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小说号称社会百科全书。而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反映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这些都让读小说就成了我们最喜闻乐见的知识获得方式。那我们具体怎么读小说呢?是不是简单翻翻就算读小说呢?当然不是,这里我就以老师的身份讲讲怎么读小说?

首先,是大概明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就是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准确地解读读主人公的行为,了解他的思想。

其次,当然是概括出情节来。读完一本小说,掩卷遐思书中有几个主人公,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我们最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内容情节,总体上梳理故事情节,做到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然后再仔细地去读每一个具体情节。它们是怎样被联系到一起的,这些情节之间前因后果是什么,逻辑关系怎么样。有没有超出常理的硬伤或者瑕疵。尤其是大部头小说,光情节这一个环节可以让我们梳理好久,或者说这些情节就是作者心血的凝结。比如三国等四大名著,其情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而多少人读完小说,记不清里面的大概情节,其细枝末节更是模糊不堪。所以读小说,先要记清楚情节。先是大概情节,再是具体情节,这是读小说的关键环节。

然后,再去解读主人公。小说的定义就是在一定背景之下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而读者领会作者情感的最后载体就是人物形象。所以此刻我们读小说就是去读主人公的行为和内心世界了,读懂了他们,我们也就基本上算是读懂了小说,也就有了很大收获。有人说小说之所以感人,主要是我们从主人公身上读到了自己,过去的,现在的,或许是将来有可能的那个丰富的隐藏的自己。鲁迅的祥林嫂,孔乙己,闰土,啊q,变色龙,别里科夫……在他们身上,我们有没有我们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王宝强演的哈喽,树先生,我们都不敢看两遍以上,树先生身上有没有你熟悉的某个人的影子,当然包括我们自己。这就是小说形象。一篇小说的成败或者最终高度都取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程度。因为一切文学的最终指向都是人性。

接着就是小说主题的探讨,这点我们都懂,不再赘述。

最后就是小说的亮点。每篇小说的时代不同作者不同,内容不同,主题不同,所以小说的侧重点当然不一样,所以读小说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能仔细的揣摩小说的优点,亮点。然后去用心体会。此篇小说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它独特风格在哪里?是语言,是环境,还是作者深刻的思想或者哲理呢?

小说是百科全书,小说不是不求甚解的小道涂鸦。它是数量庞大文学作品类型。那么你会读吗?都完全读懂了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