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國內首個客家鄉愁記憶館·熊貓之家落戶蓉城

當萌萌噠的國寶熊貓與源遠流長客家文化融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碰撞呢?6月14日下午,國內首個融合了“客家文化”與“熊貓文化”的客家鄉愁記憶館·熊貓之家(以下簡稱“客家鄉愁記憶館”)在成華區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片區(獅子、一里塘、回龍3個社區組成)正式開館,併發布了全國首個社區大熊貓IP形象——“客家熊貓”。

記者從開館儀式上獲悉,位於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片區的“客家鄉愁記憶館”,按照成華區“天府成都·文旅成華”發展定位,融合客家文化、熊貓文化於一體,致力於打造成爲社區文化展示廳和社區會客廳,在傳承與弘揚客家文化的同時,通過豐富的活動提升居民參與度,推進社區發展治理,最終塑造出開放包容、豐富多彩、文脈深厚的社區品牌形象,提升居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與幸福指數。

傳統客家斗笠、青瓷土碗、上世紀60年代的縫紉機……記者在“客家鄉愁記憶館”內看到,這裏收藏了社區居民們捐贈的一樣樣老物件,每件老物件都散發着時代的氣息,鐫刻着歲月的痕跡,述說着客家人的故事。“這個記憶館分別展示了客家人的遷徙歷史、客家人生活習慣、客家舞龍文化以及客家居民老物件。我們這個片區90%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老一輩客家人希望客家文化能夠不斷傳承、發揚下去。”菁華翠庭片區黨委書記蘭典昭告訴記者,“今年恰好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紀念,打造這樣一座獨特的紀念館,還可以讓大家銘記住過往的歲月,切實感受生活的變化。”

由於“客家鄉愁記憶館”毗鄰熊貓基地的獨特地理優勢,爲客家鄉愁記憶館增加了一個更加萌趣的文化標籤。據瞭解,今年恰好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白蓮池街道聯合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將促進會的成都辦事處以及“全球大熊貓愛好者和守護者之家”「熊貓家」體驗空間通過社區規劃師團隊引入藝術家資源,將客家傳統的阿爸、阿媽與熊貓形象相融合,創作出了憨態可掬並且十分接地氣的客家熊貓IP形象。

“客家熊貓不僅是社區的文化形象,我們還將依託成都建設“熊貓之都”契機,探索引入社會企業進行文創衍生品的製作與推廣,實現社區造血增能同時反哺社區,開展系列扶貧幫困項目,壯大社區微基金力量,提升居民的獲得感。”白蓮池街道黨工委書記賀勇向記者介紹道,未來,白蓮池街道將以“客家鄉愁記憶館”爲平臺,精心打造熊貓有戲、“大熊貓+客家”文創社區營造、客家舞龍秀等豐富活動,把熊貓文化與客家文化匯聚在鄉愁館中,用文化的精神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推進社區發展治理、增強城市發展動力,爲“三城三都”與“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建設貢獻白蓮力量。

同時,在當日的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客家社區70年,我與祖國共頻”的小小規劃師社區營造培訓活動,來自熊貓路小學的新一代客家小朋友,通過參觀鄉愁記憶館,瞭解客家先民們篳路藍縷的遷徙歷史,學習他們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李科 攝影 王李科 編輯 張朝傑 校對 劉永豪 審覈 王晉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