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基地旁邊有一個“客家鄉愁記憶館及熊貓之家”…

當萌萌噠的國寶熊貓與源遠流長客家文化融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碰撞呢?6月14日下午,國內首個融合了“客家文化”與“熊貓文化”的客家鄉愁記憶館·熊貓之家在成都市成華區白蓮池街道正式開館,併發布了全國首個社區大熊貓IP形象——“客家熊貓”。

“亻厓家·客家鄉愁記憶館”位於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按照成華區“天府成都·文旅成華”發展定位,融合客家文化、熊貓文化於一體,致力於打造成爲社區文化展示廳和社區會客廳,在傳承與弘揚客家文化的同時,通過豐富的活動提升居民參與度,推進社區發展治理,最終塑造出開放包容、豐富多彩、文脈深厚的社區品牌形象,提升居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與幸福指數。

傳承與復興——構建成都東山客家人的記憶載體

傳統客家斗笠、青瓷土碗、上世紀60年代的縫紉機……在“亻厓家·客家鄉愁記憶館”內,社區居民們捐贈的一樣樣老物件,散發着時代的氣息,鐫刻着歲月的痕跡,述說着客家人的故事。

據悉,客家鄉愁記憶館分別展示了客家人的遷徙歷史、客家人生活習慣、客家舞龍文化以及客家居民老物件。

“菁華翠庭90%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老一輩客家人希望客家文化能夠不斷傳承、發揚下去。”菁華翠庭片區黨委書記蘭典昭表示,在客家話裏,亻厓就是我的意思,亻厓家就是我家。

之所以爲鄉愁記憶館取名爲亻厓家,一方面體現客家人友善好客的傳統,一方面增強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特別是在老物件收集的活動中,年輕一輩的客家人重溫了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凝聚感和歸宿感,激發了居民參與推動社區發展治理的熱情,更體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今年恰好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紀念,打造這樣一座獨特的紀念館,還可以讓大家銘記住過往的歲月,切實感受生活的變化。”

創新與融合——做活“客家熊貓”推進社區發展治理

毗鄰熊貓基地的獨特地理優勢,爲客家鄉愁記憶館增加了一個更加萌趣的文化標籤。

據悉今年恰好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白蓮池街道聯合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將促進會的成都辦事處以及“全球大熊貓愛好者和守護者之家”「熊貓家」體驗空間同時落戶在“亻厓家·客家鄉愁記憶館”,並通過社區規劃師團隊引入藝術家資源,將客家傳統的阿爸、阿媽與熊貓形象相融合,創作出了憨態可掬並且十分接地氣的客家熊貓IP形象。

開館儀式當天,白蓮池街道、成華團區委、區民政局的相關領導共同進行了開館儀式與形象IP的發佈啓動。

街道黨工委書記賀勇表示:“客家熊貓不僅是社區的文化形象,我們還將依託成都建設“熊貓之都”契機,探索引入社會企業進行文創衍生品的製作與推廣,實現社區造血增能同時反哺社區,開展系列扶貧幫困項目,壯大社區微基金力量,提升居民的獲得感。”

成華團區委書記段瑩瑩對開館表示了祝賀,並表示未來團區委將持續支持白蓮池街道以鄉愁記憶館爲載體,不斷推動青少年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傳遞更多正能量。 

夢想與未來——小小規劃師描繪美好社區願景

開館當天,現場還舉行“客家社區70年,我與祖國共頻”的小小規劃師社區營造培訓活動,來自熊貓路小學的新一代客家小朋友,參觀了鄉愁記憶館,瞭解客家先民們篳路藍縷的遷徙歷史,學習他們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在參觀過程中,小朋友們對居民捐贈的老物件特別感興趣,並通過新舊物件的對比感受到了祖國不斷髮展所帶來的幸福生活。

隨後,小朋友們在社區規劃師團隊的帶領下,以老物件爲主題開展未來社區的創意描繪,其中一位小朋友生動地規劃了一輛客家機動車在社區裏爲居民們服務,活動充分地調動起了孩子們參與社區規劃、建設美麗家鄉的美好情懷。

未來,白蓮池街道將以“客家鄉愁記憶館·熊貓之家”爲平臺,精心打造熊貓有戲、“大熊貓+客家”文創社區營造、客家舞龍秀等豐富活動,把熊貓文化與客家文化匯聚在鄉愁館中,用文化的精神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推進社區發展治理、增強城市發展動力,爲“三城三都”與“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建設貢獻白蓮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