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执笔07期】 题图(醉花阴) 作品&诗友互评

题目:题图(樱花)

裁:醉花阴(毛滂体)


░░░  本期人气作品  ░░░

07 作者:雨霖

醉花阴·题樱花

东风欲把春情赋,晕得樱千树。红粉自生香,惹尽痴怜,惹尽群芳妒。

此身不恐花期暮,事了翩然去。零落且从容,玉骨清魂,来世应如故。

赏评人:蜘蛛必叫

起首一句是我最喜欢的,东风带着脉脉的温情而来,染红了株株樱花树。一个“赋”字,如同东风在将春天的温柔慢慢诉说,一个“晕”字,似画笔晕染了千树红花。拟人化的描写,盘活了整个画面。转入眼前的画面,两个尽惹,把众人的目光聚焦到红粉上面,令人无限怜爱。

然后由实景带入情思,我自向世界展现我的芳姿,何须计较时令的变化,纵然花期过去,步入平淡,我也坦然接受,来世一样怒放。

通篇来看,来的热烈,去的淡然。既能彰显自己的风骨,又能甘于平静。情景交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诗魁之名,实至名归。

【赏评人:费恩】

咏花,有两难处:一是赋出本色却千遍一律,比如赋梅就梅妻鹤子,何逊词笔,寿阳梅妆;二是赋不出本色,两花同调甚至千花同调。

本阙词略困于后者。千树不尽着图,群芳妒一词词家用来赋过梅荼靡荷花,用之最好能把所妒的东西讲出来,不然有凑语之嫌,而前云痴怜,着力稍有不够。

换头云事了翩然去,颇有风骨,而此生句相比韵句就逊色一些。结寄托为生死轮回,也无不可。

全词弊有二,一是抹去樱与小题,无法分辨所咏之花,二是两个七字句造语稚嫩。

可称道的地方也不少,比如能造警句,比如能构架惹尽这样的复语,比如布局清晰,上下言之有物。


01 作者;玉扉洞主

醉花阴·初夏咏一树红

郁郁芳菲枝上结,千树堆红雪。艳艳斗琼葩,桃杏堪怜,过了君时节。

蝶蜂不作嗡嗡别,夏日才痴绝。笑那早开花,嫁过东风,落尽无情叶。

赏评人:费恩

题图咏物,要义是切题,如何寄托如何起兴,当基于切题的基础上。本阙词辞熟笔顺,是值得鼓励的地方,但在切题上,仍需更加注意。

樱花几近无香,图中只见一树,所以芳菲、千树、斗琼葩之语稍欠妥帖。桃杏花期早于樱花,故君字唯有解作桃杏才符合常识,既是咏樱,君只能做他花,恐生二义。

换头句想象尚可,而嗡嗡不是词家语,而蜂蝶未别,谈何痴绝?要说痴绝,应是花落人去,唯有蜂蝶依旧的意象。结云早开花,樱花花期较晚,不当用早开花描述,嫁东风落叶做结情味不错。

初为词,容易堆词造句,这过程是必经之路,而后当逐渐扩充词汇,琢磨字词,布局谋篇。本阙词不乏闪光点,可窥才思,坚持练笔,或成熟手。


02 作者:费恩

 醉花阴·题樱花图(龙谱)

粉绮连天霞满树,移种西园路。远近半空枝,寂寞前身,合是扶桑主。

东风到处轻飞举,会尽痴儿女。万点奈春何,七日繁华,四月凄凄雨。

赏析人:玉扉洞主

有幸点评大佬的词,不胜荣幸,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从画面入笔,绮是形,霞是色,比喻很好。移种西园路,西园是上林苑?把花景从图中路旁写到西园,调子高,真好。远近半空枝形貌特色,遒劲有力。点出前身,引入樱花本身。用扶桑主妙过直接写樱。

下阕东风到处轻飞举,感觉进入了想象,毕竟花色密重,言轻实重,妙哉。会尽痴儿女挺好,把人情加进去了。万点飞花大气。七日繁华,四月凄凄雨,在群里大佬的解释下才了解到樱花是四月开花,花期七日。用典妙到毫巅,读之不觉,细品才得。大佬不愧是大佬,用笔老辣,非常佩服。末学顿首。


03 作者:南唐

醉花阴(新韵)

昨夜醉眠花树后,梦寄相思豆。蜜意正当初,羞抱情郎,拨弄纤纤手。

两情相许难相守,粉泪湿罗袖。推枕问繁樱,我睡如何?不语香依旧。

赏评人:玉天阳

这首词上阙写女子酒醉后,梦回与情郎初恋时的甜蜜,却在下阙转折变成两人分隔,难以相守,女子愁情难尽。先乐后哀,倍增其哀情。

词中“我睡如何?”过于白话,建议修改。


04 作者:淡墨

 醉花阴 (龙谱 新韵)

 细雨催红花小小,深院青青草。朝起换新妆,镜里红颜,更比春光好。

 花今灿烂人今少,一去君踪渺。春短尽伤春,镜里年华,更比花先老。

 【赏评人:开阳

感觉写得很舒缓灵动,特别是叠词的活泼气息,逻辑承序也是完美衔接。上下半阙的镜中对比,一个是镜里红颜,一个是镜里年华,一个是一开始的红颜好,一个是更比花先老,鲜明而回味。同样的花、镜、人,在前后表达出不一样的色彩,更添味道。很难说再有更好的改动,我觉得唯有红颜、灿烂、踪渺几个还能调整下,其他的看不出来。虽然重复字很多但有意义,就是这种灵快回咏的感觉,淡墨兄写闺怨如此细腻,真是温八叉附体也。


05 作者:白首

 醉花阴.观图有感(龙谱 新韵)

 莫道今年花开早,也趁晴光好。城闹不知休,夺目芳尊,傲绽春华茂。

 繁樱锦簇知多少,胜似蓬莱岛。驾鹤取仙袍,聚气成刀,斩孽擎空啸。

 赏评人:流川登

川川是第一次写诗,也是第一次正经给别人评诗,如果评的不好,还请白首同学见谅!我先说一下 个人感觉非常好的地方,上篇写到了樱花芬芳 ,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下篇 由樱花 联想到仙境 由仙境转到自己 。驾鹤西去 取过宝刀 斩断一切烦恼。给人一种快感 热血的感觉 。不好处 就是主旨不够清楚,让读者,分不清你是在咏樱花 还是斩孽!以上是川川个人见解,如有理解不到的情况 ,还望见谅!


06 作者:蜘蛛必叫

 醉花阴·题图

 燃尽一生红烂漫,不负东君盼。春暮吐幽香,匪我迟迟,居处乏光暖。

 众芳去后杨花乱,休笑韶华晚。纵地远偏寒,眷顾无人,我自枝头绽。

 【赏评人:雨霖】

本次作业要求是题图,图本是樱花,但因图片易生歧义,故作者将其看作梅花题词。

1.本词行文流畅,上下片结构清晰,立意明确。

2. 上片首句“燃尽一生红烂漫”,个人认为欠妥。或许是为考虑切合图片?图中的花用“烂漫”形容无可厚非,但本词通篇着力点是梅花的孤傲,因此“燃尽”、“烂漫”这样的词用在此处,反而把梅花写俗了。尾句“匪我迟迟,居处乏光暖”不错,颇有冷处偏佳的味道。

3. 下片“纵地远偏寒”,这领字格用得精妙,转承有力,与尾句“我自枝头绽”相呼应,全词意境骤然被拉高了。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08 作者:玉天阳

 醉花阴·薄雾蒙蒙风几许

薄雾蒙蒙风几许。晨华消残暮。素履踏朝堤,眼望蓝湖,思绪无归处。

路旁烂漫雏樱树。有女盈莲步。玉指绕云丝,花落红裳,刹那心如兔。

【赏评人:南唐】

赏读本词,初打眼,就被薄雾蒙蒙风几许牵住心魂。一个“许”,把风丝若有似无的情态摹写到淋漓尽致,单凭炼字而言,是较同韵的“缕”高明许多的。再配上薄雾如织,一个介乎虚实之间的梦一般的画境便被约略勾勒出氛围来。接下来一句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即昼夜相交之时,欲晓未晓之间。晨华一词虽能会意,但似有生造之嫌,加之四韵连平,有坏音谐。暮字和韵,却又是晨暮相接,生生吃掉中间整个夜晚,情理上稍有不合。建议本句整体改换。而后素履踏朝堤一句完成了本词故事的展开,原来是我们的主人公在这样一个诗意的清晨,款步走过长堤。素履这一意象,既可以是没有花纹装饰的白色鞋子,又可以是对于心中所向往的事物以最为安适自然的态度去追求。此处“素履”一典,见于《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可见主人公某种清白自守夙愿。可是夙愿是什么呢?只见他擡眼望蓝湖,心绪也像是湖面,茫然而阔大、飘摇且起伏,心无归处。

上片在还未延展开来的情况下,便已收束完结,而进入下片,造成了语义阅读上一定的困扰,不过却也同时怀有了对下片内容更多的期待。我们在希冀,也许一切都将在这里获得解答。本以为故事会继续交代下去,不定的心绪定在了哪里,不曾想,话锋一转,竟轻描淡写地提到路旁一株樱花树幼苗。而后翩翩有女似惊鸿,由树下步出,造成与前文平静自然的湖畔望晓之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戏剧效果。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玉指绕云丝、花落红裳一语便已经刻画出鲜妍亮丽的女子形象,最后一语“刹那心如兔”表明主人公见到女子怦然心动的状态。那么此刻的心如兔便可以和前文素履形成文义上的照应,原本心如止水向小鹿乱撞的心境转换,完成了对一见钟情的生动表达。

 纵观全词,本词词风华艳,行文流畅,但叙事上稍显断裂,使得感情流露不似水到渠成更像是文末强作升华。由一眼侧目到一顾倾心的情愫涌动未能描摹到位,若在感情的丰都和厚度上下些功夫、着透笔墨,想来更会与词句的语言本身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个人拙见,有不当之处,万望海涵。

赏评人:自牧

1、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男子看到樱花树下的女子后产生爱慕。全诗重点写景色和女子的动作体态,最后一句才写到男子心动“心如兔”。

2、上片从景色写起,在薄雾蒙蒙的早晨,入眼先看到她的“素履”,再往上,看到她“眼望蓝湖”,不知在想什么。

下片第一句点题,烂漫的樱花树下,她的盈盈莲步。这两句的手法似乎借鉴了《诗经·周南·桃夭》,用樱花“起兴”引出女子,也用樱花的烂漫“比”女子面容姣好。她纤纤玉指绕着如云的青丝,花瓣落在她鲜红的衣上,使诗人“刹那心如兔”。

3、整首诗很有画面感,清新自然,使人会心一笑。但“薄雾蒙蒙”“堤”“蓝湖”图片中都没有体现,偏题。


09 作者:馥彧

 醉花阴•图上这株樱花开在东北的土地上(新韵)

 锦簇接天天落雪,落雪红娇靥。娇靥赏春樱,只见春樱,不见先人血。

 彼十四载寒如铁,此恨何堪却。倭蕊绽国殇,知耻图强,兴我川和岳!

赏评人:美川

一般词品中,女子所表达的不外乎闺怨之情,而作者这首词由女儿赏樱入手,却是国仇家恨,慷慨一番。通读全词,畅快淋漓,感情连贯,一气呵成。产自日本的樱花在东北这片黑土地无声绽放,这并不是友谊的传递与象征,却是一段国耻的见证,樱花树下,埋骨忠魂。作者于无声处听惊雷,能使国人都产生共鸣。尤其是下片,能看到岳武穆《满江红》的影子。然上片“落雪”与“春樱”似时节不符,或是作者将花落比作“落雪”?我在这里并未读出比喻的感觉,所以暂时这样理解了。个人浅见,与诸君共勉。


10 作者:开阳郡王

 醉花阴(新韵)

 乌鞘高插龟裂土。春举花如瀑。风劲不低头,万杈朝天,向日冲冠怒。

 易凋叶尽难摧骨。摇落今开复。纵是再秋残,表里虫穿,未死犹英树。

 赏评人:淡墨

一般填词,能做到境意连贯就可称为作品了。能做到境意连贯,而有自己的思想神韵,就可称为佳作了。开阳兄这首词气势很足,而且一以贯之,字里行间透出的全是一种铮铮傲骨,凛然正气。诗品即人品,想来开阳兄为人也是如此。全诗大气,向上。万杈朝天,向日冲天怒句更是照顾了图中其余树花叶已残,唯独此树花开如瀑。此词有骨有神,更有细节,紧扣题意,是难得的佳作。


11 作者:孤灯

 醉花阴•樱花杀人事件

 纷纷月下花如雪,远寺钟声绝。惨叫掩寒光,影动轩窗,倏忽长灯灭。

 遍翻后院寻凶铁,沿断珠追蹑。树下见新痕,土覆香魂,满树花如血。

注解:

日本俗语:桜の树の下には尸体が埋まっている。(樱花树下埋着尸体)

参见梶井基次郎散文《樱树下》


赏评人:馥彧

小熊猫哥哥又写了一个故事,这次是个侦探小说,情节紧凑,布局合理,多角度的描写让我有种看醉花阴版福尔摩斯的感觉。虽然只看到凶案没看到破案有点小小的遗憾,(要不你下一期作业写一下?),但情节发展过渡都很自然,很生动,画面感很强。月下凶案,追凶发现了尸体,完美的侦探文。如果要说些具体的想法,首先我觉得作者的角度非常独特,毕竟题图是白天开放的樱花,一句纷纷月下花如雪,就注定了作者全词抛开题图只写樱花的主基调。第一句,纷纷形容的是花,但放在了月亮前面,我觉得是个精妙的构思,将月亮与纷纷飘落的樱花融为了一体,再结合远寺钟声绝,典型的以动写静,场景渲染的非常棒。这么静的夜里一声惨叫,随即影动灯灭,对比强烈,画面感强。

如果让我提一点点建议的话,我个人觉得下阕较上阕略弱,首先从逻辑上,查案人先去追凶器(凶铁),然后发现樱花树下的尸体,感觉顺序似乎不太对,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刻意的倒装。其次从个别字上,后院,追蹑,感觉都可以再精致一些。但结尾满树花如血,首尾呼应,形成一个轮回,觉得很好。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因为水平确实有限,如果有理解不到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最好能指正哈,最后还是要点个赞,顺便催更。


12 作者:流川登

 醉花阴(新韵)

 薄雾远空烟霭霭。青山微粉黛。樱树俏滴滴, 几许柔情,摇落星天外。

 落樱砌下人何在 ,念故人姿态。此曲醉相思 ,慕尔如星,惟许倾心爱!

 赏评:白首

这首词, 我喜欢上阙. 古诗词把风景写得很拟人化,“青山微粉黛”一句让我想到一个妙可人儿化妆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很美,很漂亮。“摇落星天外"我读着很别扭,前面的柔情似水,是委婉的感觉,我个人理解, 是与后面的“星天外”没有明显的联系。

下阕我不理解为什么“此曲醉相思”用“醉”,不用“最”?还有我个人觉得曲子是突然出现的,前面没有交代。“慕尔如星”让我直观的想到了“莞尔一笑”,我问过作者,不是这个意思。

都是初学者,我很欣赏川登愿意去尝试,去突破自己的态度。我个人虽从词中看到了一些我觉得不达意的地方,但其表达的睹物思人的感觉我能感受的到,很漂亮。毕竟是第一次写,已经很不错了。加油,共同进步。


13 作者:长弓朔

 醉花阴•说樱花

 梨花满院逐春雨,敢有樱花举?醉眼斥樱花,不到吾庐,何必红如许。

 樱花却道颜如玉,只赖东君娶。道满树繁华,千种风情,不假骚人语。

 赏评人:费恩

我挺喜欢这首,忝评一番。有灵性,颇见巧思。上片诗人两问语,下片樱花两答,用巧思拟章法,我也很喜欢这种有我之境,如姜张般的我强烈存在在词里。

不足地方也有挺多,韵律上,逐、玉入声,道满树繁华是一领四,不是五言的诗格,应该用上二下三的句法。全词有凑韵的嫌疑,如两个七字句,不太切题也不切意,敢、斥二字用力过猛,敢可考虑宁,斥可考虑指、问、怨这种有留白的词。

全词还是挺不错的,小节不葺,亦可把玩一二。

赏评人:自牧

本期作业很喜欢的一首。

1、整首诗从由院中景色写起,到诗人和樱花的一问一答,很有层次,自然流畅。

2、既然是题图,上片“春雨”偏离了图。“举”字我觉得更像参天大树的姿态,形容樱花似乎不妥。

3、下片的“不假骚人语”是整首诗我最喜欢的一句,拟人写樱花,傲娇自信,好酷。但是“颜如玉”和“娶”,好像有点奇怪,不太喜欢。


14 作者:自牧

 醉花阴•游春(毛滂体 新韵)

 北国四月风光好。江边真热闹。士与女游春,笑靥含羞,他赠之芍药。

 近栏几树红云袅。蝶戏枝间绕。信手为插头,却似“如花”,还怪人家恼。

 【赏析人:长弓】

全词描绘青年男女约会的一个场景,用语直接坦率,充分体现了少女娇俏之意,也是词中最大亮点。

芍药一句,当是化用自诗经“溱洧”,颇为巧妙,既刻画了男女情事,有留有遐想空间。然‘他’字作为第三人称,用在此处似不甚妥帖。

另外,词中用语过于通俗,如‘江边真热闹,还怪人家恼’等句,缺乏韵律之美,读之不甚顺畅。


15 作者:美川

 《醉花阴·飘零意》(新韵)

 最是无情风倦里,芳烬残香起。轻拢护花铃,怕扰春庭,怎解飘零意?

 落红总把相思寄,道看朱成碧。杯酒述平生,痴许前缘,应是流连地。

 孤灯赏评:

这首词, 我喜欢中间两段。古诗词常写到护花铃, 不过一般都是"风动护花铃", "鸟弄护花铃"。这里却是反用, 让我想到"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所以产生了与其他诗词截然不同的意趣。为什么"怕扰春庭",我个人理解, 是与下文落红寄相思有联系。放任落花殆尽, "看朱成碧"。自然也就是相思终成空 , 却还流连难忘故人故地的"飘零意"了。

前面写足了"倦风卷残香"的意境, 但是末几句, 我觉得欠佳。向谁述平生, 向落花吗?"应是", 为什么是? 前面并没有交代原因。这句的重点落在"地" 上,就让人很好奇"此地"究竟有何不同。因为前文是虚写落红, 并没有说到任何实际的地点。如果是想说落花树下就是结缘之地, 那用词似乎还可以再斟酌一下。

另外, "道看" 这里, 感觉用词有点问题。

最后, 从题图的角度来说。本词基本和图无关。完全是写得落花的意境。算是跑题吧: )

个人浅见, 请指正。



不参评作品:

作者:楚歌

醉花阴·毛滂体·樱花·好花时节风来妒(新韵)

好花时节风来妒,悲春留不住。蹙入乱尘中,起落时无,著脚知何处?

昔时好女惜春幕,悯我飘泊苦。岂料恶风回,辗转平生,身死归黄土。

诗解:

正是春花正盛时节有风相妒,悲伤的春天欲留难留。被迫飞入沙尘之中,起落不定,不知落脚之处在哪里?

曾有知心人怜惜这一幕春残之景,悲悯我漂泊的苦楚,赠我一席之地以作停留。怎么能料想到恶风又回,将我再次卷入命运的洪流,平生历经辗转,唯有身体消亡时才能永归泥土,不再漂泊无定所。


『一饮尽山河』是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如有意加入『一饮尽山河』微信群,欢迎私信本简书号作者。期待广大诗词爱好者光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