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小莲庄

我是江南女子,最爱江南的园林。我最想借一处园林,静静地坐在某个雕栏画栋的亭子里看着一池清水让时光穿越千年。每一座古代园林都使我感动,不仅感动于它的秀丽与柔美,更感动于它的寂静与沧桑。

小的时候,总觉得园林是游乐嬉戏的所在,如今才觉得,园林是一处处净化心灵之地,是修身之所。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作为凡人,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艰辛,那就好好找一处园林,修身成长,力求圆满。

新春佳节,陪着家人来到南浔镇上的一座古代园林,小莲庄。看着那古老而历经沧桑的大门,我对家人说,我似乎看过这扇门。妈妈说,“你小时候老师带你们春游来到南浔。”“但我忘记来的是不是这里。”我苦思着。有时候,记忆就像电影的片段,它选择性地记住了某些东西却把大部分内容裁剪掉了。而我,小时候去南浔的记忆,却只有小莲庄的大门,那扇白墙黑瓦,带着古朴与沧桑的大门,其余的内容都是与同伴的游乐与嬉戏。

小莲庄是清代富贾刘墉的宅邸,始建于1885年,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穿过正大门,沿着小径来到次大门,那是红砖的欧式建筑风格,可以看出,这是刘家后人在民国时期的建筑。

岁月几经变迁,人世几度沧桑,十亩荷花池,经历了百年的动荡,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岸边,赞叹它的美丽、惊羡主人的财富时,有几人能够想到,当年的刘镛,在成为一方大亨之前,只是那么一个不起眼的穷小子,足见人的心有多大,就能走得多远。

沿着南浔小莲庄内十亩荷花池,穿过一道道回廊,走过一座座亭榭,一转身,一擡眼,两座高大肃穆的牌坊赫然立于眼前。那两道灰白的牌坊,高10米,一眼望不到顶,其中一道牌坊上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镇上老人说,这座牌坊建于1893年,是清朝皇帝为表彰刘家"乐善好施"的传统,特别钦准修建的。"吾岁散数千金以与人,非求福也,盖以疗吾之疾也。天地之道,蓄极必泄,吾不待其泄而先自泄也,庶以惩。夫肤革充盈者之自知其疾,而早药之也。"致富不忘本的刘镛获得了乡邻的爱戴,刘镛去世之时,远近百姓得知,纷纷吊唁,哭声一片。

冬日的清晨,站在这十亩荷花池,联想着夏日里这翠绿欲滴的翩翩荷叶,忆起这位130年前的故人,似乎明白了他当时种下满池荷花的初衷。“蓬生莲中不扶自直。”“心中有莲处处花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都是无比高洁的人生情怀。当年的刘墉,栽种荷花之时已是晚年,他晚年的心境定是平和怡然的,他要带着晚年的一脸沧桑,静看这满池的荷塘,回首人生的沉浮,尽在眼前,尽是云烟。

穿过石桥,看到那交相缠绕的百年紫藤,粗壮如碗口大,横跨在小河上,每当四月紫藤花开的时候,那是多么地绚烂多姿,她是一位穿越百年的女侠,她用神秘的浪漫告诉我们,她从晚清穿越而来。我坐在这古老的紫藤上,趁着自己面容还未老去,来映衬一下容颜的逐渐凋零与沧桑古朴的融合。

走着,走着,穿过一个圆形的门孔就来到了内园。内园建于1924年。园内“凿池栽芰,叠石成山,松泾一湾,枫林四匝。其下为醉轩,其颠小亭,可以眺远。”是为园中之园,幽雅而精致,与外园之宏阔疏朗形成对照,相映成趣。登至假山之颠,在亭中小憩,颇有清新明快,怡然自得,清新淡雅之心境。

回到家中,寻出儿时淡淡泛黄的照片,一位少女带着一张稚气的脸庞,撑着雨伞站在喷泉与柳树下。翻转至照片的背面,用稚嫩的圆珠笔写着:1997年4月,南浔小莲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被当年的自己深深地感动了。我喜欢在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本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时间或地点,我想,时间可能会让我忘记一些东西,我一定要用笔记录下来。

所以,此次出游是再继小莲庄的前缘,使记忆的碎片得以圆满,人生所求也无非二字——圆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