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記梳理個人經驗,實現職場進階-126

2019年6月3日20:49:54


在上一課,我們講了如何用筆記蒐集資料,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這一節課,我會爲你介紹如何在工作中用筆記來梳理個人經驗,從而實現職場進階。今天你會瞭解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梳理個人經驗的必要性

·如何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

·讓過往經驗效用最大化的幾個小技巧

一、梳理個人經驗的必要性

你應該聽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句話,意思是,以前的經驗不能忘掉,要用來作爲以後工作的借鑑,用這句話來概括我們今天的主題再恰當不過了。我們在工作中經常做的年終總結、季度總結,或是跟同事討論剛剛結束的項目,都是在踐行這句話。

但是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可能要不然就是應付了事,要不然就是過於籠統和主觀,並沒有把以往經驗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所以,我們這節課要教你的就是如何通過筆記,把自己的個人經驗梳理清楚,實現經驗價值的最大化。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1.發掘失敗的意義、判斷成功的價值

首先,梳理個人經驗,可以幫你發掘失敗的意義、判斷成功的價值。我們先來看它是如何幫你發掘失敗的意義的。

有人會想:失敗就是失敗了,哪裏來的意義。但實際上,不經反思的失敗纔是真正的失敗,只有反思過,才能讓失敗變得有意義。每個人都不想失敗,但萬一真失敗了,只有理性地分析失敗背後的原因,在下一次吸取教訓,這次的失敗纔算有意義。

同樣地,成功時也應該去梳理經驗,分析成功背後的原因,這樣我們才能知道這次的成功靠的是偶然和運氣,還是實力與努力,而不是被成功衝昏了頭腦,導致此次的成功無法複製。因爲只有對未來有幫助的、可複製的,纔是價值最大的成功。

2.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如把自己當老師

要梳理個人經驗的第二個原因是,梳理個人經驗是一個現在的自己向以前的自己學習的過程。我們經常覺得要向別人學習,借鑑別人的經驗,這樣纔可以不斷進步,但是,我們忽略了,別人的經驗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勢和劣勢,別人總結出來的這個方法他可能用得很順,但到你這,就可能弄巧成拙。可如果我們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最後總結出來的方法,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而且是自己獨有的,別人很難學會的。

3.總結規律,將經驗內化爲能力

最後,梳理個人經驗還可以幫我們總結出之前工作中的規律,通過不斷積累這些規律,你就會把這些經驗內化爲自己的能力,而且隨着經驗的不斷豐富,能力也會不斷提升,你也會越來越擅長自己的工作。

二、如何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

聽到這裏,相信你已經知道了梳理個人經驗的重要性。那如何梳理個人經驗呢?我建議你用記筆記的方式,而且推薦你使用麥肯錫筆記法。

推薦你用記筆記的方式,是因爲如果你不把這些經驗寫下來,只是自己在心裏囑咐自己兩句,那你爲接下來的工作焦頭爛額時,這兩句囑咐就會像,你正在打遊戲,你媽媽來喊你吃飯,你可能就完全充耳不聞了。

所以,一定要把這些經驗寫下來,而且梳理清楚。我比較推薦的是用麥肯錫筆記法來梳理經驗。你還記得麥肯錫筆記法嗎?它包括“空、雨、傘”三個部分,對應的是事實、解釋和行動。

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的好處是,它有一欄是專門用來寫對事實的解釋,我們之前講過,梳理個人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發掘失敗的意義,判斷成功的價值,要做到這點就需要分析你所經歷的成功和失敗背後的原因,這剛好和麥肯錫筆記法中的“雨”的部分,也就是原因的部分相對應。

當然,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還有很多好處,比如,在我們在填寫空、雨、傘三個部分時,會發現,麥肯錫筆記法本身就爲我們梳理個人經驗畫定好了步驟,我們只需要思考在這三個部分填寫什麼內容就可以了。

下面我們就詳細講一下,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需要哪幾個步驟,都需要寫什麼內容。

第一步:重溫目標與結果

首先,是要在“空”的部分填寫事實,但寫什麼事實呢?當然是與你想梳理的事情有關的事實。比如你剛做完了一個項目,那就可以寫項目的完成情況。或者你想按時間來梳理經驗,比如這個月的工作情況,那就可以寫這段時間你的KPI完成情況。或者,你剛剛辭了職,你想梳理一下這份工作在你職業生涯中起的作用,那就可以寫你本來選擇這份工作的初衷和規劃是什麼,最後你有沒有完成一開始的規劃。

我們稍後會講什麼樣的經驗是值得花時間用筆記梳理的,這裏先來看,你已經確定了梳理什麼,要在筆記上先寫上什麼樣的事實。其實最重要的事實也就只有兩個是你原來設定的目標是什麼;另一個是,這個目標你有沒有達到。

我們稍後會講什麼樣的經驗是值得花時間用筆記梳理的,這裏先來看,你已經確定了梳理什麼,要在筆記上先寫上什麼樣的事實。其實最重要的事實也就只有兩個是你原來設定的目標是什麼;另一個是,這個目標你有沒有達到。

有了這兩個點,你就可以知道你總結的經驗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在下一步纔可以去分析。另外,寫這兩點的時候其實已經開始對你的過往經驗進行分析了,因爲很多人在工作中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夠清晰,導致最後沒有成功。所以,在筆記中的第一部分寫上目標以及目標的完成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你是一名銷售,剛剛把你們公司的產品成功推銷給了一家大公司,你要對這個經驗做個簡單的梳理,那你就可以把這次推銷的目標和結果寫在筆記的第一部分。

第二步:從內到外找原因

在明確了目標和完成情況之後,就要開始找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並把原因寫在筆記的第蘭部分。原因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去找,內部說的就是自身的那些方面導致了這次的成功或失敗,外部說的是自身之外有哪些影響因素。

具體來講,內部和外部可以看以下幾個因素:

內部因素:能力夠不夠,經驗足不足

外部因素:絆腳石、貴人和“錦鯉”

內部因素非常好理解,分析成功或失敗經驗的時候,首先要看自己在過程中是否有失誤的地方,然後進一步分析,失誤背後是因爲自己能力不足,還是經驗不夠。尋找內部因素的時候要注意,我們在分析失敗經驗的時候,會比較關注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是否足夠,但在分析成功經驗的時候常常忘記了這一點。

實際上,成功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成功了並不代表在過程中沒有失誤,也不代表自己是具備足夠的能力和經驗的。同樣地,失敗也不代表自己就是能力不夠,經驗不足,在分析的時候要理智、客觀。

尋找外部因素的時候,可以從絆腳石、貴人和“錦鯉”三個角度開始。

絆腳石代表了你在過程中踩過的“坑”,吃過的虧,以及遇到的困難,就算最後事情成功了,也要看看自己在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絆腳石,以後怎麼避免。

貴人,代表了你在做某件事時給你幫助的人,特別是對結果有重要影響的人,而且常常是不在你計劃之內的。比如,你的項目陷入了困境,但你在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同學和你在同一個行業,而且掌握了你項目走出困境的關鍵,最後在這位同學的幫助下,你的項目成功了。那這位同學就是你在這個項目上的貴人。

錦鯉,代表的是運氣。很多時候成功經驗是離不開運氣的,比如領導讓你去訂一批很難訂的貨,本來平時是訂不到的,但就在你打電話的那幾分鐘,有人剛好退貨,所以你才訂到了這批貨,完成了任務,這可能完全就是運氣在起作用。

分析原因時,看外部因素是否有貴人和錦鯉,主要是爲了看一個成功的經驗是香可以複製,比如,你下次還能不能遇到貴人,這次的貴人能不能發展成長期的合作夥。這次的運氣能不能保持到下次。

比如,接着剛纔講的銷售的案例,你這次成功向A公司銷售了產品B,那你就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找這次成功的原因,並寫在筆記的第二部分。

這次雖然是個成功的推銷,但在分析成功原因時,發現自身雖然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但缺少和大公司打交道的經驗,還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彌補了自身的這個問題,那就是發現一個以前的客戶跳槽到了A公司,這個客戶就成了這次銷售過程中的“貴人”,也幫你客服了雙方沒有合作過的

第三步:由近及遠去行動

在分析完原因之後,第三步就是在筆記的第三部分寫上行動計劃。如果第二步的原因分析得夠透徹,那寫出以後如何行動就非常簡單了。

寫行動計劃時,要遵循“由遠及近、能做就做”的原則,意思是,先把在時間生最近的行動列出來,能在當下做的就在當下做,不能在當下做的,就先寫下來,在下次做類似事情的時候做。

還是之前的案例,在行動計劃上就可以從近期和遠期兩個方面,寫上此次可以改進的問題,比如多積累和大公司合作的經驗,以及維護跟客戶的關係,拓展人脈,等等。

以上就是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的三個步驟。

三、三個小技巧

下面我們來分享三個小技巧,讓你在梳理經驗時,可以效用最大化。

1.用四象限法,篩選有效經驗

第一個小技巧是用四象限,去篩選真正值得用筆記去分析梳理的經驗。文稿中的圖很清晰地展示了,你積累的經驗無非就四類:重要且複雜,複雜但不重要,重要但不復雜,既不復雜也不重要。當你篩選經驗時,你可以看這個經驗應該放在四象限的哪個位置,因爲只有重要且複雜的經驗,才最值得用筆記去分析、梳理。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四象限裏沒有提到這個經驗的大小、所花的時間,因爲大小跟重要性和複雜程度都沒有關係。比如,你去參加了一次與合作方的談判,可能只有短短一個多小時,但是信息量卻非常大,也很複雜,而且這次短短的談判對你的工作也很重要,那就值得用筆記簡單梳理一下。或者你花了一週的時間去往系統裏錄入用戶信息,但這只是機械性的簡單工作,而且對你工作也沒那麼重要,甚至就算是重要的,但因爲它太簡單了,也沒必要去梳理。總之,篩選有效經驗的標準只有一個:重要且複雜。

2.積極聆聽,避免“自娛自樂”

第二個小技巧是:要積極聆聽身邊的人的想法。我們在梳理個人經驗時,常常會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自娛自樂”。特別是在筆記的第二步分析原因時,要不然就是把失敗的全部歸結於外部因素,把成功全都歸於自己的能力強,或者是遇到失敗時過度自責,導致下次遇到同樣的挑戰時完全喪失了自信。

不管怎樣,都不能最大發揮經驗的價值,這時候,如果能夠聆聽他人的看法,特別是和你在過程中合作的同事的看法,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你對此次經驗的錯誤分析。

3.分享梳理結果,養成長期習慣

第三個技巧是,通過分享梳理後的結果,養成長期的習慣。要知道,只有養成長期梳理經驗的習慣,纔可以發生質變,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實現職場進行。養成習慣其實並不容易,因爲每次筆記都要花時間去分析,去整理。習慣的養成,關鍵在於堅持,除了從內心認同這樣做的價值,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讓堅持變得更容易,那就是把梳理的結果分享出去。

因爲分享梳理結果,可以提高成就感,得到他人的認同,算是給自己的一個“小獎勵”,這樣就會降低堅持的難度,促進習慣的養成。

四、總結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在一開始我伯先講了梳理個人經驗的必要性,這是一種以自己爲師的形式,可以幫你發掘失敗的意義、判斷成功的價值,從而把經驗內化爲能力,實現職場進階。

接着,我們進入了這節課的重點,用麥肯錫筆記法梳理個人經驗,主要分爲三步:

第一步:重溫目標與結果;

第二步:從內到外找原因;

第三步:由近及遠去行動。

最後,又分享了三個小技巧,讓經驗的效用最大化。

技巧一:用四象限法,篩選有效經驗

技巧二:積極聆聽,避免“自娛自樂”

技巧三:分享梳理結果,養成長期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