的壓榨時間,但我不會再瘋狂的用滿業餘時間做外包,而是用來看書學習,總結和整理,同時多留一些時間跟行業的前輩交流,提前做第三第四年的職業規劃。

誘惑

關鍵詞是滿足感,發生在我工作的第 3 年,工作輕車熟路的我開始飄飄然,總是沉不下心,很容易受外界干擾,同行的薪資待遇,同行做的事情,其他公司在做的業務,所有這些都像雨水一樣不斷的弄溼我的臉龐,

我需要不斷的用衣袖擦乾它們,我渴望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渴望拿到更高的待遇,每一天的我都度日如年,針對這種情況我當時是找了前輩溝通,藉助他們對我技術和職場成熟度的打擊,我逐漸冷靜下來,繼續沉澱自己的技術深度。

如果讓我重新來過,我會更理性的看待手頭的工作和外面的機會,更深刻的認識薪資-能力-職業發展它們的長短期關係,更早的找更多技術前輩看他們的成長經歷,幫自己仔仔細細規劃技術體系的成長路線,而不是亂花迷人眼,荒廢了大量時光在誘惑的對抗上。

脫離困境並非只有離職

當認知都清晰之後,再來看這個命題,會發現似乎所有的困境不再是困境,僅僅是生活和工作的一個狀態,而困擾我們往往只是困難,比如不知道怎麼夯實技術基礎,不是科班選手不知道怎麼學習,團隊沒有學習氛圍怎麼破...而困境是什麼,困境是我們盡所有能力去克服困難後,依然陷在泥淖中無法掙脫,而如果我們並沒有傾盡全力去克服所有的困難之前,怎麼可以把困難視爲是困境呢?

我們重點聊聊一個常見的困境,就是擇業切換之前,渴望離職的時候渴望擺脫的時候,這對於超過 10 年長度的職業生涯來說,要不要走,去哪裏,它是事實存在的困境。

“做事不開心、錢給的不夠”

這是行業裏最流行的對於離職的原因分析,也的確是大實話,因爲我這三四年線上線下面試以及聊過的幾百個童鞋裏面,是要有一小半把離職原因歸咎於公司的變態制度、不人性化、沒有彈性、沒有技術成長空間以及薪資過低等等原因,在這樣的環境裏面的確是做事很不開心,回報也遠遠不夠,我會鼓勵他們早日脫離苦海,切換一家更適合成長的公司。

我身邊好多個朋友當初忍受不了阿里內部大公司的一些毛病,會議多亂甩鍋工程師氛圍政治化等等,出來幹了幾年,好多個最後又回去了,因爲發現外面溜了一圈,每個公司都有它的問題,有的問題比阿里更嚴重,有的則是前景非常灰暗,當然也有一些同學跳槽的很成功,只是比例確實非常非常小,這就是擇業擇公司的智慧和運氣了,

放棄是最容易做出的決定,而堅持無論在哪兒都是最難的選擇,這個組織讓你不開心,那麼你可以用盡各種辦法,線上線下的制度性的社交性的策略和辦法,找各種人找各種資源來推動組織發生更好的變化,而不是靜等着組織自我優化來滿足你的心境,

關於離職聊得比較多,主要是確實接觸了好多好多離職中的同學,幾乎都處於所謂困境中,但原因各不相同,並且大部分同學其實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更多面臨的是困難,眼前的切換屬於是衝動決定,甚至有的跳槽頻率很高很高,後期嚴重傷害了職業生涯,而成功切換的總是很少數,非常可惜。

舒適區纔是最大的困境

我們看抖音,會發現有些人的技術特別嫺熟,比如切菜的,比如爲快遞打包的,工程師的編程技能也一樣,如果長時間在某一塊重複性訓練的話,也會唯手熟爾,

比如一個常年做活動頁面的同學,比如一個常年做後臺表單頁面的同學,這些容易重複性的領域很容易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這塊我熟能生巧總是很快搞定,然而卻不知不覺的進入到了一個舒適區,有時候會自己意識到,有時候意識不到,帶來的後果是往往技術的成長停滯不前,更可怕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度過了多年時光,

所以面對困境未必要離開,處於舒適區也未必要留下,每一個人處於這種狀態下,都是很痛苦,如何把痛苦週期縮短,如果找到突破點求變或者堅持,其實都取決於我們對於自己的判斷,以及對行業的判斷,所有的判斷加在一起,再來對每一個問題標註上優先等級,註釋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項,再列出來推進解決它的詳細計劃,最終能否邁出去到一個更好的階段,就取決於執行力了,

說到執行力,再送給各位幾個關鍵詞來面對所有的人生困境:腦力、體力、心力、執行力,腦力是分析是智慧是取捨是規劃,體力是堅持是強度是執行力度,心力是耐力是決斷力是忍受向前的抗擊打能力,執行力是使命必達說到做到破釜沉舟的落地程度,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才能成就更優秀的自己。

這一切都需要你足夠主動,足夠負責,才能點爆奇蹟。

作爲一個開發者,有一個學習的氛圍跟一個交流圈子特別重要這是一個我的iOS交流羣:638302184,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大牛歡迎入駐 ,分享BAT,阿里面試題、面試經驗,討論技術, 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成長!

作者:Scott,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