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她,是這樣走川藏線的

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


這句話被做少人掛在嘴邊,記在心頭,更被貼在朋友圈的九宮格上,可是問了一圈,竟沒有哪個朋友清楚出處的。我驚訝於那麼多人熟悉奧黛麗赫本,卻沒幾個人看過羅馬假日,原話是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而真正讓這句話在中國廣爲流傳的,應該是張小硯。


張小硯祖籍安徽桐城,生於一九八三年,一八年汶川大地震,她是趕赴災區的首批志願者,單憑自己的力量招募志願者,竟然建立了七個帳篷學校,我們無從想象這中間她經歷了哪些挫折與困難,但最終她作爲志願者,實實在在的幫助了那些失去家園的處於悲痛之中的孩子們。


然而這強悍的操作只是開始,張小硯的故事,起源於地震後的第二年。2009年,災難剛剛過去,張小硯想着去看看當初帳篷學校裏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結果這一走,走出了兩個月,上萬公里的旅程,而從西藏返程的路上,她只用了八十三塊錢,真奇女子也。後來她把這段經歷發佈在天涯論壇,集結成書,取名《走吧,張小硯》


故事的開始是探望旅途中的意外,本來預計三天就成都,結果遇上塌方,迴路斷絕,結果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一路走上了雪域高原。一路上流浪,騎車,被警察追,進局子,乞討,無事不做,當時還好,身上還有錢,可憐的是後來回成都,身無分文的她在大昭寺前乞討得114塊多,用她自己的話講,該乾的不該乾的全乾了。其實我向來不看好那些川藏路上的驢友的,很多人既無虔誠之信仰,又無深邃之思想,跟着人潮涌動,接着自我感動,好像一次西藏之行就真的盪滌靈魂,大徹大悟,但是張小硯不一樣,她說西藏不在拉薩,不在布達拉宮,不在大昭寺,它,在路上。


這句話頗有禪意,我們的旅行究竟爲了什麼呢?去放鬆,去散心,也許吧,但是更多在於發現吧,發現美好,發現世界,發現自我。生活有太多煩擾,縈繞在每個人心頭,可是一旦在路上,我們要麼把目光放在路邊,要麼想着目的地,從前與以後在此刻好像都停滯不必我們去思考,我們得以窺視自己,認識自己,放下三千煩惱絲。就像張小硯,說走就走,不得不走。就像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人生苦短,很多事,沒有理由就是理由。

沒有多麼美麗的光環,沒有多麼震懾人心,張小硯的西藏之旅在雞飛狗跳和歡聲笑語中進行着,彷彿澄澈的天空下頌唱着密宗神祕的經文,啓迪着這個有趣的靈魂,不停的道破生活的真諦——夢裏夢見的人,醒來就該去見他,生活就是這麼簡單。雖然越來越懂得,有些人不是不想見,有些事不是不想做,而是迫不得已,但是每每想起這樣的話,還是會像打通任督二脈,渾身舒暢,虎軀一震。

十年過去了,川藏線上越來越多的人要去接近那片神聖的淨土,但是這個旅程應該怎樣去走呢?就像藏族的一句格言所講,樹靠根,人靠心,張小硯告訴我們,人不是爲了旅行而旅行的,坦坦蕩蕩,瀟瀟灑灑,少點自拍,多點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