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天堂之路别墅中—在兰卡遇见巴瓦(2)

第一篇记录了我们在Club Villa(俱乐部别墅酒店)享受的感觉。这次在斯里兰卡参观、体验杰弗里·巴瓦的建筑作品中,不乏大名鼎鼎的伦甘布庄园、肯德拉马饭店等项目,但我还是对一些小建筑情有独钟,这篇写的是我对另一间小酒店——the Villa 的观感。它也被称为“天堂之路别墅酒店 ”(Paradise Road the Villa Bentota 75)

5月2号,早餐后,钟先生带我们到了the Villa。这也是一栋由别墅改造的精致小酒店,同样是杰弗里·巴瓦的设计作品。只有15间客房,在 Club Villa 旁边。向西越过了大花园就可以跨过西海岸窄轨铁路到达印度洋。

浅灰色院墙包围了一个大宅,大宅门前凹进的小广场,隔离了红土路的车流。

在酒店里转了一圈,走马观花。小别墅,大院子的设计格局让环境成为酒店的主角,所有庭院、大小天井、院子广种花草树木,南亚的骄阳在此处无所作为。

酒店建筑属现代设计,主体结构以钢筋砼为主,两层。白墙,素砼柱,室内显得简洁大方,艺术品,家具才是室内装饰的重点。屋顶采用斯里兰卡传统的木屋架和宽阔的瓦屋盖,挡雨遮阳甚佳。

小酒店空间,环境设计承接斯里兰卡传统,最大限度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房子自然通风为主,建筑物之间设置了多个小天井,方形的、条形的,因地制宜。这些天井将天空带入走廊,带入客房内,光影是流动的,无声无息的,为住客营造了私密、安静、明亮的休息空间。空气也是流动的,把印度洋的海风、大庭院的花草香气带给每一位住客。

小酒店的 living room 布置舒适雅致,艺术品摆放得体,三五知己可在哪里轻声聊天、品尝兰卡的美饮。或可独自一人在那里静静的享受它的舒适。这种氛围是一般现代商业大酒店难以提供的,只能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其中的滋味。

the Vill 酒店的接待厅与 living room

大花院郁郁葱葱,那里广种热带植物,它们遮挡了南亚的骄阳。

小酒店设置了多处通风采光俱佳的小天井,绿树成荫、光影斑驳。

首层客房大部分自带小门厅、小庭院、小客厅、露天小水池,艺术品点缀其内。这些客房与外界分隔清晰,安静、舒适,让人极其放松。正因为可以享受如此奢侈的空间,想入住这个小酒店只能预定,想随到随入住?不可能。

the Vill 的公共空间虽小巧精致,却非常丰富,设计感很强。室内家具,艺术品既有本土传统的工艺品,但现代设计更吸引人。如,以印度教,佛教,以及这两个宗教轮回理念为设计素材设计制作的艺术品比比皆是,使整个酒店既充满现代审美趣味,也弥漫着斯里兰卡传统的神韵。

在客房走廊尽端摆放了一件艺术品,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是现代的设计,现代的制作,非常纯粹的一件当代艺术品,形神却似佛教的佛陀坐像,气定神闲,栩栩如生。制作材料全部用铁农具拼接成,令人叹为观止。

另有一件艺术品取材于印度教专崇的智慧之神~象神,这是一个雕塑,用各种各样已弃用的机械零件装嵌制作,但象神的特征一应俱全。象神有四只手,拿铁钩的右上手,拿绳索的右下手,左下手拿一串念珠的,让信徒无惧前行的空左手,粗短的象鼻,一只断牙等。雕像形神兼备,震撼力超强。

在酒店各处行走,满眼都是如此前卫的创作、设计、制作,不得不让人对斯里兰卡文化艺术创作之盛佩服至极。

酒店大部分客房的面积不算大,家具设计布置简洁,软家装则以条纹布艺为主题,而条纹的粗细、疏密千变万化,色彩既有黑白,也有灰白、蓝白、黄白……。整个酒店就像一个艺术品,年轻、简约、时尚、有设计感,游走在酒店之中如同在天堂之路上漫步。

午餐就在the Vill的餐厅里,餐厅单层,也是木屋架,宽阔的瓦屋盖,开敞、舒适。装饰品就是杰弗里·巴瓦最钟爱的大陶罐,据说,这种大陶罐大多来自中国,若如此,那中斯友谊源远流长。

首层客房自带小门厅、小庭院、小客厅、小水池,艺术品点缀其中。

客房内布置简洁雅致,布艺以条纹为主题,千差万别,又和谐统一。

酒店餐厅开敞、舒适。装饰品就是杰弗里·巴瓦最钟爱的大陶罐。


住在酒店的你,随时随地可以与各色各样的艺术品为伴,它们抚摸你的灵魂,安慰你的情绪。

斯里兰卡传统艺术品——孔雀造型铜雕塑,尾巴上的铜铃响叮当。孔雀是斯里兰卡人民的吉祥鸟。

以钢铁零件为材料设计制作的艺术品——印度教象神。代表象神特征的象鼻和四只手用了铜管(法器省略),小鼓肚用了大轴承。

以铁农具为材料设计制作的艺术品——佛陀坐像。造型中的他气定神闲,安详松驰。很难想象,艺术家如何将冷冰冰、硬蹦蹦的钢铁设计制作成爱心无边、宽宏大度的佛陀。

注:本篇所采用的照片主要为存墨设计公司设计师 Sasha 提供,特此谢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