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窃密案最新进展,当事人承认备份源代码,小鹏汽车协助调查

此前“造车”圈儿内关注度较高的特斯拉起诉小鹏汽车员工窃取其商业机密案如今有了最新进展。前特斯拉员工曹光植承认,他曾在2018年底将包含特斯拉自动驾驶仪相关源代码的zip文件上传到他个人的iCloud账户,但他否认窃取了特斯拉的敏感信息。曹光植还称,在入职小鹏汽车前,这些数据已经删除。为证清白,小鹏汽车在协助查明真相,其自愿为特斯拉提供了曹光植的工作用笔记本电脑的数字图像。目前,小鹏汽车尚未做出回应。

曹光植承认备份代码,但入职小鹏前已删除

7月11日,据外媒The Verge报道,前特斯拉员工曹光植在本周新提交的法庭文件中承认,他曾在2018年底将包含Autopilot源代码的zip文件上传到他个人的iCloud账户。

但同时,曹光植否认窃取了特斯拉的敏感信息,他的律师称,在从特斯拉离职之前,曹光植已经认真的删除了与特斯拉相关的资料。

据悉,曹光植此前是特斯拉负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40名雇员之一,他有权直接访问AUTOPILOT源代码。LinkedIn资料显示,曹光植目前是小鹏汽车的“感知负责人”,主要负责开发和交付用于生产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在今年3月份,特斯拉向已经加入小鹏汽车的曹光植发起了诉讼,特斯拉指控曹光植自2018年年底开始陆续向他的个人iCloud账户上传“特斯拉自动驾驶仪相关源代码的完整副本”,他压缩并移动了超过30万个与Autopilot相关的文件和目录。

在新的法庭文件中,曹光植承认在上述时间段创建了某些包含特斯拉信息的备份副本,且创建了包含Autopilot源代码的zip文件,但对于“30万”的文档数目,曹广植并不认同。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曹广植接受了小鹏汽车的offer。特斯拉还称曹广植在2月份招募了另一位Autopilot员工到小鹏汽车。综合一系列行为,特斯拉怀疑,曹广植可能将包含Autopilot源代码的zip文件“提供”给了小鹏汽车公司。

曹广植承认曾在2018年12月收到了来自小鹏汽车的Offer,但并没有给出他接受Offer及正式入职的确切时间,他也否认曾为小鹏汽车从特斯拉挖人。

据曹广植回忆,他是在2018年12月26日左右将自己的个人iCloud帐户与特斯拉的计算机断开连接,并删除了他存储在特斯拉计算机上的某些文件及供职特斯拉期间的网络浏览器历史记录。曹广植并不认为这些操作是”不当行为“。至于是否删除了所有的文件,曹广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曹的律师团队怀疑此次特斯拉起诉的真实意图,他们认为这只是一场关于常规员工离职问题的诉讼,本应通过特斯拉自己的人力资源或信息技术政策解决,他们要求特斯拉深入了解曹广植曾对特斯拉的知识产权所做的事情,律师团队认为,实质上,曹广植对特斯拉的知识产权毫无帮助。

事情的真相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频频“摊上事儿”的小鹏汽车

The Verge 的报道中提到,为了尽快查明真相、证明清白,小鹏汽车也在协助案件的调查,小鹏自愿为特斯拉制作了曹光植入职之后的工作用笔记本电脑的数字图像。

关于最新的案件进展,小鹏汽车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回应。

当初特斯拉正式发起诉讼时,面对外界沸沸扬扬的议论,小鹏汽车官方声明称特斯拉的诉讼是无端指责,曹光植入职前后,小鹏汽车均未发现存在特斯拉所声称的任何可能违规行为。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亦发长文表达对特斯拉打击竞争对手所采用的“一个怀疑的,民事诉讼,通过打击工程师“这一方式的不解。

小鹏汽车曾向The Verge表示,已开始对特斯拉的指控进行内部调查,小鹏完全尊重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和机密信息,绝不会导致或试图导致曹光植盗用特斯拉的商业秘密和专有信息。

这次,特斯拉还拉来了与该案没有任何直接关联的苹果来协助指控曹广植。这是因为在卷入特斯拉诉讼案之前,苹果也曾因此类问题起诉过小鹏汽车,AI前线对此事曾做过详细报道

再来简单回顾一下案件,2018年7月,前华裔工程师张小浪被指控窃取苹果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中的商业机密。张小浪在苹果任职期间主要参与苹果无人驾驶汽车 Project Titan 的项目研发,因为工作性质,他拥有苹果“加密安全数据库”的广泛使用权和许多苹果无人驾驶技术相关加密信息及专利的访问权。

同年4月,张小浪提出离职,并称会加入小鹏汽车。苹果公司调查发现,他在离职前带走了非常多的数据资料并传到了妻子的电脑里。

此事发生后,小鹏汽车发表声明称:张某在 5 月初入职当天签署了知识产权合规文件,没有记录显示他向小鹏汽车上报任何敏感和违规的情况。当公司在 6 月 27 日获悉美国当地相关部门对张某的调查时,已按照规定封存了张某的电脑和办公用品,并将继续积极配合关于此事的相关调查。

今年1月,FBI又逮捕了一名叫陈继忠的中国籍苹果工程师,在他的电脑里也发现了数千个苹果公司的商业机密文件。有外媒指出,陈继忠的这些资料是提供给小鹏汽车的。对此,小鹏汽车回应称,美媒报道失实,小鹏汽车从未收到此人的求职申请,也没有与该人士进行任何有关招聘或业务方面的接触。

这一年多来,小鹏汽车可以说是十分“水逆”了,接二连三地卷入外国科技公司的诉讼案中。何小鹏曾将这归因 为同领域竞争对手意图降低人才流动,在那封回应特斯拉起诉事件的长文中,他提到“人才的流动,包括中美高端人才的流动在企业之间是正常行为,但是用这种方式来降低人才流动,还不如思考如何提高企业的内部人才竞争力”。

作为全球造车势力中的领导者,“被挖角”对特斯拉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下手的自然是它那些排成长队的竞争对手们,他们很喜欢到马斯克的后院去“挖”人,尤其热衷挖到关键性人物。在中国,不止小鹏,其他造车新势力蔚来、威马汽车等都有不少从特斯拉挖来的人,据LinkedIn资料,有超过100名蔚来员工曾供职于特斯拉。

特斯拉在本国的竞争对手们,挖人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久前,AI前线曾报道,在Model 3 交付关键时刻,特斯拉被自己的劲敌 Lucid Motors“挖”走了生产副总裁。就连一直在“默默”造车的苹果公司,在承载着其造车野心的SPG组内,共有有1200名员工,其中有300多人来自特斯拉。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火热的全球性风口,人才之间的流动也将会愈加密集,尤其对于走在行业最前头的特斯拉来说,“感受”更强烈一些。在下一个”特斯拉“或“马斯克”还没有真正出现之前,特斯拉这样的烦恼还会继续下去。

但,一个必须要正视的事实是,中国在新能源造车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在各个国家的高科技竞争中,人才始终是竞争的焦点,对于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verge.com/2019/7/10/20689468/tesla-autopilot-trade-secret-theft-guangzhi-cao-xpeng-xiaopeng-motors-lawsuit-filing

https://www.theverge.com/2019/3/24/18277168/xpeng-china-tesla-apple-trade-secret-theft-electric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