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开源的几点感悟

核心技术应该开源

最近阅读的这篇文章中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373246提到了一个观点

在快速发展的大数据AI领域,没什么核心竞技术,核心技术应该开源,核心竞争力就是能永远掌握最新的核心技术,而最新的核心技术它肯定是开源的

这个观点让我很新奇,话说软件工程的三大要素,工具,方法和过程,核心技术可以认为是先进的工具。毕竟先进的工具就是先进的生产力,而工具便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永远被追求的一个点。

今天参加了阿里巴巴组织的线下沙龙,了解了Dubble开源生态,沙龙详情Dubbo 开发者日北京站

Apache Dubbo

Apache 软件基金会(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SF)宣布 Apache Dubbo 为顶级项目。

Apache Dubbo 是一种流行的开源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 framework,RPC)框架,被多家公司采用,包括阿里巴巴集团、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当当网、滴滴出行、海尔和中国工商银行等

阿里巴巴的开源生态

NACOS开源组件 https://nacos.io/en-us/

NACOS提供基础能力,不参与业务

Sentinel流量控制

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alibaba/Sentinel

这篇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fnrGjiywiySA8iAZh_cF0Q
中提到了阿里巴巴开源nacos的原因。

单体架构强调的是以对象为中心,云架构强调的是以服务为中心。

与阿里巴巴早期的开源不同,阿里巴巴新一轮的开源包括 RocketMQ,Pouch Container,Dubbo, Nacos, Sentinel 等开源产品更强调社区化的发展与社区的多样性,鼓励更多的公司和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开源项目中来。

在线服务沉淀业务数据,同步到大数据平台计算和挖掘,大数据平台则通过数据回馈,指导业务及服务的创新,支成可沉淀和可共享“服务”体系的服务注册与服务治理平台是这个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台体系倡导双引擎架构,略过“大数据”不谈,单看业务中台,就是一个大的以“服务”为中心的共享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平台需要各种提供基础服务的中间件。

微软开源生态

想到前一段时间微软build大会,微软也在大力推进.net 及相关产品的开源,似乎验证了另外u 一个观点,在现在的互联网软件领域,似乎核心技术不一定要私有化,私有化和利润不是直接划等号的。

云原生

云原生(CloudNative) 是今天会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整理业界的理解记录一下:

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6月11日,CNCF技术监督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终于投票通过了Cloud Native的定义,目前官方的翻译如下:

Cloud native technologies empower organizations to build and run scalable applications in modern, dynamic environments such as public, private, and hybrid clouds. Containers, service meshes, microservices, immutable infrastructure, and declarative APIs exemplify this approach.

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

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

Cloud Native原本关注的就是架构的设计和对云基础设施的利用,但也涉及到了流程和工具。
云端架构对于初创企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简化运维。

阿里巴巴NACOS开源框架的介绍中,有这么一句话

an easy-to-use dynamic service discovery, configur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building cloud native applications
更容易用于动态服务发现,配置和服务管理创建云原生应用的服务框架.

参考资料

Cloud Native定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