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熊貓愛好者與守護者之家”熊貓家試運營七日談

在即將逝去的這一週,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開啓了試運營模式。

▲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開館儀式

6月14日已舉行了開館儀式,爲何還要試運營?

原因有幾個,其中運營主體約未來沒完成登記註冊是最關鍵的。

原本計劃的是寫「熊貓家」運營日誌,因是試運營,故暫時改爲了寫運營週記。

這一週(6月17日至21日),有哪些運營筆記值得一記?

▲都市熊貓村社區居民參觀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

是否有人蔘觀和使用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是最值得盤點的運營筆記。

週一至週四,每天都零零星星有“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片區的居民,走進館內,或瞭解獅子社區客家舞龍文化和客家遷移歷史,或駐足片區居民參加各類社區活動的照片,或參觀和閒談用過哪些客家老物件,或翻閱圖書……

看到這些“自來水”,雖然一週不足100人次,但還是蠻暖心。

不過“自來水”們主要是社區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孩子很少。6月22日中午,《健康成都》錄製散場後,有位媽媽帶着上培訓班回來的孩子參觀場館,是個好的開始。

▲社區居民仔細看客家老物件

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緊鄰熊貓基地,每天超2萬人的大熊貓遊客是潛在的參觀者。這一週,沒有大熊貓遊客走進熊貓家。

▲大熊貓遊客在都市熊貓村買早餐

但是,連續兩天看到各有一撥大熊貓遊客,在熊貓家對面的包子店買早餐,以及有一天七八個帶着熊貓帽子的大學生經過熊貓家門口,我判斷吸引大熊貓遊客來都市熊貓村是有可能的。

▲《健康成都》電視節目在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錄製

這一週,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最熱鬧的要數6月22日上午。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在場館內錄製《健康成都》電視節目,在場館外爲都市熊貓村居民義診,吸引了近百名社區居民聚集在場館內外。

活動才能聚人氣,在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運營初期也不例外。

在接待參觀的同時,守護熊貓村團隊開始社區居民深度調研,瞭解真正的社區需求。

提供咖啡、茶飲,增加互動體驗項目,播放新聞或視頻等,是社區居民提得較多的需求。

經過觀察,我們發現養老院公交站每天有衆多大熊貓遊客搭乘公交返回市區,如何吸引和激勵他們走進都市熊貓村值得思考,如設置都市熊貓村牌坊、彩繪巨幅客家熊貓、添置客家熊貓打卡雕塑等。同時,如何引導文明參觀場館需要制度保障。

在接待參訪和社區調研的基礎上,守護熊貓村團隊從制度建設、機構註冊、社區營造、活動籌備、融合發展、版權保護等方面,推進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正常化運維。

在白蓮池街道分管領導的指導下,守護熊貓村團隊着手場館管理制度和積分制度規劃設計

每天專人推動約未來登記註冊,終於在6月20日上午拿到成華區民政局頒發的登記證書。這一輪機構註冊歷時整整半年。“希望你們多做實事,打造品牌,爲成華爭光添彩。”成華區民政局相關領導對約未來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參加都市熊貓村社區保障資金項目實施溝通會

我還以社區規劃師身份參加了菁華翠庭片區社區衆創組會議,就承接回龍、獅子、一里塘三個社區社區發展治理保障資金項目的社會組織如何利用客家鄉愁記憶館暨熊貓家體驗空間,參與都市熊貓村和“大熊貓+客家”文創社區營造,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同時,完善都市熊貓村“開課啦”、中華客家第一村復興之龍的傳承、獅子社區社咖秀、獅子社區院落空間打造與自組織培育4個社區發展治理保障資金項目執行方案。

籌備第三屆熊貓村守護使“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都實踐團”調研,也是這周重要的工作。該項目由約未來聯合創始人、全國高校大熊貓保護與發展聯盟主席張港旋牽頭,負責協議簽署、行程安排、專家對接等籌備工作。

爲了推動熊貓家體驗空間融合發展,守護熊貓村團隊申請成華團團在這裏設立“青年之家”;並請成華團團作爲業務主管單位,申請設立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網“川陝甘熊貓村鄉村振興青年服務站”

▲熊赳赳IP形象之一  繪圖/肖芳瑤

非常重要一點,守護熊貓村團隊這周向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申請「熊貓家」體驗空間商業計劃書、熊赳赳IP形象、熊貓飯糰、熊貓快餐系列、熊貓村臻愛茶系列、熊貓村成長營、熊貓騎行等獨立創作作品知識產權保護。這既是爲公衆參與守護熊貓村和零星熊貓提供專業服務,也是爲了向侵權單位和個人追責提供權屬證據。

試運營這一週,在白蓮池街道的鼎力支持下,守護熊貓村團隊看到了把鏈接大熊貓遊客參與守護熊貓村和零星熊貓的夢想照進現實的曙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