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答應給我50萬年薪的老闆,跑路了”

01

最近聽了幾個朋友給我講述的經歷,讓我對“口頭承諾”這個詞有了些新看法。

23歲的陳誠,大學剛畢業,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金融專業的他,始終想去大公司上班。

一次面試後,老闆笑呵呵地看着陳誠說:“我覺得你這人特靠譜,我們公司決定給你開5k/月的工資。”

陳誠聳了聳肩,沒說話。

“不瞞你說,我們公司已有上市計劃,期權方案很快會落地,先苦後甜,這道理你懂吧?”老闆繼續說。

“到時別說這5K,每年50萬都有可能。”

陳誠點點頭,賣力地幹着手頭的工作,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可沒想到,不到半年,老闆攜款跑路了。陳誠被受騙的客戶罵得狗血淋頭。

30歲的小郭是一家公司的基層員工,讓他不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幹了7年,卻依然是原地踏步。

他去找老闆說自己想回老家發展。

老闆聽了,趕忙說道:“小郭啊我知道你是個踏實的人,走了多可惜啊。公司最近準備提升一位基層員工,說實話,我傾向你哦。”

小郭聽了,心裏樂滋滋的,覺得曙光就在眼前。

2個月後,小郭被公司派遣到鄉下負責一個壓根沒人願意接的任務,並且需要常駐。

我知道你們此刻想說什麼——“誰讓他們連這些騙人的話都信?”

先不說他們是不是被忽悠,老實講,很多人在許諾的時候,都是真心實意。未履行承諾,對方肚子裏的苦水沒準比你還多。

只是對於你而言,有兩點應該做成彈幕, 反覆在內心滾屏:

1、口頭承諾的兌現環境,隨時變化。

2、這世上坑人的老闆,並不少。

02

口頭承諾的兌現環境,隨時變化

2018年5月,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劉強東曾自信滿滿的向世界宣告:京東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聽了這話,不少京東員工瞬間滿血:原來自己也有鐵飯碗了!

然而,就在今年京東集團開年大會上,東哥宣佈:2019年將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緊接着:

3月15號,京東首席技術官張晨辭職;

3月19號,京東首席法務官隆雨辭職;

4月4號,京東首席公共事務官辭職。

這讓京東高管內心發懵:東哥,說好的兄弟情呢?

而後,又在今年4月發佈內部郵件稱:堅決淘汰“三類人”

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東哥還是對兄弟們下手了!資本家露出了真面目!

港真,在這件事上,我沒覺得劉強東有多麼“罪大惡極”。

任何一家公司,首要目標是什麼?

活着。

換言之,現金流要足夠支撐企業的運轉。

京東的收支情況已明顯捉襟見肘,“開源”與“節流”兩條腿,既然掙錢速度不行,只能抱着“節流”這條大腿。

不然只能等着被團滅啊!

這種情形下,管理者早已身不由己。每個承諾都有它的保質期,這個保質期隨着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沒幾個人是奔着騙人去的,只是人非聖賢,無法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做出精準預判,更無法拍着胸脯爲保質期前加上“永久”二字。

03

這世上坑人的老闆,也還是有的

今年初,“賈躍亭”、“違背承諾”、“坑”這些字眼在網上又掀起了風波。

想來賈躍亭用花言巧語“坑騙員工”的事已經不止一次了。

2015年,賈躍亭就曾特豪爽的做出承諾,當年要在非上市板塊中把一半的股權分給全體員工,實現全員持股。

而且,這些股票還不需要員工自己出資購買。

當年在樂視工作的@Roy回憶說:

“當時的我以爲都快到達人生巔峯了,要知道等樂視控股整體上市後,我手中的股票可值好多錢了。”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還沒過多久,原本屬於自己的股份就被老賈以公司缺錢爲理由擅自給賣了

這讓大批被賈躍亭用公司原始股份爲承諾給騙來的員工急眼了:“活白乾了,股票也沒了,老賈太坑了。”

現在一想,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口頭承諾”背後,可以只是赤裸裸的虛僞和自私罷了。

看電視劇《幸福兩部曲》時,對其中的一幕記憶猶新。

鄭平是一家公司的員工,兢兢業業的幹了5年,做夢都想當主管。

一次,老闆對他說:“小鄭啊,只要你能順利完成這個項目,我立馬提拔你當主管,幫你完成心願。”

鄭平聽了,很是高興。爲了把事情做好,不惜連熬了好幾個通宵。終於,順利的完成了項目。

鄭平去找老闆,試探性的問:“我啥時候能提升啊?”

老闆先來一招避重就輕,一個勁地寒暄,可就是不提升職的事。

鄭平不開心的質問:“您當初的承諾,還能兌現嗎?”

老闆再來一招反咬一口:“我說你年紀輕輕急啥嘛,就衝你這個態度,還想當主管?”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爲老闆的一句虛假口頭承諾就像打了雞血般的工作,又有多少人因爲老闆沒有兌現承諾而吃了啞巴虧呢?

03

 比承諾更重要的事,

是你對承諾的態度

客觀和主觀的雙重作用下,口頭承諾看來是靠不住了,那,我們要怎麼做?

1、不要過於相信

我們常常聽到類似的話:

“等項目賺錢了,獎金和股份那都不是事兒。”

“過幾年公司規模擴大了,你就等着工資翻倍吧。”

“他比你早來,月薪已經五位數了,好好幹,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類似這種既沒說時間也不說具體數字,給個願景讓你自己無限腦補的口頭承諾,在職場簡直比比皆是。咳咳,商業社會,如果沒有白紙黑字付諸合同,都不算數。

笑一笑,點點頭,也就過了。不值得你在心裏鄭重其事地打個圈。

2、學會分析與判斷 

有位讀者憤憤不平地說,他公司這裏那兩年效益不好,不時聽到裁員的風聲,領導原本說他的崗位問題不大,讓他安心工作。

結果呢,沒幾個月HR直接找他面談,告訴他被辭退了。

“這不耍我嗎?哪裏這樣做領導的?!”他提到此事時,憤怒之情透屏而出。

其實,他明知道公司經營情況不好,只不過選擇性地把領導的話當做心理安慰

領導爲什麼說他問題不大?今年效益具體數字如何?領導自己的業績情況如何?今年有增員計劃嗎?還是說“只出不進”?

作爲成年人,憑理性判斷,比相信沒來由的承諾要靠譜100倍。

職場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個個極具誘惑力的口頭承諾,有時我們會瞬間雞血滿滿,有時會爲之心潮澎湃,但更多的時候,感受到的卻是當真相襲來時那股若有所失般的無奈。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別人承諾什麼,但卻可以決定自己相信什麼。

理智的人,不會被別人嘴上的美好所矇蔽,他們有願意信賴的誠意、有看清風險的睿智、亦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