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用力的人跑不遠

寫在前面

有階段的自己,會用蠻力去學習一些東西,就是這東西不管是否適合目前自己的知識體系, 覺得學了之後會更牛逼就去學,但是這樣的東西往往學了記不住。 學習的過程越用力反而顯得越吃力, 太吃力的事情,自然就無法有恆心, 這就是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做事總是無法持之以恆的原因。

努力不應該是某種需要被時常覺知的東西,意志力是短期內會用完的精神能量。
真正堅持到最後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處的喜歡和投入。

太用力的人更容易產生期望落差,更不願接受自己找錯了方向的事實——沒有什麼比這樣的“失落”更能讓人心寒的了,太用力的人大多都因心累而倒在了半途中。

精神上的用力並不會讓你跑得更快,但是精神上的疲憊卻可以讓你停下。

人越用力,就會越想要得到及時的良好刺激。越用力的人對於正刺激的需求就越高,越不能忍受暫時的負反饋。遺憾的是,人生常常是沒有下文的考卷,這種刺激來得太慢、太不穩定。

真正的堅持歸於平靜,靠的是溫和的發力,而不是時時刻刻的刺激。

太用力的人增加了執行的功耗。糾結,是太用力的一種表現,造成內部的運轉處於空轉的狀態——意識與行動的主觀脫節;從心所欲,就是把運轉效率最大化後的結果——所想即所爲。執行階段最大的敵人,是糾結,是埋怨,是內心的衝突——太用力,就是心理額外動作太多。想好之後就只管去做。

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用力過猛,以保持自己對困難的頓感和不順的接受程度。
短期的過度用力極容易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挫傷。哪怕你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也要保證基本的休息和放鬆。

不論是以後的工作還是將來的創業,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你需要更多的“寸勁”而不是“用力感”。在找到受力點“all in”之前,一切都要順勢而行,自然隨和。

人在學習的過程會經歷一系列的過程,先是笨拙期,再是熟練期——這兩個過程他雖然能運用出技能,但是頭腦中仍然能感受到使用時的提取感。這兩個階段都需要用力,但是用力的程度卻大幅度減小。

技能掌握的最後階段是運用自如期,就是張三丰把太極拳的形態全部都忘了的階段。這個時候頭腦中已經能下意識地去進行活動,達到了能耗最低的理想階段。

從用力感,到毫無感覺,是一種技能掌握上的純熟。年輕的時候太認真是件好事,或許只有用力過了,才能體會從心所欲、順其自然的難得。

IT人員怎麼用力

總有在校的學生問我現在 X,Y,Z... 技術很火熱,應該學哪個? 我看他列出的那些準備學習的選項中,其實前景和熱門程度都差不多。 這讓他陷入了選擇焦慮症,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對技術發展趨勢關心是好事,就像之前那篇「不要總是選擇困難模式」裏面說的那樣。 但是其實在「不要總是選擇困難模式」裏面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個人的興趣。 比如有的人對蘋果的東西有天生的熱愛,所以選擇「iOS開發」對他來說就更容易做好。 儘可能選擇會讓自己 Enjoy 的技術方向,路還很長,不享受過程的話容易半途而廢。

太用力的人跑不遠

記得之前本科的時候喜歡和舍友一起打Dota,打Dota開局之前一般要等人齊, 等人的這段時間我有時候會切出來寫寫代碼,叫舍友開局了告訴我一聲。 然後別人看到我在打Dota間隙都在寫代碼,就覺得我有多努力多努力,給人了一種非常「刻苦」的印象。 以至於上次和一個本科同學吃飯他還說起這個事情,覺得我能做到這樣非常「牛逼」。

但是其實這樣的事情,如果對於真的對寫代碼有經歷過熱愛的人,是不會覺得有多麼刻苦的事情。 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其實有些代碼,那種滿足好奇心的快感,是比打遊戲有意思的多, 是件很Enjoy的事情,而不是所謂的「刻苦」。

就像跑步,「太用力的人跑不遠」。

不要用蠻力去學編程

記得當年初學 C++ 的同學,聽別人說 C++ 很基礎也很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就是STL, 然後聽說要學好 STL 就應該去看看侯捷的「STL源碼剖析」。 然後就買了書硬啃,然後沒啃幾天就放棄了,覺得太諱莫如深了沒法理解。

但是如果換個學習的方式, 先假設現在沒有STL這個標準庫, 讓你用已有的C++語法知識去自己寫一個仿造STL標準庫的功能, 哪怕是最最簡單的 vector 。 你在編寫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得體會到內存動態擴展的一些缺點和潛在的坑。 會知道爲什麼適當使用 reserve 和 swap 能非常明顯的提高性能。

然後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會提出很多相關的疑惑, 帶着疑惑再去翻看「STL源碼剖析」, 就會讓你對一個個數據結構恍然大悟知根知底。 自然而然你的看書體驗會非常的 Enjoy, 而不是覺得苦澀難嚥。

編程和求知本身是一件愉悅身心的事情, 如果只是爲了高薪,而用蠻力去寫代碼,只會讓自己疲憊不堪。

最後

希望對在學習編程的路上很掙扎的朋友有所幫助。 畢竟工作是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如果工作不開心,生活怎麼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