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U盤市場分析

**定義:**採用授權管理、訪問控制、數據加解密等機制,實現對全盤或部分數據加密保護、授權控制及限制分發等功能。另外,自帶的網絡監控系統可以隨時監測U盤所在網絡的狀態,實現外網阻斷。有效防止U盤交叉使用,阻止U盤木馬和病毒危害。從根本上杜絕了U盤泄密的途徑,淨化了U盤的使用環境。

通用功能:
1.數據透明加解密
採用專用智能控制與存儲芯片實現軟硬件相結合的數據加密技術,在寫入與讀出過程中實時進行加解密處理,並以密文形式存儲在U盤上。有效的阻止了非法用戶對安全U盤硬件的物理拆分解讀。
2.訪問控制
安全U盤一般設有登錄口令,禁止隨意訪問存儲數據,只有通過口令驗證纔可以訪問使用U盤數據。用戶登錄後,一般均具備進程訪問控制的能力,阻止一切非法進程訪問。
3.授權管理
安全U盤大都具備計算機認證功能,實現計算機與U盤的合法認證(一一匹配或者是發行系統範圍內匹配)。
4.網絡環境隔離
大多安全U盤可以做到自動檢測當前網絡狀態,當U盤接入有外網環境的設備時,可提示用戶暫時切斷網絡,當U盤退出時,對網絡進行恢復,有效的防止數據泄露或者外網病毒的侵擾。
5.安全審計
安全U盤一般具備日誌功能,用戶的關鍵操作均被實時記錄下來,可以供審計員提取查詢,做到“事後可追”的審計功能。
6.其他附加功能
權限分級管理、單一文件加密、口令錯誤鎖定、口令錯誤銷燬、賬號保險箱、寫保護、安全區與普通區分離、安全區可見性、防止截圖等。

設計機制:
1.進不去:非法用戶無法訪問用戶數據。
2.拿不走:非法用戶無法獲取U盤數據信息;
3.讀不懂:U盤數據數據只有通過合法途徑對相應文件進行外發,權限不足的用戶即使把文件拷出,也看不懂,因爲文件在非法拷貝出U盤過程中進行數據的自動加密和擾亂。
4.事後可追:U盤具備日誌審計功能,關鍵操作進行實時記錄。

**誕生背景:**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經全面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由於計算機的普及,移動存儲介質已經成爲人們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傳輸工具,但是隨之而來引發的安全問題卻也成爲了人們更爲關注的事項。
《保密法》相關政策規定:在涉密單位,禁止移動存儲介質的交叉使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有意或無意的行爲,爲涉密計算機的信息安全帶來隱患。

**類型:**純軟、純硬、軟硬結合三種類型。現在基本採用純硬或者軟硬結合的形式出現。

**廠商:**朗科、金士頓、捍衛者、數組科技、易備安、北信源、憶捷、德信君達(旅之星)、極智信息、萬華數據、華瀾微電子、華芯微電子、溢信科技

U盤市場分析
U盤又稱USB閃存盤,是1999年中國朗科科技總裁鄧國順發明,於2002年取得國內基礎發明專利,2004年在美國取得基礎發明專利。USB閃存盤的發展極爲迅速,從誕生到行業成熟僅用了兩到三年的時間,而其他新興行業僅培育市場就需要三到五年。USB閃存盤之所以如此快的發展是因爲他跨時代的特性決定。USB閃存盤屬於移動存儲分類,這一行業在USB閃存盤誕生之前發展極其緩慢並且已遇到瓶頸,USB閃存盤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瓶頸,所以發展極其順利。
我們先來看看USB閃存盤出現之前移動存儲行業的發展歷程,穿孔打紙(1949-1975)–磁帶(1963-1985)–ROM卡(1976-2000)–軟盤(1989-2003)–U盤(1999-至今),除U盤外的這些存儲介質均存在存儲空間小,體積大,價格貴的特點,以當時性價比最高的軟盤爲例,容量1.44M,尺寸達到了3.5寸,價格在15-20塊錢,一個視頻大約2G左右,需要1423張軟盤,按一個盤0.3-0.4mm計算,摞起來的高度接近60cm,價格需要28460,這樣的成本不是一般的民衆能夠接受的,而U盤的出現無論從容量,還是物理空間和成本都以幾何級數的形式下降。總的來說,U盤的出現一舉打破了移動存儲行業容量、空間、成本的三層瓶頸,而隨着個人計算機的普及,數據轉移也是每個人的需求,所以它的快速發展普及也成爲了必然。
2005年前後,是U盤行業最輝煌的年代,然而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各種網盤以及智能手機傳輸越來越方便,給U盤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除此之外,近幾年移動硬盤迅速興起,更是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讓U盤廠商的日子越來越艱難。但憑藉體積小、攜帶方便、即插即用、穩定等特點,U盤在移動存儲領域依然佔據着一定優勢。面對着各類對手的“圍攻”,U盤廠商們一方面升級主流產品,留住客戶羣,另一方面則紛紛開發細分市場,通過挖掘用戶不同領域的需求,以實現新的業務增長。
需求下降,U盤行業萎縮
 2017年有業內人士發出“U盤賣1個僅賺1元”、“U盤已淪爲禮品”等聲音,指出U盤已經成爲邊緣化產品,引起業內一片“譁然”。其表示,儘管目前國內U盤市場的量級看似仍然較大,但所佔據的市場比例正在逐步縮小。另據有關機構預計,在今年的Flash市場,閃存卡和U盤僅佔整體規模的10%,SSD與嵌入式分別佔42%和45%,剩餘其他佔3%。U盤市場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悉,造成U盤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移動硬盤、閃存卡、SSD等功能相似的產品分流了大量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如今手機的內存容量越來越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爲U盤的替代品;另一方面,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應用,近年來各種雲盤、雲存儲服務層出不窮,加之QQ、微信等應用向各終端設備傳輸文件非常便捷,U盤的需求進一步被弱化。
 戰略調整,細分市場存機遇
 儘管U盤市場不如往日輝煌,但相比起厚重的移動硬盤,U盤體積小、便攜、抗震等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其在存儲領域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場機會。面對着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積極適應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產品戰略纔是U盤廠商們的未來出路。
  以國內領先存儲品牌臺電科技爲例,近年來,除了在2.0和3.0產品上更新換代,臺電科技亦研發出安卓手機U盤、蘋果U盤、生肖紀念U盤等衆多創新產品,通過多元化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據瞭解,臺電科技在2016年8月份推出加密系列,包括一款旗艦級高速U盤以及按鍵加密U盤、指紋加密U盤兩款硬件加密U盤。
  雖然臺電U盤的產品策略不一定適用於其他U盤廠商,但身爲國內存儲領域的“老大哥”,其發展思路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其實,無論是臺電還是其他廠商,關鍵的是要保持持續創新的精神。U盤行業發展至今,品牌和產品琳琅滿目,如何形成自己的產品特色,實現差異化經營,是每個品牌都值得深思的問題。
另外,朗科科技作爲U盤基礎性發明專利的持有者見證了U盤發展的輝煌,但當下不得不面臨同樣的現狀。2016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爲此走訪了國內電子產品的重要流通地——深圳華強北。記者發現,目前幾乎已經沒有國產U盤品牌存在,相關商家基本只有閃迪和金士頓兩個國外品牌,其他產品則大部分爲不知名的小廠商所產。
  一業內人士直言,“從目前來看,朗科科技在整個行業而言,已經幾乎沒有存在感了。朗科科技的核心是在U盤上,但U盤是一個明顯已經全面萎縮的行業。”
  深圳華強北一U盤銷售商告訴記者,目前賣一個U盤也就賺1元左右,U盤的銷售主要是禮品方向,而且U盤可以印製任何想要的LOGO或品牌。
  銷售主要是禮品方向
  U盤崛起至今已有10餘年,但就現在的形勢來看,U盤市場已然完全成熟,價格戰相當激烈。記者注意到,目前部分電商網站上8G的U盤僅售10幾元,而16G的也只需不到20元。“朗科科技止步不前跟U盤市場的萎縮有一定關係,我們分析16和17年,在全球市場閃存卡和U盤加起來的佔比份額可能也就只有7%,但是像SSD(固態硬盤),今年可能達到43%,二者已經不是一個量級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從現在來看,U盤(市場)確實就淪落成了禮品市場。”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
  “第一,這是一個思維問題,買一個閃存卡是可以當U盤用的,但反過來U盤不可以當閃存卡用;第二,當數碼產品興起之後,它的數量是遠遠多於電腦的,對閃存卡的需求顯然更多;第三,現在每個人手機空間都很大,也都有QQ微信等產品,完全可以互導文件。”第三方數據機構中國閃存市場高級分析師胡斯楊認爲,U盤的市場機會的確已經不大。
 U盤是否還有發展機會?
中國閃存市場發佈的《2016年度閃存產業報告和2017年市場分析》顯示,隨着網絡的普及,近幾年國內各種免費的個人網絡雲盤服務層出不窮,再加上PC市場需求下滑,U盤市場的需求和規模在持續萎縮。但在2016年,相關部門加強了對網絡雲盤內容的審覈,360雲盤、UC網盤、金山快盤、華爲網盤等相繼停止存儲服務或關閉部分功能,其他網絡雲盤服務也面臨着同樣的風險,這讓很多用戶擔心資料和個人數據丟失,轉而對個人使用的U盤需求有所增加。
中國閃存市場同樣認爲,U盤由於體積小,隨身攜帶方便,而且數據存儲具有很強的隱私性,最高可提供128GB容量,正好彌補用戶存儲空間的不足。所以,WD SanDisk、金士頓、江波龍、創見等推出的創新USB存儲產品在細分市場上有所增長。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U盤會不會煥發新的一春?未來U盤的下一個節點就是Type-C,但是這個階段U盤能不能起得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