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越念越像一本永遠也讀不懂的“經書”!

1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句俗語到底是從何時、何處流傳至今,已然不得而知,不過老百姓的智慧總是通過最樸素的語言,讓人明白了很多更爲深刻的道理。

豆豆同學現在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好,晚上和他溝通,要以期末考試爲目標制定複習計劃,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六週的時間。

我問他如果語文和英語按照單元爲目標複習,一週各複習一個單元,那麼還沒複習完,暑假都已經過了四分之一了。

他點頭表示,主動說每個週末複習兩個單元,但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還沒邁出去,我的“苦口婆心”對於他的學習之旅到底能夠發揮什麼作用,現在看來是完全沒有底氣的。

考試考不好,試卷就不帶回來。原本和他約定每晚八點半之前完成家庭作業、複習當天所學以及練毛筆字,那就給他半個小時的自由支配時間,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

雖然明知他肯定會選擇電腦遊戲,但完全地禁止似乎也未必對他有什麼用,人總是要有喜歡的目標作爲動力,纔會願意爲之而付出努力。

有控制地放鬆,總比一味地禁止來得容易接受一點,哪怕是讓所有家長都搖頭的“遊戲”世界。

2

結果這次單元測試又是嚴重不像話,更爲讓人氣憤地是,又又又又沒有把需要訂正的試卷帶回來,話說到氣頭上,就說取消之前約定的半小時自由支配時間。

正吃飯的豆豆同學滿臉都是失望:說好的事情,才過了一天就變了,哼!

我立刻感覺到自己言語的失策,什麼規矩都是我們今天高興這樣定就這樣的,明天高興那樣定就那樣定,完全沒有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去面對眼前的這個人,沒有一丁點的“契約精神”。

馬駒,馬,旋轉木馬,遊樂,騎乘,燈光,夢幻,夢想,兒童,燈光,模糊,景深,自由度,博克,禮物,木馬,假日

這應該也是很多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吧,想要平等相處,但總是在被這應該也是很多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吧,想要平等相處,但總是在被ta們的“花樣百出”下,不由自主地強化了家長的角色定位。

爲了給自己一個緩和的餘地,再次和他溝通 ,之前的約定依然有效,不過前提是給他一週的“考驗期”,看看是否真的能有所改變,把該帶回來的作業都帶回來。

如果“考驗期”能夠好好表現,那麼約定就繼續有效,不然就徹底停止。豆豆同學點頭說好。

有時候真是誠惶誠恐,爲人父母是他一生最爲重要的引路人,可是我們卻陷入自以爲是的“權威”裏,忘記他也是一個有着獨立思想,並且正在不斷長大的孩子。

3

當然會羨慕那些學習不要操心的家長們,但是偏巧我們的這一位,就是比那些孩子慢上好幾拍,甚至更多拍。

我時時會提醒我自己,如果連他最親近的父母,都不願意去選擇相信他,那麼他又要從哪裏尋找自信的港灣呢?

每日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上演一出出地全武行,世間百態也不過如此吧。如果無法常常去自省,我們就會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怪圈”,滿滿地負能量磁場,帶給孩子的只能是愈發糟糕的氛圍。

要教會他如何更有效地學習,但更爲重要的是,要讓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在是非觀尚未成熟的年紀裏,爲人父母也許有意、也許無心的話語,帶給孩子的都可能是一生的幸或不幸。

泰迪,泰迪熊,窗戶,燈籠,向外看,看窗外,城市

和豆豆聊天的時候說到,很多的考試都是一分之差而名落孫山,所以要努學習,一分耕耘一份收穫,你耕耘幾分,便收穫幾份。

他回我:分數不夠就買啊。

說實話,真是被他的話震驚到了,這樣的想法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問他:買分數,你想怎麼買,不是什麼都可以拿錢買來到。只有把只是裝到腦子裏,才能夠有機會擁有你想要的。

他見我又開始說教,委屈地說:我又不知道,是我同學告訴我的,ta說可以買的,我也不懂,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

4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從何而來,與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到底是怎樣的“土豪”家長,灌輸了孩子這樣的理念,讓他以爲這個世界什麼都可以拿“錢”去對抗呢?

作爲孩子在這個世間最爲重要的領路人,如果凡事都唯“物質論”,以爲手中緊握的就是與這個世界抗衡的資本,未免過於自信了點。

前幾日看李欣頻的文章,對世間萬物的看法有了不一樣的視角:

世間除了人類以外,沒有一個物種會創造出自然以外的東西。鳥兒不會,蟲兒不會,水上的蓮也不會。

唯有人類喜歡征服,喜歡入侵,喜歡用自己以爲的智慧去創造也許無限地可能,也許過度地物質堆砌,纔是讓我們越來越迷茫的根本。

象棋,遊戲,桌子,咖啡館,咖啡店,酒吧,座位,椅子,水,陽光,食物,飲料,商店

我們去往不同的國度,感受不同文化洗禮下的人們,甚至赤足在地上走,但是你不會在這些人的臉上看到不幸,相反,有着我們努力想要卻無法到達的那份淡然與從容。

萬貫家財或是千金散去,沒有哪個更爲光榮,也沒有哪個更爲卑微,那些以爲是填滿內心不安的東西,在後來的後來,也許什麼也不是。

5

“困惑”是現代人越來越揮之不去的感受,生活實苦,到底該如何去周全這一生的問尋。我想一切地一切,都源於眼前瑣碎的流年,以及煙火味繚繞的稀鬆平常。

就如有人所說,哪怕你不願承認,我們中的大多數,甚至是我們孩子中的大多數,最後都只能成爲一個普通人。

我們拼了命地想要傾及所有,想培養成愛因斯坦一樣的天才,殊不知,要隔多少個綿延地細水長流,才能在有這樣的人出現。

試問,如果當年的愛因斯坦,被他的父母,以一個精英的樣子去努力“培養”,愛因斯坦還是我們今日所努力學習的那個愛因斯坦嗎?

答案在每個人的心裏不可言說,但是還會堅定地沿着自己對“美好未來”的設想,給予孩子可以給予的一切而“無問西東”。

一邊在否定一邊在肯定,被這忙亂的世界所凌亂,寧願在風中等待有雨的日子,也不願蜷縮在無風的角落裏杞人憂天。

但是不要忘了,所謂美景,都不及也許是餘生最好的當下來得直白。

“溫水煮青蛙”式的不思進取被人唾棄,但是又如何能夠確定,到底是溫水的一生過於冗長,還是青蛙難解的空空無畏過於執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