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感,人際關係的終極奧義

親和感是一件非常厲害的武器,運用的好會非常容易地拉進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可以使歹徒和受害者產生感情。反向運用也能很容易地推開一個自己討厭的人,避免一些有企圖心的人進入我們的生活。

親和感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人的親近程度,兩個人越親近,對方對你的好感就越多。

通俗來說就是拉關係,男生追女生的時候會運用很多提高親和感的技巧。比如說讚美,男生會把女生誇成一朵花,女生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後,會努力保持這種好的形象,於是相戀中的兩個人互相忍讓,把自己最好的一方展現出來。

等到結婚之後呢?兩個人經常會有摩擦,指責對方,不斷爭吵,破壞親和感,此時讚美也少了,不需要保持一個好的形象,索性破罐子破摔,愈發的表現自己壞的一面。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大家既然彼此相愛過,爲什麼又要互相折磨呢?這其實都是不瞭解親和感的祕密所造成的。

抱怨和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是最容易破壞親和感的。比如說孩子在外地工作,經常不給父母打電話,好不容易打了一次電話,父母就在電話的那頭不斷抱怨子女,責怪子女不關心父母。那麼下次子女還會給父母打電話麼?

如果懂得親和感的祕密,就會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建立親和感。這個時候就是把抱怨和指責換成關心和理解,理解他們的辛苦,關心對方的生活。這樣一通電話之後,子女通常會更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常給家裏打電話。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人們往往在關係變得糟糕的時候去破壞親和感,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建立親和感。

受害者被歹徒搶劫傷害的時候,有的受害者會發泄自己的不滿,通常會說些你會下地獄,禽獸不如之類的話。歹徒聽到這些話會怎麼樣?會變得更加窮兇極惡,變本加厲的傷害受害者,既然你覺得我是禽獸,會下地獄,那麼我還能變得更加禽獸,下更深層的地獄。

瞭解親和感祕密的人從來不會這樣做,記得有一次看到一個報道,一個被歹徒控制的受害者,先是從歹徒的口音中下手,找到兩個人的聯繫點,然後慢慢聊到兩個人的家庭,聊天的過程中受害者問到了年齡,順勢換了稱呼,稱呼歹徒爲大哥。

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稱呼,但兩個人之間的親和感也慢慢地建立起來。很多人認義父拜乾爹,幫派中人稱兄道弟,都是因爲稱呼的改變,而順勢提高了親和感。兩個人之間無論關係多好,最後都會因爲不在來往而變成路人,而稱呼就像是一個紐帶,把兩個人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即使很長時間不來往,再次相遇,兩個人也會迅速的熟悉起來。

故事其它情節已經忘掉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找共同點,改變稱呼,然後代入,最終說的歹徒想要痛改前非,重新來過。如果對方有子女或者父母,那麼就說自己父母子女的情況,把自己的父母和子女代入到對方的家庭中,不斷讓對方瞭解你,對你產生親和感。簡單來說就是知彼獲取對方情報,然後讓對方知己,讓對方知道自己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馬太效應是一個比較準的規律,就是好的越來越好,壞的越來越壞。當兩個人之間關係好時,雙方就越容易去建立親和感。當兩個人之間關係變得糟糕時,兩個人就越容易去破壞僅存的親和感。恨會讓人失去理智,一定要去吸收更多的愛,去壓過自己心中的恨,否則傷害的只會是那些曾經你最愛的,和你建立起親和感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