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薪過萬的崗位,爲什麼招不到人?

你會因爲什麼而選擇一份工作?答案可能是:崗位名稱

我朋友這幾年參加過不少聚會,總結出一條規律:大多數的所謂社交聚會其實沒啥意義,面目模糊的一羣人說些片兒湯話,來幾句商業互吹。

總之,要不看臉,要不看title。

聽說你是助理,就意味深長地“哦~”一聲,不管你是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董事長助理。

聽說你是總監,就忙不迭恭維起來,不管你是不是美髮店的Tony總監。

這幾年我也發覺一件事,特別在意頭銜的人,往往很難混得好。爲什麼這麼說?今天我給大家掏心窩子聊聊。

01

前不久,一位讀者問我轉行做產品經理的事兒。

她原崗位是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售後支撐,聊到爲什麼想換崗位時,她支支吾吾。兜了好半天,她發來一句話:

“說自己是產品經理,比較好聽嘛。”

再一打聽,大致明白了。她眼下面臨2個選擇:

A:售後崗位有個升遷的機會,薪資相對理想。

B:朋友開的小公司有個產品崗位,年薪不到8萬,做的內容其實依然偏售後。

問題是,她朋友公司做機械的啊!

不同行業的PM要求截然不同,你隨便翻翻製造業、金融業、互聯網行業的產品崗要求,立馬就會發現這點。

“而且我瞭解過了,產品崗位的平均薪資比做支撐要高。”

她突然發來一張薪酬對比圖。

“不瞞你說,我打算先鍍鍍金,後面再成爲真正的產品經理。不然我啥也不懂,轉行不現實呀。” 

我有些哭笑不得。

在轉行這件事上,她盯着的是頭銜上若隱若現的光亮,忽視了剝開這層脆弱的鍍金外殼,工作的本質並未發生多少變化。

古人說,先敬羅衣後敬人。這話放到現在仍舊成立。

我同學感慨,他以前公司招海外客服,月薪1萬左右,投簡歷的人寥寥無幾。後來老闆想了一招,把“客服”改爲“專員”,情況明顯好轉。

人們一看到“客服”2字,總覺得是份抹不開面兒的工作。

這種一葉障目的狀態,讓人錯過許多比title重要百倍的東西。

02

頭銜如標籤,但坦白講,我不認爲這種外在的東西是什麼貶義詞,只不過有段位之分

它是一個從加法到減法的過程。

第一階段:貼上標籤。

你發現沒?順便刷刷微博,跳出的新聞裏都塞滿了形形色色的明星人設。

比如,女明星剪短髮就是“帥氣”,穿上西裝就是“總攻”,po上食物的照片就自稱“吃貨”。男明星人設熱衷知識分子、學霸、大叔、奶爸……似乎沒有人設就很難立足。

這種做法,不能說它不對。

尤其一開始時。

茫茫人海,每天新人輩出,你靠什麼在人們腦海中佔有一席之地?貼上標籤,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匹配的資源。

職場同樣如此。

一聊到工作,別人自然會問“你是做什麼的?”一個能毫不遲疑說出口的頭銜,無疑是個印象加分項。你去面試時,對方通常也會讓你用幾句話介紹下自己。

在初期,你的確能受益於它。

第二階段:撕掉標籤

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簡化過多title。二是,不囿於title

我以前有個奇葩同事,明明是個普通產品經理,印名片時,他跑去找行政要求把崗位寫成“高級產品經理”。沒過多久,又要求寫成“資深高級產品經理”。再後來,他看到總經理是用鎏金的卡紙印名片,也想要用相同的材質。

想以秀名片的方式宣示:你看,我就是比你們厲害!

咳,一個人內在越虛,越渴望用表面功夫加持自己。就像包治百病的藥,都是假藥;名頭花裏胡哨的人,沒準是打雜的。

繼續看,“不囿於title”是什麼意思呢?

魯迅有句真·名言: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頭銜也好,要求也罷,皆是如此。

擁有得久了,你就捨不得放手,於是始終停留在原地漸入疲態。既不敢鬆手,也不敢嘗試其他

上週我看了一檔相親節目。一位男生一上來就12345地列出找對象的條件,身高多少、工資多少、年齡多少、定居在哪裏、家庭是什麼樣的,甚至髮型……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堅定地認爲,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理想型。

主持人說了句話:“這麼多的條條框框,最終只會把你困死。”

特別在理。

他把若干個標籤堆砌出一個宛如爲他量身打造的理想對象,殊不知,世上很可能壓根不存在這樣的女孩。即便有,女孩憑什麼選擇你?

很多東西看似有所追求,實則是藤蔓密佈的束縛,捆綁住了你的想法、捆綁住了你的喜好、亦捆綁住了你未來的可能性。

03

相比於堆砌標籤,更糟糕的情況是:用標籤包裝自己,卻無力撐起

自詡CTO,連最簡單的技術方案都看不懂;

自詡中層管理,連手下僅有的一個員工都管不清楚;

自詡一線知名演員,連喜怒哀樂都表現得一言難盡。

我一喜歡追星的朋友說,大家之所以覺得“流量咖”是個貶義詞,不是因爲藝人的流量大,而是他們實力與流量過於懸殊。

你看王菲、章子怡同樣自帶話題,有人說她們是流量咖嗎?

沒有嘛。

回頭看開篇說的那位想轉行的姑娘。她最大的問題在於,她轉行的目的僅僅是利用title鍍金,哪怕乾的是幾乎一樣的工作。

錢鍾書先生說,不實之名,如不義之財

對有的人來說,每張標籤都是一個徽章,需要傾盡無數心力才能做出些許成績,它們名副其實。

對有的人來說,每張標籤不過是便利貼,只能短暫地停留,風一吹就如過眼雲煙——

它們名不副實。

04

最後我想說,炫標籤,不如炫成果來得實在。

這個世界有一點很公平,越容易到手的東西,越不值錢。你可以把林林總總的名頭掛滿一身,別人同樣可以啊!

這不就是嘴皮子一動的事兒麼?

而成果不同,它是客觀存在的,沒有任何人能拿走的,甚至足以伴隨你一生。

何況,你的注意力在哪,能量就在哪。一個人過於在意表面的身份,無形中消耗了本可用於修煉自我的精力。

人這一生,會擁有許多不同的身份,它們隨着我們的成長而不斷變化。

真正厲害的人,不會在乎變幻虛無的標籤。因爲他們知道,只要經營好自己,一切便不會失去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