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給你發微信,但你總是很忙

1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老父親因爲手機一個月沒有任何動靜,跑到手機店修手機。

工作人員問:“手機出了什麼問題?”

他說:“一個月了,一個孩子都沒有給我打過電話,肯定是手機壞了。”

工作人員檢測後告訴他手機沒有壞,老人拿着手機默默地流下眼淚。

這個故事像一根針猛然刺了我一下。

從大學開始,我每週都會定期給父母打電話。但是後來,工作越久,自己也變得越發忙碌起來,像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每天轉個不停,而父母也在高速運轉的同時被無意地甩開了。

漸漸地,從我給父母主動打電話,到來電提醒出現了父母的名字,才忽然發現,親情被我以“忙”爲理由擱置了太久。

和父母通話也由之前幾十分鐘的暢談變成幾分鐘的寒暄。在一次又一次的草草通話裏,感覺自己像一支利箭,洞穿着對我們滿懷思念的親人。

2

前段時間坐地鐵,無意間聽到對面一位中年女子和一位老人的對話。

老人看起來七十多歲,頭髮梳得十分整齊,沒有一絲凌亂。可那一根根銀絲還是在黑髮中清晰可見。

中年女子和他聊着天。

“您歲數這麼大了怎麼還一個人坐地鐵呀?”

“我是去醫院例行體檢的,想着也沒多遠,就盤算着自己坐地鐵去吧!”

“兒女沒有陪您嗎?”

“他們工作都很忙,不想麻煩他們,我這身子骨,還能走幾步路呢,唉。”

接着,他們都陷入了沉默。

我無法真實地感受老人的複雜心境,但他最後那輕微的嘆息聲卻久久地在我的耳邊迴盪。

是真的很忙嗎?我不禁陷入了思索。 

3

“我準備去上班了,先掛了啊。”

“我還在路上,回頭再打給你。”

“我在外面吃飯,下次再說啊!”

……

這些看似十分合理的理由,有時就像僞裝的利箭,射向被孤獨包圍的父母。我們口中輕描淡寫的“我很忙”,傳遞到父母耳邊卻像是冰冷的“你走開”。其實,我們可以很忙,但是對父母也可以儘量有空。

記得有一天,我在微信上收到林子發來的祝福。看得出來,這是他精心爲我寫的專屬祝福,而不是狂轟濫炸式的羣發祝福,心中陡然升起一絲欣喜和激動。

但這時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回覆他,想着不如下班後趁這個機會給他回個電話,好好敘舊寒暄一番。

下班後,一系列瑣事又把給林子打電話這事衝到了腦後。等我第二天忽然想起來,趕緊撥通了林子的電話,解釋了昨天的情況,雖然林子嘴上連連說着“沒事兒”,但我心裏仍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很慚愧,朋友的主動熱絡,卻因我的忙碌而被忽略。

4

想起某次聚會,有個同學吐槽:“現在大家都很忙!當大多數的友誼淪爲‘點贊之交’時,我們還能夠聚在這裏,是一場多麼大的緣分啊。”

的確,隨着社交工具的盛行,“點贊”與“被點贊”儼然成了當下很多人維繫友誼的一種方式。很多人也都變成了“點贊專業戶”,只要在朋友圈看到熟人的動態,他們的手指就會如閃電般劃過屏幕,動作嫺熟,手法精準。

有人說,朋友的疏離,從漸漸無話可說開始。

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這的確是一種悲哀。但是,有時候並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我們總會以“我很忙”爲由婉拒對方,讓對方原本想說的話如鯁在喉。

有人說,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長大後,不是不願意穿,而是無可奈何了。

很多時候也是這樣,不是我們不想去經營友情,而是一旦我們被“我很忙,你走開”這樣的潛臺詞擊中,就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當“關心”變成了一種“打擾”,無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都會因此而變得陌生。

我們可以很忙,但對重要的人卻真的可以儘量有空。


來源:阿識學長(ID:zhijianwenyi2015)

 |作者:侯雪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