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每天听本书|《说话的力量》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音频文稿: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叫孙路弘,是国内营销领域的大神级人物,也是美国领导力培训中心授证的高级讲师。他从2000年开始与营销大师科特勒一起工作,深得科特勒的赏识。孙路弘曾为包括奔驰中国、奥迪汽车、万科集团、光大证券、阿里巴巴在内的数百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营销咨询以及企业内部培训。

关于本书

这本书不是空谈理论的教科书,而是一本能够直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操作手册。它将告诉你如何通过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核心内容

想要让说话更有力量,你需要以下五个技能:

① 用表演辅助表达
② 用听懂为解释铺路
③ 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
④ 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⑤ 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前言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说话的力量》,这本书大约17万字,我会用大约22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如何让你在说话时更有力量。

只要是地球人,谁都得说话,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面对同事、客户、竞争对手,要交流、要合作、要谈判,你得说话;想约姑娘吃饭,想跟朋友借钱,你还得说话。

有些人呢,特别会说话,非常讨人喜欢;可有的人呢,总是笨嘴拙舌,词不达意。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在职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说话水平高的人,总是能得到更多机会,也比别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开始系统地学习说话。可是大多数人学了半天,说话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学说话,你光有理论知识,没有运用知识的技能是玩不转的。这本《说话的力量》就为你提供了,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技能,让你在说话时更有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叫孙路弘,他是国内营销领域的大神级人物,也是美国领导力培训中心授证的高级讲师,这个美国领导力培训中心创办于1966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有盛名。

孙路弘是中国第一位合法使用中文传授该中心领导力课程的人,他从2000年开始与营销大师科特勒一起工作,深得科特勒先生的赏识。他还曾为包括奔驰中国、奥迪汽车、万科集团、光大证券、阿里巴巴等在内的数百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营销咨询以及企业内部培训。

这本《说话的力量》,不是空谈理论的教科书,而是一本能够直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操作手册。作者在书里为我们提供了五个行之有效的技能,它们是:

① 用表演辅助表达
② 用听懂为解释铺路
③ 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
④ 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⑤ 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下面我就为你详细讲讲这几个技能。

第一部分

第一个技能:用表演辅助表达。

什么是表达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定义:表达就是通过特定的语言和形式来阐述看法和观点

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表达需要先陈述事实,再传达观点。比如你想对姑娘表达你的爱意,可以先讲一讲你们之间相处的细节,你对她的觉,这是陈述事实;然后在她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说一句“我爱你”,这是传达观点。

但更高级的表达,比如半小时左右的演讲、在公司例会上的发言等等,就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一遍,而是要借助表演来强化信息,进而达到影响听者的目的。

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啊,小到一个眼神,一种语调,大到一个手势,一连串的肢体动作,都是表演。借助表演提升表达高度的大咖当属乔布斯。

有人说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就像是科技界的摇滚巨星演唱会。的确如此,因为绝大多数演讲者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乔布斯的演讲却能点燃激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除了产品本身足够吸引人以外,他的表演也能为自己的表达加分。我们来回顾一些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的经典场景。

在推出 OS X 系统以后,乔布斯专门为 OS 9 系统开了一场追悼会式的发布会,他在现场为躺在水晶棺里的 OS 9 系统献了一朵红玫瑰,还深情地念了悼词。你看,这就是很典型的表演型表达,这样做会让观众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发布会上,他说:“我一直很好奇,牛仔裤上的小口袋是干什么用的,现在知道了”,然后他就从那个口袋里掏出了小巧的 iPod nano。这样的一个肢体动作,不但介绍了新产品,还让观众了解到了牛仔裤小口袋除了装避孕套以外的新用途。

还有一个很机智的故事。那还是在2007年第一代 iPhone 的发布会上,快结束的时候,设备突然坏了,遥控器也失灵了,换了一个遥控器也不行。于是乔布斯就讲了一个故事,说他还在上中学时,他的同学沃兹尼亚克——就是后来跟乔布斯一起成立苹果电脑公司的那个家伙——做了一个电视信号干扰器,沃兹尼亚克把这个干扰器装在口袋里,带到寝室,当时大家都在看《星际迷航》,他悄悄按下按钮,电视受到干扰变得模糊,有人就会站起来去修,当这个人擡起脚后,他就松开按钮,画面就会恢复正常,那个人脚落地以后他又会让电视画面变得模糊,不出五分钟,就有人变成了像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一样的姿势,随时准备去修电视。

乔布斯边讲边模仿这个动作,台下观众哈哈大笑。等他把故事讲完了,设备也修好了。在这个故事里,乔布斯又一次发挥了表演的强大作用,既缓解了尴尬,又让观众见识到了自己幽默风趣的一面。

好的表达还可以借助道具来完成。2005年,李敖在北大进行了一场演讲。他说自己写了100多本书,其中有96本都被当地政府查禁。听众听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哇塞,90多本书呢,这很多啊!但还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李敖接着说,他把所有被查禁的书名、写作的年代、被禁的理由都写在了一张纸上。说着,他从讲台底下掏出了道具——一卷纸,然后像扯卫生纸一样扯啊扯啊,足足有两三米长。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接着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李敖成功地通过道具,向听者传递了他想表达的信息:我写了很多书,它们几乎都被禁了,这恰恰证明我的书戳到了当局的痛处。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一个技能:用表演辅助表达。

你可以调动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可以借助道具,这样做会强化你想让别人记住的东西,进而起到影响听者的作用。

第二部分

第二个技能:用听懂为解释铺路。

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说过,一家企业的发展20%靠战略,80%靠执行。执行的80%靠充分的沟通,而企业80%的矛盾和误会都来自于沟通不畅。

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之间,矛盾和误会都是不可避免的。当矛盾和误会发生时,如何解释就是最见功力的地方。想要让你的解释发挥正面作用,你要先学会听懂。听懂是解释的核心。

中国有句老话,叫“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真正的听懂可没那么简单。我们总说理解别人很难,被人理解也很难,难在哪里呢?就难在没有让彼此听懂对方的话。有时候你觉得你懂了,可是你理解的和对方想说的不一定是一回事儿,俩人交流全是“我以为如何如何”,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会,有了误会,就要解释。

怎么解释呢?作者说了,首先你得听懂对方,然后让对方知道你听懂了。接着要争取让对方听懂你,最后再确认对方真的听懂了你。听起来很拗口,但其实你真正做到听懂对方并且让对方听懂,也就完成了解释。

举个例子。家用电脑刚刚走进中国时,本书作者曾在一家电脑公司辅导售后电话支援,他亲身经历过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

有一次,一位用户打来电话,说他上不了网了,问是怎么回事儿。这时客服需要先重复一下对方的问题:“您是说,您家里的电脑上不了网了是吗?”这不是废话,这是让对方知道你听懂了。接着客服继续问:“您看一下您的猫有什么问题吗?”客户说:“你怎么知道我家有猫?我家猫好着呢,就在窗台上呢。”你看,客服这样说就没有让对方听懂,因为对方不知道“猫”是路由器。客服说:“您桌面上有一个‘我的电脑’图标,看见了吗?”客户说:“对,我桌面上是有一个电脑。”客服说:“您桌面上还有一个开始键。”客户说:“我桌面上没有开始键啊,就只有一个电脑啊!”这就又没让对方听懂。因为他只知道屏幕,不明白“桌面”这个术语。好,那把“桌面”换成“屏幕”再说一次,还要确认对方听懂了,你得再说一遍:“我现在在说的是屏幕上的东西,你把鼠标往左下角挪,有一个开始键,看见了吗?”对方终于说:“看见啦!看见啦!”这就叫确认对方听懂。你看,这样一来一往,也就完成了一次解释。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例子可能有点儿好笑,但的确能说明在对话过程中,你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彼此是相互理解的。在解释之前,先确保让对方听懂,避免发生二次误会。你需要重复对方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方的话重新组织一遍,再说给对方听。如果对方认同你的表达,就证明他知道你听懂了。这时你再进行解释,就会更有针对性。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二个技能:用听懂为解释铺路。

既要保证自己听懂对方,重复对方的话显示自己听懂了

也要让对方听懂自己,用提问核实对方确实听懂了

这样沟通下来,也就顺利地完成了解释。接下来我们说说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三个技能: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

第三部分

第三个技能: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

在沟通中,垫子是什么呢?沟通时的“垫子”就是在双方说话时加上隔层,目的是创造舒服的说话环境和氛围。这个垫子起到缓冲作用,它能有效缓解你问我答的紧张状态。

有时候这个垫子可以是赞美,简单说就是夸他问题问得太好了。

举个例子。有位客户买了一台车,结果第二天就送回来了,原因是车顶有刮痕。如果你急于说“车已经卖出去了,这不是我们的问题。”那就是在推卸责任,顾客会立刻翻脸。这时你就要使用一块儿“赞美垫儿”,你可以说:“哎呀,您可真细心啊!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划痕的?昨天晚上提车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呢?”你肯定了他的问题,他才会给你更多的信息,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当然了,这个赞美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比如提问的是一个硕士研究生,你就可以说:这个问题也就你这样高水平的人才问得出来。

又比如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向你提问,你可以这样讲:听你这样提问,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思考的。如果你是提问人,你说听得舒服不舒服?就算再有尖锐的问题,恐怕也要咽回肚子里去了。

有时候垫子可以是“多人垫”,就是说对方提的问题很普遍,很有代表性。

比如你可以说,“你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当年孔子问过颜回的问题。”对方立刻觉得自己分分钟被擡。又比如:“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这可是MBA的课程里才会涉及的。”这样一来,对方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有价值,心里美滋滋的,后面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有挑衅性。

还有一种垫子叫“示弱垫”,就是在回答问题之前,把自己的处境讲出来。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你先示弱,就会更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降低对方对答案的质疑。

比如,在回答之前你先说一句“哎呀,这个问题你可真把我难住了”。或者“你的这个问题我可要好好回去研究一下才能回答你。”甚至你可以说,“你的这个问题我恐怕马云都无法回答你,我只能试着说说看。”最简单通俗的“示弱垫”就是:“我说得不一定对,巴拉巴拉……”

当年有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说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啊?这个问题带着明显的火药味儿,别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家底儿本来就没多少,就算是咱国家富得流油,咱也没必要告诉他们呀!只听周总理说:“你这个问题确实不简单,有难度!”你看,这就是一个垫子,它可以让记者收一收锋芒。接着周总理又说:“不过我还是可以答复你,有18元8角8分。”

众人交头接耳,知道你们刚建国,穷,可也不至于才有这么点儿钱吧?周总理接着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钱币面额有10块、5块、2块、1块,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加起来正好是18块8角8分。”就这样,周总理借助一块儿垫子做缓冲,给自己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在短短1分钟内把这个难题完美解答了出来。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三个技能: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

“赞美垫”,夸对方问题提的好;
“多人垫”,说对方的问题有代表性;
“示弱垫”,降低对方对答案的质疑。

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为沟通起到缓冲作用。接下来我们说说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四个技能: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第四部分

第四个技能: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这个方法说白了就是“迎合”,通过共情,快速对对方语言中的事实、观点进行逻辑分析,通过补充对方说的话等手段,使对方认可自己。

在餐厅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儿:吃饭时,筷子掉地上了,你让服务员再帮你拿一双筷子。有的服务员会说:“啊,你等一下!”有的会说“好的,我马上去给您拿!”,你觉得哪种回答更让你暖心呢?肯定是后者,因为她的回应很好地迎合了你的需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次去海底捞吃饭都觉得体验很好。那里的服务员不仅手勤快,嘴也勤快。“先生,我帮您换块毛巾吧?”“先生,我帮您把肉分一下吧!”“先生,我给您加把椅子放衣服吧!”,海底捞的服务员能够看出客人的需要,这就是一种共情,我们俗称“眼力见儿”,这样说话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这就是高超的迎合技巧。

在日常沟通情景里,怎么去迎合呢?很简单,如果对方说的是看法和观点,你就补充一些符合他观点的现象;如果对方陈述的是事实,那你就把他的事实做一个总结和概况,提炼出一个观点。

举个例子。同事小王跟你说:“今年夏天可真够热的!”你说:“啊,是热,呵呵。”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聊天就此终止。其实小王说的是个人看法,也是一个结论。这时你可以接着说:“可不是,43度呢,40多年来最高纪录了!”这样你就为他的结论补充上一个具体的事实,他就会觉得跟你有共鸣。

再比如说,有朋友跟你抱怨:“今天刚到火车站,手机就丢了。”这是事实。你就可以补一句:“哎呀,火车站那儿是特别乱,人又多,特别容易丢东西。”这就是共情,因为他说了一个事实,你按照他的事实提炼出了一个结论,他会觉得你懂他,这样你俩就不知不觉站到了一起。

其实人与人之间说话的目的就是加强彼此的了解,建立关系。如果你能和对方产生共鸣,就更容易取得信任。这种以“共情”为基础的迎合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必需的说话技能。

这就是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四个技能: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一般来说,如果对方给出的是观点,你就补充例子让他的观点成立;如果对方给出的是事实,那就帮对方提炼出观点,让他觉得自己很高明。

这样可以让对方在受用、顺耳的情况下自然地向你的思路转移。接下来我们说说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五个技能: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第五部分

第五个技能: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其实这个扑克牌就是练习说话的具体工具。用扑克牌做训练工具早已有之,据说当年驻伊拉克的美军就是用扑克牌来抓捕通缉犯的。

当时驻伊美军一共要抓54个逃犯,这54个人的头像都被印在纸上,可是中东人都长得差不多,深眼窝大胡子,很难区分,所以过了很久美军都一无所获。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54个人,刚好对应54张扑克牌,把这些逃犯的头像印在扑克牌上,这样士兵们可以在休息时边打牌边熟悉这些人的模样。没过多久,就有士兵在行动中抓到了一个通缉犯,因为他天天打牌,看着眼熟,结果发现这个人就是黑桃10上印着的那个。

作者因此受到启发,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沟通训练扑克牌。怎么做呢?我们知道,汉语词汇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每一类词各找18个,18个形容词里面再分成9个褒义词和9个贬义词。三类词总共凑成54个。把这些词打印在纸上,剪下来贴到扑克牌上,这样就做好了一副沟通扑克牌。那这54个词从哪儿找呢?就随便买一份报纸,从上面圈出来。

做好之后怎么用呢?随便抽一张牌,用牌上的词语造句。比如牌上写的是优秀,你就用优秀来造句,不用写,完全口述。造什么句呢?必须是复杂的疑问句。

比如说:“每个企业中都有优秀的员工,也有平庸的员工。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呢?”接着再抽一张牌,然后用第二张牌上面的词去回答刚才你提出的问题。比如你又抽到了一张“学习”,就可以这样回答:“我们公司是从三个角度来评价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首先,这个员工要有上进心,追求卓越,这是他不断进步的前提条件;其次,他学习能力要强,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他还要服从组织管理,尊重他人,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算完成了一轮说话训练。

当你已经能够熟练地用一个词语说出一大段话之后,就可以继续用两张甚至三张牌来练习了。进而再限制话题,提高训练难度。

比如说,你随便抽到了三张牌,分别是细致、妥协和开拓,话题只能谈理财产品,不能漫无边际地造句。用细致、妥协、开拓三个词围绕理财说一段话,你要怎么说?你可以这样说:“理财产品业务现在不好做,竞争很激烈。如果工作不细致,就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我们还要开拓产品,光靠一两个产品显然不够了。适当的时候,我们也要妥协。你觉得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呢?”接下来你再随便抽三张牌,要求自己必须用它们来组织答案。这样反复操练,直到你可以自然流畅地回答问题,并且能够引出新的问题,一直持续下去。

孙路弘老师曾经让郭德纲一次性挑战十张牌,同时还给他限定了场景:假定他就是卖光盘的。结果,郭老师从拿到十张牌到说完,只用了1分13秒,并且说的全是卖光盘的事儿。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春妮也拿十张牌练过,她用了1分45秒。当然,这两位都是靠嘴皮子功夫吃饭的人,在说话方面是成功人士,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用扑克牌不断训练说话,可以让你的大脑容量增加,反应速度提高,如果你能坚持练习,一个月以后,你就能出口成章了。

这就是让说话更有力量的第五个技能: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你可以随意挑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各18个,分别写到扑克牌上,然后随机抽取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打造你的三寸不烂之舌。

总结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让你的说话更有力量,有五个必备技能:

第一, 用表演辅助表达。

你可以调动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可以借助道具,这样做会强化你想让别人记住的东西,进而起到影响听者的作用。

第二, 用听懂为解释铺路。

既要保证自己听懂对方,重复对方的话显示自己听懂了;也要让对方听懂自己,用提问核实对方确实听懂了。这样沟通下来,也就顺利地完成了解释。

第三, 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

这个垫子可以是“赞美垫”,就是夸对方问题提的好,也可以是“多人垫”,说对方的问题有代表性,还可以是“示弱垫”,降低对方对答案的质疑。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为接下来的沟通起到缓冲作用。

第四, 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一般来说,如果对方给出的是观点,你就补充例子让他的观点成立;如果对方给出的是事实,那就帮对方提炼出观点,让他觉得自己很高明。这样可以让对方在受用、顺耳的情况下自然地向你的思路转移。

第五, 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你可以随意挑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各18个,分别写到扑克牌上,然后随机抽取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打造你的三寸不烂之舌。

其实会说话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掌握了它的技巧和心法,你也能成为一个沟通高手。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刻苦的训练。唯有持之以恒的行动,才能让你真正具备说话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