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雜記~微距鏡頭下的昆蟲世界

立夏,又回到我戀戀不捨的楊梅小山溝,倒春寒來了,剛開始降溫那天,舒適。這種氣溫也適宜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生物的繁殖、成長。大樹上,樹葉更生換代結束,綠廕庇日;野草瘋長,快漫過小路爬上屋牆;大陽臺前的青竹,快速上竄,真怕下月颱風季,它們在臺風助力下破壞陽臺木屋蓋。

春天是昆蟲大世界,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蠢蠢欲動。

初春,它們產卵,產房無處不在,只要是背陽、背光、雨水不到,鳥兒蹲不下的地方均可以做窩。如葉背、石縫、屋角的掃帚、房屋的門窗等等,無所不能。

晚春,它們破卵而出,在山林肆意橫行。白天尋食,晚上追光。帶翅的昆蟲追光勁頭十足,直撲楊梅家的玻璃門窗,一羣羣,一隊隊,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次日晨,我們首個任務不是做早餐,而是清理小蟲的屍體。

上圖:這種蟲居然將產房做在了玻璃門上,蟲卵黑色。4月初的一天,去到楊梅,只見大陽臺的玻璃門上有個黑點,面積約食指般大小。想用布抹去。門一開啓,黑點在移動,擴大,什麼東西?帶着老花眼鏡也看不清,不象螞蟻,爬行速度太慢。

找來微距鏡頭套在手機攝影孔上,才拍下這堆粘在玻璃門上的微型昆蟲真面目。部分蟲卵已破,幼蟲小蜘蛛般體量,小瓢蟲般型態。爬得很慢,兩片翅,六條腿,兩條觸鬚。

上圖:這堆蟲卵白色,沙窗是它們的產房,在楊梅住了十多年第一次遇見。破卵而出的小蟲體形細小,灰黑色,紅眼,有翅膀,爬行慢,破膛很臭。

4月末去到楊梅,移動沙窗時才發現這堆東西,實在太微細,老眼看不清楚,用手機微距鏡頭拍攝,才得以一窺全貌。它成蟲後體形食指頭般大小,廣東人稱其臭屁蝲。

上兩圖:金龜子,金綠色非常醒目。春天的傍晚,要早早緊閉家裏所有玻璃門窗,防止蚊蟲進入。但金龜子盲目追光,它們成羣結隊朝着燈光猛衝猛撞,撞擊玻璃的聲音就象打仗開機關搶,嘣嘣嘣,嘭嘭嘭,吵死了。怕它們干擾,熄燈早睡是唯一選擇。次日早晨,看到門窗外是一片金龜子屍體,它們成了魚的美食。

立夏後的一天,溫度下降,很快,小雨飄灑,跟着大雨滂沱。早上,我計劃趕在大雨來臨前清掃地堂上的落葉,忽見門柱有條小毛蟲慢慢向屋頂爬行,人老眼花看不清楚,不去掃落葉,用帶微距鏡頭的手機,細究那條小毛蟲,原來是一條紅頭毛蟲,非常漂亮。

小毛蟲的結構複雜,紅頭園眼,身體分多節,全身長毛。最奇特是背中部那輯白毛,又密又長,齊刷刷,好像我們常用的牙刷。身上各部分的體毛,根據功能需要變化多端,但排列有序。頭頂右側長着一束又長又黑的觸毛,就象小蟲的手,向前探摸着。左側沒有黑觸毛,弄丟了?

就這樣邊看,邊拍攝,邊思考,直到滂沱大雨飛到屋門前,趕緊避雨,回頭想關照那條紅頭小毛蟲,蹤影全無,莫非被風雨帶走了?

5月8日,溫度再降,晚上更冷,要添加冬衣冬被禦寒。

大雨從早到晚不停地下,超過12小時還沒有離去的意思。時而滴滴答答,時而嘩嘩啦啦,撓人心緒。傍晚時分,做飯前夕,偶見大陽臺案臺上有隻小蝸牛,直經還沒有食指頭大。忽然想起小云姑娘讓我帶只蝸牛給她兒子。原真愁如此大雨,足不出戶的我何處尋找呢,它不請自來,幫了大忙。大喜過後,趕忙用只小木盒藏好。

好奇心驅使,又用帶微距鏡頭的手機對它拍攝、錄像,才知道蝸牛是怎樣運動的。它有強健的腹肌,腹肌兩側有肉眼看不見的肉足,腹肌一伸一縮,足部向前蠕動,帶動整體前進。一邊爬行,一邊涉瀉,尾部留下一條膠質狀透明液體。蝸牛頭頂兩條肉質觸角向前探路。小圓頭左右搖擺,慢悠悠地爬行,背上那個螺旋狀薄殼隨着爬行的節奏也在晃動,速度均勻,有條不紊。

我故意把它弄翻,它居然能扭動柔軟的身驅翻身,真有趣。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存能力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在楊梅山溝裏生活,體會尤深。靜下心來慢慢感悟:人類應儘量與它們和平共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