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必須“軟”“硬”兼施

  談起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往往藉助“人工智能”四個大字來進行宣傳。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讓孩子適應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要從娃娃抓起!”

  雖然這些教育機構的觀點並沒有錯,但是很多的授課內容都是偏向軟件教學的,因此都會忽略了硬件。

  很多的課程從圖形化編程製作動畫和遊戲,到Python編寫爬蟲、開發網站,最後是教算法,讓孩子參加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

  這樣的課程雖然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卻無法培養學生在物理世界的造物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而編程不僅僅包括軟件,硬件和結構件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少兒編程當然也是如此。

  好的少兒編程不能僅僅侷限於教算法,寫代碼,而應該爲學生們提供創作的空間,給與他們“軟硬結合”的機會;讓他們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當同學們拿着自己實物作品的時候,會有一種很大的成就感,同時實物作品還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交流。

  早在1980年,人工智能先驅、Logo編程語言發明者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就提出“構建主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構建出具體的、可以和別人交流分享的人工製品。

  既然“軟硬結合”教學的結果更好,那麼爲什麼許多教育機構還是隻教軟件呢?就讓南京小碼王少兒編程培訓機構告訴您原因:

  一、硬件教具相對於來說,成本會比較偏高,而且損壞率也比較高,爲了更高的盈利率;因此,很多教育機構會選擇使用成本較低的軟件來進行教學。

  二、缺乏相關教師資源。在很多的教育機構中,既懂得軟件,又可以玩轉硬件的教育專業人才比較少。

  因此當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將焦點集中在軟件教學上的時候,那麼學生的動手能力就無法培養起來。

  所以,少兒編程教育必須“軟”“硬”兼施,這樣才能讓學生創意和創新的邊界無限擴張,爲人生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