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第二次活動文案3

    2019年7月10日

      在熱播劇《少年派》的某個情節中,強勢的媽媽在林妙妙回家之後以高壓的姿態開啓了審問模式,從衣着打扮到興趣愛好都批判一番,好讓女兒能夠專注於學業。但是接二連三的羞辱讓林妙妙最終忍無可忍摔門而去,爸爸在一旁辛苦周旋也無濟於事。媽媽本來是想幫林妙妙提高學習成績,最後不僅學習的問題沒解決,反而惡化了親子關係,最終整個家庭都陷入僵局。類似這樣溝通失敗的案例在該劇中數不勝數。

  相信很多看過《少年派》的觀衆對其中的親子衝突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從電視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際溝通專家徐麗麗老師在其著作《溝通贏家》中就有類似的案例。某日女兒晚歸,焦急的父親嚴厲指責女兒不懂事。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兒當即回懟,認爲父親大驚小怪,隨即摔門而去,兩人不歡而散。父親本來想表達對女兒關心,但作爲父親的權威身份使其不能示弱,從而讓他用憤怒和指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無助和擔心。這樣不僅得不到女兒的理解,同時也傷害了女兒的自尊,最後不歡而散,父女關係產生裂痕。

    人際溝通分析學(簡稱TA)認爲一個人的情緒會受後天教育的影響而產生扭曲。如果家庭中不允許孩子表露擔憂和恐懼,那麼當這樣的情緒出現時,他就會迅速轉變到被允許的情緒中。於是真正的情緒就被扭曲的情緒所掩蓋。扭曲的情緒不僅無助於解決溝通中的問題,更不能讓別人看到真正的需求。《溝通贏家》一書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盡細緻的分析。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那麼請跟隨我們一起在週日下午共讀好書,一起進步和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