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記憶力這件事

大腦由1000億以上的腦細胞組成,光是要完成最普通的基本活動,即保持起碼的生命功能,1分鐘就要進行10萬至100萬次的生化反應。

科學研究表明:記憶的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

1是獲取信息或編碼,即學習材料。

2是儲存,即把材料儲存在大腦中備用,

3是提取,即在需要的時候找到相應的材料並提取出來。

人的記憶能力,實際上是向大腦儲存信息,以及進行反饋的能力。

根據信息儲存時間的長短,記憶可分爲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個系統,不同的系統對信息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1.瞬時記憶

瞬時記憶,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它是以刺激物的形象、感覺等形式保存信息的。在瞬時記憶中呈現的材料如果受到注意,就轉入記憶系統的第二階段——短時記憶;如果沒有受到注意,則會很快消失。

2.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指記憶的信息在頭腦中儲存的時間比感覺記憶長些,但一般不超過1分鐘。例如,我們從朋友那裏聽來一個電話號碼,可以馬上根據記憶來撥號,但是過後就記不起來了,這就是短時記憶。

再如,我們聽課時,邊聽邊記下教師講課的內容,也是靠短時記憶來完成的。據心理學家實驗表明,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是7±2個組塊。

相關研究表明,短時記憶的內容保持的時間在沒有複述的情況下,18秒後回憶的正確率就下降到10%左右,1分鐘之內就會衰退或消失。短時記憶的內容若加以複述、運用或進行進一步加工,就可被輸入長時記憶中。

3.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以及短時間內一次呈現後,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長時記憶是對短時記憶反覆加工的結果,與短時記憶相比,它的保存時間可以從1分鐘到多年以後,甚至終身不忘。

短時記憶的內容經過複述可以轉變爲長時記憶,但是也有些長時記憶是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

豐子愷先生有“二十二遍讀書法”。這二十二遍不是一氣完成,而是分四天進行的。第一天讀十遍,第二、三天各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讀的時候,就在文章下面寫下繁體的“讀”字,這個字正好二十二遍,完成了這個字,表示這篇文章已經讀熟了。

4關於複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濱浩斯對遺忘進行過系統的研究。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當我們一天記了大量的信息之後,到了一天的結束時,我們只能記住所有信息的33.7%。一週後只剩下24%左右。所以我們必須要不停複習。

複習的規律是這樣的:當天記憶了大量的知識之後,一天之內複習一遍,一週內複習第二遍,一個月內複習第三遍,半年內複習第四遍。如此之後,記憶就會非常牢固了。

5結語

所以,如果想提高記憶力,那麼就按記憶的規律來,首先將有用的瞬時記憶轉換爲短時記憶,再通過複習等等方法將其轉變爲長時記憶,然後。就可以成爲一個記憶達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