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了怎麼辦?學會了這些,你便能從容應對失業,實現人生逆襲

我的朋友小玲,有過一段傳奇的經歷:在一所重點小學教書兩年後,感覺生活完全被工作填滿,工作環境壓抑畸形,無法釋放她愛自由的“天性”。於是,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朋友的勸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所謂“穩定”的工作,開了一個烘焙室,並且做得風生水起、小有名氣。

一次,我在小玲的工作室學做蛋糕,無意聊起了她曾經“主動”失業的日子。她說:“你知道嗎?我當時的第一感覺是解脫。失業後的那一個月,我每天早起,上午去上烘焙課,下午去考察市場、找門面,晚上錄製教學視頻。過得比上班還要充實、快樂。短短一個月,我搞定了所有事情,並做了一份詳細的創業計劃。等到我的店開業的時候,我哭了。原來,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是一件再美妙不過的事情。”

《財務自由之路2》的作者博多·舍費爾,也有着相似的經歷。不同的是,他是被生意上的合夥人“解僱”的。一開始,他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連續三個月都無法振作起來。但三個月後,他開始寫書,目的僅僅是想從這次經歷中吸取教訓。不曾想,這本書——《財務自由之路》,居暢銷榜長達110個星期之久,銷量也超過了250萬冊。因爲這本書,他找到了自己的天賦領域:作家和演說家。開啓了新的事業,更得到了不菲的收入。

他在《財務自由之路2》裏說到:

要不是當初被解僱,誰知道我什麼時候會去寫這本書呢?也許這本書根本不會存在。就像他的朋友在失業時對他說過的一句話:“要是我沒有失去原先的工作,還像以前那樣繼續的話,那纔是更糟糕的災難。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莫過於被解僱了。”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樣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快從失業的痛苦中走出來的,即使走出來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重新找到成功的出路的,這些特殊的個案,不過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而已。

但就像《財務自由之路2》裏說的:我們的命運並不是由我們所經歷的事情構成,而是由我們如何感知自己所經歷的事情而構成。也就是說,不管具體情況如何,不管你現在面臨着怎樣的失業“困境”,失業能否成爲你走向成功的契機,僅取決於你對待失業的態度而已。


首先,在失業中看到了危機,你只會再一次陷入危機。

很多人,特別是被動失業的人,在被解僱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趕快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保證生活的“穩定”。匆匆忙忙做好簡歷,上求職網站挨家去投,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擅長不擅長,一律採取“廣泛撒網”的戰略,先獲取面試機會再說。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墨菲定律”,講的是一件事情你越害怕出錯,往往就會有更大的概率出錯。越害怕失業會遭到社會“拋棄”、遭遇經濟危機,越是“飢不擇食”地匆忙再就業,往往就越容易出現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再次失業。

道理很簡單,找工作的時候越草率、越着急,就越無法看清真相;失業的時候不是第一時間分析原因、吸取經驗教訓,而是用舊思維去尋找“新機會”,你只會再次陷入相同的危機。

其次,把失業當作失敗,你和成功終將無緣。

與第一種態度相對立的是,很多人在失業的時候,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乾脆什麼也不去嘗試了。他們沉迷於失業的痛苦情緒,認爲自己就是個LOSER,不斷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卻忘了未來還存在無限的可能。

在《財務自由之路2》中作者提到,如果有時光機器,讓我們到未來旅行幾年,那麼一切將變得容易許多。大部分人之所以焦慮,往往是因爲缺乏“預見未來”的能力。想一想,你上一次傷心欲絕是什麼時候?因爲什麼?現在的你,還會覺得曾經的困難、痛苦有那麼嚴重嗎?

爲什麼站在未來看過去,一切都能雲淡風輕?因爲在明確的結果面前,過程的曲折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了。只看到眼前的失敗,看不到可能成功的未來,註定會把失業的痛苦放大,拉慢我們前進的速度。

最後,把失業當作結束,你將永遠無法開始。

大部分人都認爲失業很丟面子,特別是那些被解僱的人,覺得自己被公司淘汰了,一切都結束了。但其實,除了你自己,沒有誰有權利放棄你。

反觀我的朋友小玲,還有《財務自由之路》作者本人,之所以能在失業之後另闢出路,就是因爲他們把失業看作了新的開始。因爲把失業當作一種“解脫”,小玲才能輕裝上陣,學習烘焙、積極應對所有困難;因爲把失業當作一個“教訓”,博多·舍費爾才能從容面對、理智分析,發現了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甚至,在哪裏跌倒,我們也可以選擇爬起來,按自己的方式繼續走下去。時尚編輯安娜·溫圖爾曾經就說過:“每一個人都應該在某些時候失去他的工作。”因爲她自己,就是因爲風格過於前衛,被Harper's時尚雜誌社辭退後,堅持了自己的想法,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尚雜誌品牌的。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她因爲被否認、被辭退就輕易放棄,又怎麼能打造出自己的專屬風格與個人品牌?


失業不是危機而是轉機,失業不代表過去的失敗而代表未來的機遇,失業,也絕不是結束,反而是新的開始。那麼,如何抓住失業這個職業轉折點,開啓人生新篇章呢?《財務自由之路2》中給出了以下幾個中肯的建議:

01 請不要馬上找新的工作

作者建議,在一開始的20天中無論如何都不要找一份簡單的工作,一份僅僅爲了賺錢的工作。如果你有積蓄,可以去山裏、去海邊,在安靜與放鬆的環境中,尋找“靈感”,想清楚什麼纔是自己最想要的。

但請一定要記住,不找工作並不代表可以放縱自己。這個期間,請你像本來就沒有失業一樣去做事情,從早晨8:30開始工作,直到晚上6:00。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我都失業了,還有什麼事情好做?但是請相信你自己,你只是失去了一份工作,這並不代表你沒事可做。相反,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選擇去做的事情,也許會讓你對自己有新的發現與認知。

另外,保持紀律性,也可以避免你的意志消沉下去。前面我們也說過,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站在失業的陰影中一直走不出來。所以,行動,永遠是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

當然,如果20天內你都無法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你還是應該去找一份工作的。生存都有了問題,就不能找到深刻的好答案。但是,即使有了一份新工作,也請你不要停止去尋找答案。


02 確定最適合你的工作

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相信我,你的回答越具體、越深入、越細緻,你就越能輕鬆快速地找到一個好工作):

1.如果沒有失敗,你會做什麼呢?

2.想想世界上的所有人,哪份工作時您最熱愛的呢?這些人做了什麼?他們哪裏特別吸引你?

3.什麼能給你帶來樂趣?(拿出紙和筆,寫下三件對你來說最有樂趣的事情,然後尋找它們的交集。)

4.你擅長什麼事情?你有什麼與生俱來的天賦?(關於天賦,可以藉助網站做一些測試瞭解自己的天賦領域,也可以問問你身邊的人,在他們看來有哪些非凡的才幹。然後把你最強的三項能力寫出來,尋找它們的交集。)

如果找不到愛好和天賦的交集,也不要着急,你只需要下意識地將自己的樂趣和某一項能力搭配起來,就一定會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03 找到工作的最佳辦法

找工作時,不要使用通常的辦法行事。因爲做大家都做的事情,最後得到的也是大家都會得到的結果。對於找工作這件事,如果採用通常的方式,就等於常年失業。

那麼,什麼是“非尋常”辦法呢?

1.通過熟人和朋友介紹。是否認識哪裏有這樣的職位空缺,或者是否認識在做這一行的人,可以轉介紹給你進行鏈接。

2.直接給你感興趣的公司打電話。查資料,找到自己意向的公司,直接和他們的人事部門或者直接負責人聯繫。在電話中說出你的想法,以及你的能力,並且告訴他們,你覺得這些東西可能對貴公司極爲有用,然後請他們給你進行一次最長不超過4分鐘的簡短面試。

也許這樣的自薦方式會讓你覺得恐懼,但其實,要消滅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與恐懼並存。當你真正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真正有困難的只有前面的10通電話,接下來的一切都會水到渠成。而當你已經給200家公司打過電話,那麼你找到想要的工作的概率大概會有70%。

3.直接到公司去。找工作期間,請你每天至少拜訪4家公司,也就是每週20家。有些你已經電話預約了時間,就充分準備好你的簡短的4分鐘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的內容,一定要戳中僱主的需求。對於僱主來說,他真正感興趣的重要問題是:第一,爲什麼這個人選擇我這裏,而不是其他地方?第二,他是什麼類型的人,能做什麼?他和其他的應聘者有什麼區別?第三,我是否僱得起他?

所以,你的自我介紹應該表明你對公司的強烈渴望與認同感,突出你的個人優勢正好能解決他們的哪些需求,同時,提議不收取報酬地在公司工作幾天。

即使最後公司沒有辦法錄用你,而談話很順利,那麼你可以問問他,能不能給你推薦其他公司,找尋更多的機會。


最後,我想說,失業並不可怕,要找到一個新工作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把失業當作自我修整、重新出發的契機,調整心態、全力以赴,你找到的,不僅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更是一個嶄新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