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你與“好”之間,就缺一個“了”

據說《紅樓夢》是很多人的枕邊書,我也不例外。

相信愛讀紅樓的人對第一回的《好了歌》一定不陌生。說實話,少年時代讀《紅樓夢》,關注更多的是寶釵黛三人的戀情;及至成年,開始留意裏面的人情練達世事洞明;如今人到中年,漸漸有些勘破,更能隨方就圓,竟也對出世之心多了幾分了悟。

我們一起來看看曹公借跛足道人之口作的這首七言詩: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跛足道人嘴裏唸唸有詞絮叨這幾句言詞的時候,甄士隱正值痛失愛女、敗盡家財、貧病交攻之際,文中說他“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一日,士隱拄着柺杖在街前散心,遇到了那位瘋癲落拓的跛足道人,只聽他滿口的“好”“了”“好”“了”,到底是讀書人,隨口就給作了個漂亮的解注,加之本就有慧根,即刻便隨了道人飄飄而去。

文中跛足道人對這首詩的註解簡單明瞭: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後來每每讀到這段,總不免感慨萬千。一首《好了歌》,道出多少人生的無奈與淒涼,又有多少徹悟與超脫!它既有對士隱人生的總結,又有對士隱晚年的勸誡,功名錢財不過過眼雲煙,妻子兒女也未必盡如人意,戲謔之餘,如一劑猛藥,警醒世人,振聾發聵。

人是很矛盾的存在,想要的東西很多,得不到時望眼欲穿,一旦得到,就會生出更多的慾望來,永無止境。《紅樓夢》裏,賈雨村就是一個狗苟蠅營追名逐利的標本,王熙鳳也算一個,機關算盡掐尖要強,最後落了個淒涼收場。

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位子、房子、票子、車子、面子,小心翼翼步步爲營;父母、伴侶、兒女、領導、同事,處處賠笑面面俱到,累不累?累!怎麼辦?撐住!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種心態生活。工作時的銳意進取盡心盡力與面對結果時的順其自然從容淡定不矛盾。那些失去失意失戀失敗,看開放下吧,人生苦短,萬般計較作甚?一切的一切,到最後不都是一場空嗎?誰又能夠真正“贏得生前身後名”?我們不妨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關注生命本身,關注內心深處。

這首大俗之中蘊藏大雅的詩作,看似消極,但決不是一味勸退,而是一種經歷了磨難看透了一切之後的大徹大悟。它告訴我們,若要完滿,那就在心裏畫上句號,讓一切好好結束。

甄士隱覺悟了,痛徹心扉之餘獲得了永遠的解脫。不知道賈雨村最後扛着枷鎖的時候是否會轉身看看來時的路,能否想起當年那個在廟裏苦讀的少年?而王熙鳳,在回望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過往時,可曾想起秦可卿去世前託的那個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