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幸福可能會遲到,但不會不到

前段時間南京地鐵1號線一個小夥子醉酒後痛哭的視頻讓很多嚐盡人間冷暖的成年人紅了眼眶,妻子趕到後小兩口抱頭痛哭的場面更是看哭了無數感同身受的觀衆,看看,視頻內外哭得稀里嘩啦的都是成年人,都在唏噓活着不易,都在感慨成年人的世界堪比劫後餘生。

是啊,若不是舉步維艱進退兩難,誰會在大庭廣衆之下痛哭流涕?

這世界有時候很詭異,人在童年時總覺得生活像甜得像發膩的糖,對,基調是甜,煩惱是那點膩;到了青春期,世界精彩得不可比擬,人心開始無限大,煩惱則是學業壓力和那點小情小愛;及至成年,才知道生活原來是一地雞毛,還伴隨着應接不暇的狂風和暴雨,想象一下吧,雞毛遇到風和雨……

小時候以爲長大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後來才知道所有的問題都是長大後才層出不窮的。成年的我們需要養家餬口,需要交際應酬,需要還房貸車貸,需要上敬父母下養兒女,需要言不由衷的笑,需要遮遮掩掩的哭,需要假裝堅強,需要自己療傷……我們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疲憊不堪。

可是,擦乾眼淚我們還得繼續不是嗎?誰讓我們是成年人?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一開始就把成人世界的尷尬與無奈展示的淋漓盡致。影片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妻子離家的落魄業務員的故事,他在幾近走投無路的時候從妻子身邊接回了兒子,成爲一個一邊爲住宿發愁、一邊在金融公司不拿工資實習、同時還得兼顧兒子的單身爸爸。

影片開始,克里斯加德納是個醫療器械推銷員,他推銷的是一款價格昂貴的骨密度掃描儀,在1981年的舊金山,其銷售業績可想而知,克里斯屢屢碰壁,家庭經濟陷入危機,連房租也一拖再拖支付不起。終於,失望的妻子帶着孩子離開了這個家。說真的我一點都不想譴責這個看似不能同甘共苦的女人,哪個女人不向往安定幸福的家庭生活?當現實相去甚遠,我們難道連女人脆弱的權利也要剝奪嗎?她也是被生活摧殘的成年人而已。

克里斯接回了兒子,緊跟着就因爲付不起房租而搬到了汽車旅館,可就連價格低廉的汽車旅館也沒能成爲他們長久的容身之所,很快,他就因爲交不上錢而被掃地出門。那真是刺痛人心的一幕啊!無處可去的克里斯帶着兒子來到了地鐵站,他告訴兒子他身邊的掃描儀其實是時光機,按一下上面的黑色按鈕便可以穿越回古代。然後,地鐵站就有了一對山頂洞人父子,他們小心翼翼躲避着恐龍,呵護着火種,找到了一個隱蔽的“山洞”——那是地鐵站的衛生間。那一夜,父親摟着熟睡的兒子,聽着門外不時傳來的敲門聲,淚如雨下。

住在地鐵站衛生間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走投無路的克里斯只能帶着兒子投宿教會收容所。彼時的舊金山,無家可歸的人不在少數,克里斯需要在下午5點鐘之前排隊進入,一旦滿員,後面的人只能另尋他處,而且,一次只能住一夜。也就是說,克里斯父子得天天去排隊。

我幾乎能想象到那種緊張與疲累。克里斯每天的時間需要分配給這麼多事:到金融公司接受培訓、給客戶打電話預約見面、向客戶介紹公司業務爭取簽單、推銷骨密度掃描儀、接送兒子上學放學、拉着兒子狂奔到教會排隊,還要每天帶着家當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出入公司。這樣高強度的壓力下,幾人還能從容淡定按部就班?克里斯做到了。即使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也始終保持着對生活的信心,他言傳身教給兒子的,全是溫暖與堅強,還有患難中相濡以沫的親情。

自助者,天助之。上帝沒有辜負克里斯,他的努力開始有了結果。他推銷的掃描儀開始有醫院購買,通過不計其數的電話邀約與登門拜訪,他成功地簽訂了一些合同,最後,那麼多實習生,他是唯一留下來的一個。最後的最後,他成了著名的金融投資家。

成功之前的克里斯不正是那在生活中焦頭爛額的我們自己嗎?投資失敗、創業無門、債臺高築、夫妻反目、奔波勞累、一無所獲、遭遇冷臉……然後有些人被挫敗感擊潰,陷入巨大的自我懷疑中,開始否定自己從前堅信的東西,甚至開始妥協、投降,甚至沉淪。而克里斯們,他們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他們知道,這世上有些東西,註定需要你付出心力去爭取,而且,越是來之不易的東西,越是值得你全力以赴。所以,無需瞻前顧後,不要顧慮重重,去努力就好。

因爲幸福,可能會遲到,但不會不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