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不打、不罵、不動氣的溫暖教養術

小橙子最近有件事頗讓我焦慮。

她本來有個好朋友,但是最近她總喜歡跟這個好朋友比,比誰走的快,還喜歡“搶”,別人拿着什麼玩,她非要跟人家搶,還有就是表達負面情感,比如她會大聲在別人耳邊說“我討厭你”,人家穿了漂亮裙子跟她說,她就說人家“臭美”

小孩子之間的這些磕絆,本來自己也沒有注意,但是對方家長的反應有點大,比如會用身體護着自己的孩子,或者告誡孩子不跟小橙子玩,等等。

剛開始覺得是家長反應過度,因爲是隔代看護,奶奶是這個寶貝孫女是非常寵愛。後來,我從自己發現的一些事情中反思可能是小橙子確實存在一些叛逆。

然後,我看到一本書中,寫到“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檢討自己是否因爲脾氣不好而影響了孩子的性格養成。

相信書中會有林丹妙藥的我,於是找來這本書看。

這本書是從事家庭教育諮詢20多年的專家伯恩斯坦博士撰寫的一部令人難忘的力作。伯恩斯坦博士對叛逆孩子有着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切的同情心,針對解決叛逆孩子的叛逆問題,他不僅告訴父母不要和不能做什麼,而且也告訴父母需要做什麼,他提出的建議對父母和孩子以及學校教師和家庭教育諮詢人員都是得力的助手,既切實可行也合情合理,有助於建立愛意濃厚、溫馨幸福的親子關係。

一、反抗型叛逆症的表現

所有孩子都會時不時地表現出叛逆行爲,但是孩子極有可能患有反抗型叛逆症

反抗型叛逆症表現爲:經常生氣、爲錯誤責怪他人、爲一點小事情就大發脾氣、很容易被惹惱、態度很兇狠。如果你的孩子有反抗型叛逆症,他一定會做這樣一些事,如頂嘴、拒絕做家務、使用惡劣的語言、在至少6個月裏幾乎每天都說一些“你從來都不關心我”或“你絕不會公平的”之類的話。換言之,患有反抗型叛逆症的孩子,總是會表現出叛逆行爲,不只是偶爾違反規則。這裏,列舉出被診斷爲反抗型叛逆症孩子的特點清單:

◆ 常常發脾氣

◆ 常常與成人發生爭執

◆ 常常公然反對或拒絕遵守成人的要求或規則

◆ 常常故意惹煩別人

◆ 常常由於自己的過錯或不良行爲而責怪他人

◆ 常常容易生氣或被人惹惱

◆ 常常生氣或怨恨

◆ 常常懷恨在心或惡意十足

對照一下,小橙子的表現還談不上是叛逆。

二、引起你誤解孩子的九大陷阱

你對孩子之所以會產生誤解,是因爲的確存在着許多障礙。但是,一旦你意識到這些障礙,你就可以避免。下面是我提出的可能會導致你誤解孩子的九大陷阱。

陷阱1.期望你的孩子能夠做他並未準備好的事情

當你對孩子進行理解時,你對孩子的巨大期望可能把問題弄得更爲複雜。我們會讓一個3歲孩子靜靜地坐着,我們會讓一個4歲孩子打掃他的房間。對低年級學生,不要指望他不忘掉東西;對高年級學生,不要指望他知道出於生活的需要他到底想要什麼。

我們在要求孩子表現得要與其年齡不一樣。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做到你要求的事情,也許是因爲你期望或要求了太多的不公平、不現實的事情,你如果生氣發怒則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一個5歲的孩子不可能像10歲的孩子那樣表現,一個10歲的孩子不可能像14歲的孩子那樣表現,一個14歲的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表現。期望他們超出年齡限制的行爲既不切實際,也沒有什麼幫助。你的孩子能控制到什麼程度是有個限度的,如果你不能接受這些限度,就會給你和孩子帶來更大的沮喪。

陷阱2.對偶爾的不良行爲上綱上線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滿足你的期望,你就認爲他是在與你對着幹,而不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爲什麼沒有達到你的要求,你就會判定孩子叛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你就會看到事情的真相。青少年有表現叛逆行爲的自然傾向,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他總是會叛逆。每個孩子都可能偶爾表現出妨礙行爲。你需要對正常的負面行爲和叛逆行爲方式作出明確區分。叛逆孩子的父母通常會忽視這種可能性,因爲他們習慣性地認爲孩子的每個負面行爲都是叛逆行爲。

陷阱3.阻止你的孩子表現得像個孩子

父母太容易忘記孩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從而期望孩子表現得像個小大人似的,而不是表現得像自己年齡的孩子。一個健康的孩子可能非常任性、吵鬧、非常情緒化或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長時間。所有這些“問題”其實並不是問題,而是正常孩子的年齡特點。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及其對完美行爲的期望有些不正常,才使得我們不容易把孩子當孩子看。因此,看你孩子的行爲是不是叛逆行爲時,要結合他的年齡去作判斷。

陷阱4.期望你的孩子滿足你的需要

如果你跟其他大多數父母一樣,你會經常期望,甚至是要求孩子滿足你的需要:安靜、你睡覺時不要來打擾、服從,等等。其實,作爲父母的工作是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反過來要孩子滿足我們的需要。當你發現自己非常生氣或沮喪時,原因不過是孩子打擾你了或不讓你去做更爲重要的事情。這個時候,你最好進行深呼吸,提醒自己,孩子的需要必須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把自己的期望放寬點,他就更有機會滿足你的需要。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滿足你的需要,嘗試去理解他,而不是馬上變得沮喪或很生氣。

陷阱5.把孩子的錯誤歸咎於他個人

你的孩子沒有什麼生活經驗,他不可避免會犯錯誤。錯誤在任何年齡都是學習的自然組成部分。而且,我們很容易就會責備孩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嘗試去幫助孩子、理解孩子。請不要掉進這樣的陷阱:把孩子的錯誤看作對你自己的消極反應。你不把孩子的錯誤讓他一個人扛,那你簡直就是對自己和孩子做了一件大好事。盡你的最大努力,不要對孩子的錯誤、違反規則或不良行爲作出大驚小怪或悲觀失望的反應。你知道小孩子會犯錯誤,因此就不要表現得你認爲他任何時候都可以表現得完美無瑕一樣。

陷阱6.忘記了責備和批評會帶給孩子多大的傷害

許多父母知道體罰孩子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但是卻忘記了憤怒的語言、侮辱和責備所造成的痛苦有多大。當一個孩子受到語言攻擊時,他自然就會認爲他犯了錯誤。孩子虛張聲勢的叛逆行爲很容易讓你確信他並沒有受到任何打擾。我要告訴你,在我辦公室裏,在分享孩子由於父母所說的話對其造成的傷害時,所有年齡的叛逆孩子都會號啕大哭。所以,要讓你自己避免掉進言語傷害孩子的陷阱。說話之前先想象一下,孩子聽到你所說的話時會如何反應,會對你說些什麼。

陷阱7.忽略了充滿愛意的行爲的療效

如果你從不停下來通過擁抱並用善良溫柔的語言去給孩子關愛、確信、自尊和安全感,就很容易陷入責備與不良行爲的惡性循環。在我的辦公室裏,讓叛逆孩子和父母冰釋前嫌的突破性方式就是,父母擁抱孩子。我從來就沒有聽過一個孩子說過他們被愛得太多了。

陷阱8.忘記了你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你的孩子已經觀察你好長一段時間了。不是你說的什麼而是你做的什麼,會讓你的孩子牢記於心。

1.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就會學會爭鬥和報復。

2.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會學會譴責和自卑。

3.如果孩子生活在挑剔中,他就會學會灰心喪氣。

4.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就會學會憂慮和膽怯。

5.如果孩子生活在諷刺挖苦中,他就會學會羞愧難耐。

6.如果孩子生活在憐憫中,他就會學會自責和自怨。

7.如果孩子生活在專制中,他就會學會畏首畏尾。

8.如果孩子生活在歧視中,他就會學會橫眉冷對。

9.如果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會學會自愛和自尊。

10.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就會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11.如果孩子生活在理解中,他就會學會寬容大度。

12.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學會自信和信任人。

13.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就會學會不斷努力。

14.如果孩子生活在微笑中,他就會學會樂觀地面對一切。

父母用心平氣和的心態應對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是在教會孩子如何成爲追求和平的成人。當孩子學習真實生活所需要的東西時,孩子所謂的問題,是在給你提供機會教孩子人生價值觀,因爲這時孩子會學得最好。

陷阱9.只看到外在行爲,而沒有注意到孩子內心的愛和善良動機

當孩子的行爲讓你非常失望時,你一定要朝好的方面想。你應該設想你的孩子非常不錯,在某種條件下(外顯的和潛在的),在他的年齡段,他已經表現得夠好了。如果你總是期望設想你的孩子表現得最好的方面,他就會表現得最佳。

三、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研究表明,許多父母,即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會發脾氣,也會對孩子大喊大叫。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孩子對父母的大喊大叫形成了免疫力,開始充耳不聞。

經常採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約束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人身攻擊、語言攻擊和社會退縮,而且缺乏積極行爲表現,比如說分享和同情。

對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爲他們不但不會理睬,而且會對你進行回擊。當你對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時,通常會讓他怒火中燒。記住:你的叛逆孩子會找你的弱點,就是要讓你生氣。你的大喊大叫等於是讓他知道他已經成功對你進行了干擾。

作爲父母,你要想方設法成爲孩子的模範榜樣和人師。爲人父母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平心靜氣地與你的孩子交換意見。

幫助你停止大喊大叫的25個辦法:

1.成爲主動的傾聽者

如果你和孩子正處於衝突之中,你要嘗試把孩子從矛盾衝突中拉出來,讓他看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你要避免當衆對孩子進行評判,當衆評判會讓孩子覺得在受指責批評,讓他產生防範心理。

2.通過理解讓你平靜下來

傾聽有助於你更深地挖掘和理解你的叛逆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許是大喊大叫的最佳抗毒劑。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發生什麼事,有助於你把情緒平靜下來。你的情緒越緩和,你就越不會衝動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3.問一問你自己到底是誰的問題

事實上,叛逆孩子並非總是會理解他們所說所做的怎樣影響了他們父母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期望什麼、想要什麼,而不要讓他來猜測你的期望是什麼。

4.認識到憤怒的信號

感覺生氣並不是什麼問題,但你如何處理你的怒火就是個重要的問題了。憤怒、生氣並不意味着“我必須大喊大叫”。回想一下我在前面提到的大喊大叫是一種“父母條件反射”。

5.不要把所有事情當成個人行爲

米格爾·路易茲(Miguel Ruiz)在其《四個約定》(The Four Agreements)一書中寫道:“不要把任何事情看成個人性的。其他人做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因爲你……”這是值得銘記的至理名言。如果你靜下來好好想一想的話,許多時候你朝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爲你把他的行爲看得太個人化了。即使孩子是存心要惹你生氣,你要記住“其他人做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因爲你”這一名言。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叛逆行爲,是因爲他自己處於掙扎狀態,而不是你的原因。記住這一點有助於你不至於太沮喪,你大喊大叫的危險就會降低很多。

6.勾勒一幅畫中畫

你要記住一點的是,你的孩子此時此刻的行爲表現已經不完全是他自己了。就像電視裏有畫中畫一樣,把孩子讓人氣惱的行爲變成小的畫面,把他的積極行爲變爲小畫面周圍的大畫面。這就與在第一天中所做的“恢復孩子的良好形象”練習差不多,你越是把孩子的叛逆行爲畫面變小一些,同時就越能夠增加和強化他作爲人類一員的善良美好一面,你感受到的威脅就越少,你就越不可能大喊大叫。

7.運用幽默

8.要大喊大叫時運用低聲細語

低聲細語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低聲細語對於在公衆場合避免太惹人注意也是個有效的方法。

9.學會使用聳肩

使用聳肩是可以代替大喊大叫的另一備選方法。通過聳肩,你能傳遞一個有效的非言語信息:“我不會過度反應。”若無其事的聳肩可以和這裏列出來的低聲細語或其他策略結合運用。

10.不要羞辱你的孩子或謾罵他

要避免用詆譭的方式跟孩子說話。記住一點,尊重換來尊重,侮辱換來侮辱。你總是否定你的孩子,很快就會讓其自尊水平降到最低點的,對你也不可能尊重到哪兒去。讓事情變得糟糕的是,如果你經常和孩子用消極的方式講話,就會引發更多的叛逆行爲。

11.就讓它過去吧

如果你自己需要時間靜一靜,你跟孩子解釋一下:自己現在心情不好,想在感覺好一點時纔跟他講話。如果你有家人在場,可以叫他們幫助陪着孩子,你自己靜下來整理一下情緒。不管什麼時候有可能,不管時間有多短,都要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來關照自己。做一些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事情,如做緩慢的深呼吸、沉思、寫日記、給一個要好的朋友打電話或禱告。

13.記住你是要控制局面

不要掉進你給孩子的情緒做了一面鏡子的陷阱。記住,你是父母,你必須給孩子做一個如何解決問題的正面示範。我看到許多叛逆孩子的父母在讓孩子決定其行爲時,表現得如此被動、如此挑釁。如果你是孩子行爲的鏡子,他乖時就你就對他特別好,他不乖時你就對他特別糟糕,那麼孩子也可能這樣對你:你好好對他時,他就好好對你;你不好好對他時,他也不好好對你。你得承認,孩子是在模仿你。

14.適可而止

如果你的孩子已爲其行爲付出了沉重代價,如果你只是想給孩子一個小小的報復,就要問一問自己,你的訓導還有沒有必要。

15.說“讓我想一想”

叛逆孩子父母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放慢自己的節奏。

16.上演一出現實的電視劇

想象你和你的孩子被選去表演反映日常家庭生活的新現實劇。這意味着你和他在家裏的所有互動都在被你看不見的相機拍攝,這些相機你家裏到處都安放着,你的車裏也不例外,只要你和孩子一起走到哪裏,哪裏就有。難道你會想要全國人民都看到你的大喊大叫嗎?

17.確保你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當你疲憊不堪或飢餓難耐時,你會告訴孩子嗎?記住,如果你不是處於精力充沛的狀態,你就很難有效解決你孩子的問題。注意要避免食用那些含糖量高的東西,因爲這類食物會讓你的血糖不穩定。你的鍛鍊和睡眠充足嗎?許多人缺乏足夠的鍛鍊和睡眠。適宜的營養、充分的鍛鍊和足夠的睡眠,對於減輕緊張、減少你大喊大叫的頻率有着神奇的效果。你也要記住,衝突常常會在吃飯前引發。我建議,要麼早點吃飯,或吃飯前來點小點心,要麼嘗試把任何討論或衝突放到飯後去解決。如果你的基本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你極有可能產生挫折感,很容易被激怒,你會很想大喊大叫。如果問題不是需要馬上解決,那麼,在跟你的孩子交涉之前先吃飯或休息好。

18.進行自我談話

當你想要大喊大叫時,對自己說:“我有想要大喊大叫的感覺,這只不過是一種衝動。我能夠控制住的。”

19.對自己進行記錄

把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每次衝動都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以後的一些日子裏,不論是你因爲幾天沒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興,還是你有大喊大叫的衝動了,都記錄下來,算出百分比。然後當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時,記住這個百分比。回顧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進步,感覺有多好。如果你的大喊大叫衝動明顯減少了,要記得獎勵自己。

20.想一想心平氣和的、強有力的角色榜樣

如果你看到過其他父母是如何抑制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形,而且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形,那麼你就會覺得他們的支持有助於你避免大喊大叫。

21.你的指令要簡短清楚

22.想一想你的最後日子

當你感覺想要大喊大叫時,問一問你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的孩子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會做什麼?”

23.提前計劃

父母需要知道哪些問題重要,關係很大;哪些問題不重要,沒什麼關係;哪些問題不容妥協,沒有商量的餘地。可是,許多父母並沒有事先花些時間來考慮清楚這些問題。你越是考慮得清楚,你最後就會越少遇到麻煩問題。和你的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及你的期望,並指出可能的後果。

24.問題發生時就處理

許多父母向我承認,他們大喊大叫是因爲問題發生時他們拖延了對問題作出反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