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入网意义和技术问题

  电动车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大型电池”,可以为电网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作出贡献。

  研究显示,个人使用的小型车辆(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其行驶时间仅为总时间(可以理解成一天24小时)的10%左右,90%前后的时间为停止时间。如果将这90%的时间接入电网,既可进行充分利用车辆的电池资源,也可以减轻车主的负担。

  以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电动车LEAF为例,该车的电池容量为24kWh。按照一般用户平均日行驶30公里计算,约耗电4kWh左右。如果这种电动车联网,这多余的20kWh可以用作电网的缓冲。

据报道,截至2014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54亿辆,如果其中的1%为电动车并入网的话,其容量高达308万kWh,大约相当于3台目前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

 

  目前,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 将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并实现上述的各项支撑电网的功能,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从本质上讲,支持电网运行对车主并无可见的利益。所以,导入这类硬件的成本如何解决,如何通过政策(比如:经济利益等)来调动车主投资硬件入网的积极性,是掌握着公共电网资源的政府部门所需要进行的工作。
  2. 电动车(准确地说,是车载蓄电池)在支撑电网时,必然产生高于通常使用状况的充放电次数。大家知道,蓄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时有限的,如果因入网而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对车主如何进行经济上的补偿,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 从技术的角度讲,入网的电动车既然是作为电网容量的缓冲装置来使用,在极端的状况下,有可能出现电池充电不足而影响车辆使用的情况。

研究内容分类:

a: 研究大量电动汽车广泛入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b: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数学模型,提出电动汽车充放电最优调度方案,发展快速有效的计算方法实现电力系统对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协调有序控制
c:提出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在 交通领域、电力领域和环保领域的经济效益计算模型,评估电动汽车行业的经济价值,为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