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卷驚現古琴題,是時候恢復它的歷史地位了

高考語文卷驚現古琴題,是時候恢復它的歷史地位了!


2019年全國高考已經結束。

今年的高考考題中出現了多處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被稱爲“中國民族樂器之王”的古琴也出現在多地考題中。疑似考生的網友在考試結束後紛紛表示:高考卷中見古琴,真好。

和古琴最相關的兩道題分別出自安徽高考語文卷的知識題和上海語文卷的作文題。

其中,安徽試卷的古琴知識試題,分值達到9分。上海的作文試題原始材料,來自作家辛豐年的文章,也與古琴有關聯。

安徽語文考題

(琴友們不妨試着回答,答案見文章底部)

安徽的這道考題,提出了古琴的四個關鍵字“邊緣化、煥發、約束、修身養性”,也提出了古琴音量較小的特點。其中還引入了晚明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提出的“琴者心也”的琴學思想,和儒家正統藝術觀念《琴賦》中的觀點:“琴者,禁也。”這是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古琴美學,也是學術界一直探討的課題,能激發並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上海語文考題

傾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這段話可以啓發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題中的文字材料,幾乎一字不差引用作家辛豐年2002年的文章《耐人尋味的中國味》第一段。在這篇文章的第二段,作者說:“聽了古琴曲,見到趙元任的《新詩歌集》,才懂得還有‘中國味’這個題目。”

耐人尋味的中國味 

 作者:辛豐年 

如果不是傾聽西方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可能自己也就不會對音樂的中國味發生興趣,從此有意識地“尋味”。  

聽了古琴曲,見到趙元任的《新詩歌集》,才懂得還有“中國味”這個題目。

……

比起《老悲調》來,《陽關三迭》可以說是古別離的音調了。自從聽到衛仲樂彈的這首古琴曲,便深愛它那中國味的敦厚。但又覺得,這首明代流傳下來的琴曲,曲趣雖和王維的絕唱相通,又並不全相似。它不像那種古代文士的淡淡的惆悵之情,倒更像近世俗人的傷感煩憂。從元明以後的戲曲、章回小說中,不難捉摸到這種人情味吧?正因如此,後來又聽到用傳統唱法唱這首琴歌,曲聲果然更能傳出那黯然魂消之情。

……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在微博中爲大家展示了這篇作文“最完美的標準答案”。

嚴鋒教授的這篇文章下有網友評論,最能代表中國味的樂器是古琴。你覺得最能代表中國味的樂器是什麼呢?

搜索發現,古琴不止出現在高考考題中,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就開始認識古琴了。

在小學語文網上,有一道介紹古琴的閱讀題:

古琴

  ① 古琴歷史悠久,是漢民族最早的撥絃樂器,自古“琴”爲其特指。據文獻記載,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把古琴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重要場合。《詩經》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詩句,說明古琴在那時就已比較普及了。

  ② 古琴形制的基本組成是一個扁長形音箱,它頭大尾小,寬六寸,厚二寸,長三尺六寸五,由兩塊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爲方形平面。七根琴絃通過嶽山(琴頭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個徽點。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徵意義。例如琴面圓形,象徵天;琴底方形,象徵地。琴長象徵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遠:有的從空間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稱對應於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從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鳳,有頭、項、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裏,一張琴就是一個生命,更是一個世界。

  ③ 古琴的式樣很多,不同式樣反映了設計者不同的審美情趣。“蕉葉式”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它的琴頭別具一格,整體線條圓潤,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體的項部和腰部有兩個凹進的線條,其簡潔流暢、含蓄大方的造型頗能體現儒家中庸內斂的風格。“落霞式”的兩側呈對稱的波浪曲線形,讓人聯想到無際的天邊、燦爛的晚霞。“正合式”一線直下,從琴首到琴腰沒有任何變化,造型樸素大方,頗受琴人喜愛。

  ④ “八音之中,惟弦爲最,而琴爲之首”,這是說古琴有很強的音樂表現能力。古琴的木質共鳴箱是由一塊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產生深沉、厚實、古樸的音響。古琴的有效弦長一般超過110釐米,琴絃振幅大, 振動時間久, 自然能給人餘音繞樑之感。古琴的音色多變,有散音、按音與泛音三種基本音色。散音響亮,共鳴性強;按音溫厚結實;泛音清脆透亮。樂曲中三種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細膩精微地表現音樂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剛烈粗獷的《廣陵散》,悠閒舒展的《漁樵問答》,哀婉沉痛的《長門怨》……都能在古琴的樂聲中得到很好的表現。

  ⑤ 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樂器。它位列“琴棋書畫”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們寄情山水,物我兩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藝術所追求的情趣與意境都符合傳統文人對世界和生命的體認,也與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內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徵吻合。文人的深度參與提升了古琴藝術的境界,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與琴有關的詩篇和優美傳說。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麗,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的孤獨,陶潛抱着無絃琴彈奏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天真……至今讀來仍令人神往。

  15.根據上文中的相關知識,下列選項中的古琴屬於“仲尼式”的一項是( )。(2分)

  16.請簡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從哪幾個方面對古琴的形制進行說明的。(3分)

  答:

  17.請你閱讀下面的材料,聯繫上文內容,分析我國古琴藝術得到世界認可的原因。(5分)

  【材料】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張可以循環播放的鍍金唱片,古琴大師管平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就被收錄其中。2003年11月7日,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稱號,古琴藝術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認。

  答:

參考答案:

  15.答案: C 

  16.答案要點:

  (1)古琴形制的基本組成。

  (2)古琴形制的象徵意義。

  (3)古琴各部分的命名。

  17.答案要點:

  (1)古琴歷史悠久,是漢民族最早的撥絃樂器。

  (2)古琴音樂表現能力強,能細膩精微地表現音樂中的情感和意境。

  (3)古琴藝術蘊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古琴的形制、命名寓意豐富;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樂器;古琴藝術所追求的情趣、意境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特徵吻合。


琴棋書畫,琴居首位。隨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古琴,這門中國最古老的彈播類樂器,正在通過應試教育,融入國人的血液基因裏,強勢迴歸。

1977年,美國“旅行者2號”飛船收錄中國古琴曲《流水》;

2003年,“古琴藝術”被確定爲“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國古琴的聲音;

2011年,唐代“大聖遺音”伏羲式古琴拍出1.15億元人民幣天價,創樂器拍賣紀錄……

“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在古代,音樂,尤其是古琴,是教化世人的重要工具。

嵇康在《琴賦》中雲:衆器之中,琴德最優。古琴,在中國五千年文化底蘊中,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樂器,更是君子士人的傳音載德之器。在古今任何一個時代,它既是政治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學習古琴,不只把它當作一種傳統技藝,而是應該學習古琴背後所承載的中國文化、美學、哲學,以及一種心嚮往之的精神高度,這些纔是古琴帶給我們的最重要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東西。這也是古琴有別於其它樂器的主要原因。


萃辰天心書院

地點:武漢市解放公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