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富翁大作戰》:逆襲不易,每次向上的機會都應該格外珍惜!

《貧富翁大作戰》這是一個別樣的體驗節目。

做窮人還是做富翁,是天註定還是靠雙手?《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四位來自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的香港人,到四個基層家庭生活近一星期,從事低時薪工作賺取生活費。

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可以用自己的錢,朋友的幫助也不能接受。看看單憑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生活態度,能否在這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片首語:做窮人,還是做富翁?是上天註定,還是靠雙手?

在節目中,香港豪門之後,現任服裝集團主席和新民黨常務副主席的田北辰選擇了體驗清潔工的身份。

節目之初,田北辰說道:“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可以說淘汰了很多弱者。但是你如果有鬥志,即使是弱者,亦可以變成強者。”

然而在體驗中,田北辰的想法在慢慢轉變。

面對薪資25港幣/小時,每天的生活費只有50港幣,住在一個牀位大小的“豪華籠屋”裏,每個月還要交1350港幣的窮苦生活,他第一次嚐盡辛酸,並感慨道:“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他瞭解到其中很多清潔工都是做兩三份工,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休息五六個小時。他說道:“這樣付出的勞力和得到的回報,真的很辛苦,而且是最低的回報。”

“整個經濟結構令沒有學識或低技術的人士過着非人生活,或是住板間房,或是做三更,這是缺乏人性的,不合常理。”

我這兩天只是考慮吃東西,我完全沒什麼盼望,我什麼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頓好的。我現在明白他們大部分的想法,怎會計劃下星期、明年、將來會怎樣?最重要的是解決下一餐。”

在這這個節目中,我們看到:當那些金光閃閃的大富翁們褪去身上的光環,他們想要白手起家,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清潔工開始奮鬥,他們也很難達成目標,至少我們看到他們在這個體驗節目中也是遇到各種困難,他自己也承認當初預期的過高。

這些底層勞動者之所以貧窮,並非因爲他們不努力。比起富人們,窮人們想要改變生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更強大的意志力。

事實上,他們比我們中的很多人更勤勞,每天不捨晝夜地幹活,來養活自己和家人;他們的工作並非毫無技術含量,需要耐力也需要技巧。

田北辰主席在節目中感慨,“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讀書卻是是普通人改變命運很重要的途徑,因爲窮人能得到的資源非常少,而讀書可以讓我們有一個不需要家庭資源就能達到的較高起點。

當你沒有資源的時候,一丁點的資源都尤爲重要。所以,對於大部分窮人家的孩子應該抓住讀書這個極好的機會來獲得一個較好的起點。

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因爲考入大學而慶幸,也容易因此而鬆懈。特別是在畢業後,由於從小的生活環境畢竟落後,很多能考上大學的窮人家的孩子往往在自己的圈子裏屬於成績優秀的,從小備受家長和老師關注,也被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們從小被灌輸的思想是考上大學就能走上人生巔峯。

他們期待着走出校門就可以改變命運,希望苦苦奮鬥了這麼多年,自己能領工資了,終於可以過上好日子,終於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了。

本來就沒有多少資源,更應該努力積累資源,包括金錢、能力、人脈等多方面。但是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沒有太多的金錢觀點,雖然知道要攢錢,但是對於金錢還是缺乏駕馭能力。同時,由於家裏條件所限而輸不起,很多人求穩,沒有充足的後援,所以不敢有太強的金錢慾望。

本該努力的日子放鬆了,到了一定年齡,感受到了生活壓力之後,終於發現年輕的時候真的應該足夠現實,不應該追求虛無的“夢想和自由”,而是應該紮紮實實積累自己的“硬資產”,比如房產等。

在連嶽的一篇回答讀者問題時,有個姑娘,通過努力攢了三十萬,她有幾個選擇,一是回老家的省會長沙買套房,二是在上海附近買套房,三是拿這錢去香港讀研。

很多讀者以爲他會支持她讀研,沒想到他鼓勵她先買房,最差的選擇纔是讀研。

逆襲不易,每一次選擇都應該現實再現實,不應該追求那些虛無,應該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努力,讓自己一點點變好,窮人資本少,卻很多人願意“一搏”,很多人就在這個“一搏”中喪失了最後的資本,向下沉淪。

不要想着去享受,永遠不要,永遠不要有“小富即安”的錯覺,當你越成長,越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我們應該做的是保持一直奮鬥的姿態,做一個終身成長者,不斷地學習和成長,這纔是使我們能迅速改變現狀的最佳努力方向。

思考200個問題:2/100,持續寫作,思考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