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識小蓮莊

我是江南女子,最愛江南的園林。我最想借一處園林,靜靜地坐在某個雕欄畫棟的亭子裏看着一池清水讓時光穿越千年。每一座古代園林都使我感動,不僅感動於它的秀麗與柔美,更感動於它的寂靜與滄桑。

小的時候,總覺得園林是遊樂嬉戲的所在,如今才覺得,園林是一處處淨化心靈之地,是修身之所。人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作爲凡人,沒有治國平天下的艱辛,那就好好找一處園林,修身成長,力求圓滿。

新春佳節,陪着家人來到南潯鎮上的一座古代園林,小蓮莊。看着那古老而歷經滄桑的大門,我對家人說,我似乎看過這扇門。媽媽說,“你小時候老師帶你們春遊來到南潯。”“但我忘記來的是不是這裏。”我苦思着。有時候,記憶就像電影的片段,它選擇性地記住了某些東西卻把大部分內容裁剪掉了。而我,小時候去南潯的記憶,卻只有小蓮莊的大門,那扇白牆黑瓦,帶着古樸與滄桑的大門,其餘的內容都是與同伴的遊樂與嬉戲。

小蓮莊是清代富賈劉墉的宅邸,始建於1885年,距今有130多年的歷史。穿過正大門,沿着小徑來到次大門,那是紅磚的歐式建築風格,可以看出,這是劉家後人在民國時期的建築。

歲月幾經變遷,人世幾度滄桑,十畝荷花池,經歷了百年的動盪,今天,當我們徜徉在岸邊,讚歎它的美麗、驚羨主人的財富時,有幾人能夠想到,當年的劉鏞,在成爲一方大亨之前,只是那麼一個不起眼的窮小子,足見人的心有多大,就能走得多遠。

沿着南潯小蓮莊內十畝荷花池,穿過一道道迴廊,走過一座座亭榭,一轉身,一擡眼,兩座高大肅穆的牌坊赫然立於眼前。那兩道灰白的牌坊,高10米,一眼望不到頂,其中一道牌坊上書"樂善好施"四個大字。鎮上老人說,這座牌坊建於1893年,是清朝皇帝爲表彰劉家"樂善好施"的傳統,特別欽準修建的。"吾歲散數千金以與人,非求福也,蓋以療吾之疾也。天地之道,蓄極必泄,吾不待其泄而先自泄也,庶以懲。夫膚革充盈者之自知其疾,而早藥之也。"致富不忘本的劉鏞獲得了鄉鄰的愛戴,劉鏞去世之時,遠近百姓得知,紛紛弔唁,哭聲一片。

冬日的清晨,站在這十畝荷花池,聯想着夏日裏這翠綠欲滴的翩翩荷葉,憶起這位130年前的故人,似乎明白了他當時種下滿池荷花的初衷。“蓬生蓮中不扶自直。”“心中有蓮處處花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都是無比高潔的人生情懷。當年的劉墉,栽種荷花之時已是晚年,他晚年的心境定是平和怡然的,他要帶着晚年的一臉滄桑,靜看這滿池的荷塘,回首人生的沉浮,盡在眼前,盡是雲煙。

穿過石橋,看到那交相纏繞的百年紫藤,粗壯如碗口大,橫跨在小河上,每當四月紫藤花開的時候,那是多麼地絢爛多姿,她是一位穿越百年的女俠,她用神祕的浪漫告訴我們,她從晚清穿越而來。我坐在這古老的紫藤上,趁着自己面容還未老去,來映襯一下容顏的逐漸凋零與滄桑古樸的融合。

走着,走着,穿過一個圓形的門孔就來到了內園。內園建於1924年。園內“鑿池栽芰,疊石成山,鬆涇一灣,楓林四匝。其下爲醉軒,其顛小亭,可以眺遠。”是爲園中之園,幽雅而精緻,與外園之宏闊疏朗形成對照,相映成趣。登至假山之顛,在亭中小憩,頗有清新明快,怡然自得,清新淡雅之心境。

回到家中,尋出兒時淡淡泛黃的照片,一位少女帶着一張稚氣的臉龐,撐着雨傘站在噴泉與柳樹下。翻轉至照片的背面,用稚嫩的圓珠筆寫着:1997年4月,南潯小蓮莊。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被當年的自己深深地感動了。我喜歡在每一張照片和每一本書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時間或地點,我想,時間可能會讓我忘記一些東西,我一定要用筆記錄下來。

所以,此次出遊是再繼小蓮莊的前緣,使記憶的碎片得以圓滿,人生所求也無非二字——圓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