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游子有归期,膝下有孩绕身侧

幸运的人,成年后的伤痛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倾其所有治愈童年。




01

十岁之前,我们光着脚丫,飞奔在乡间小石子路和泥泞不堪的泥巴路上。

一到夏天,鞋子成了摆设,衣服上永远有洗不净的污渍,被长辈们追着屁股后面跑,耳边一遍又一遍传来责骂的声音。

而这些,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

睡着了的娃娃,脸上挂满笑意,好像梦里遇到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泪痕还未擦去,嘴角上扬,弯弯的,就像好看的月亮。


02

十八岁之前,我们守着故乡,行走在每一寸土地上。书包里的书装的越来越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

偶尔试试光脚,脚心处传来一阵不自然的疼痛。

什么时候,我们的脚心变得这么娇嫩?

撒个脚丫子到处跑的画面终将已经过去,慢慢长大,慢慢留在课堂。

我们抓紧时间倒在书籍上睡觉,再也没有光怪陆离的梦境,脸上一片坦然。


03

十八岁之后,我们背起行囊,奔赴未知的城市。

临行前家人一遍又一遍的“注意安全”还似在耳边,转瞬我们就坐上汽车,赶往另一座城。

散了恐惧,只余好奇。

还有一颗激动的心。

对于每一个离家太久的人来说,故乡永远是魂牵梦绕的那顿饭和一把泥土

具有独特代表性的物件也成了一个寄托

或照片、或玩具、或任何不起眼的小东西


在十八岁的年纪,我曾经见过这样一张照片。

一个小孩,戴着老式编织毛衣帽子和编织毛衣揹带裤,站在一片竹林旁边。

一只手抓着旁边的竹叶,另一只手抱着小熊猫玩偶,目光望向远方。

这是我2岁时的留影,现在的我完全忘了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外婆让2岁的我乖乖的拍下这一刻,不哭不闹,站在那里听话的拍照。

很可惜,现在这张照片已经不见去向,而我永远记得。


90年代初期的小孩大概都会记得,彼时的农村,物质上并不是很富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的背井离乡。

错过孩子的成长,为生活奔波,我的父亲母亲亦在此列。

95年,为了缓解母亲对我的思念,外婆请了照相馆的师傅来家中拍照。

场景就地取材,竹林来自大爷爷家,也许有着熊猫玩偶的陪伴,才将这一刻定格。

后来照片随着汽车去了那座临近大海的城市,很长一段时间,这张照片成了他们精神最大的慰藉。


而现在呢?

好像离家不再是离家,各种软件的出现,代替了思念

不再有以前一年归期、二年归期,甚至三年归期

可是我的童年一去不复返,浩浩荡荡奔流到河,汇入大海


在十八岁到二十六岁,我们和父辈一样,真正在家住过的时间,可以以天数计算

曾经见过这样的一张时间管理的图,上面画满空格。

把我们已经用掉的时间、以后继续工作的时间、成家后的夫妻时间一一划掉

纸上还剩下的空格,寥寥可数

这就是我们还剩下的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触目惊心,不愿相信


一天很快过去,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孩子的长大,伴随父母老去。童年的远离,意味青年、中年的光顾

愿游子有归期,膝下有孩绕身侧

成年的你亦能有光怪陆离的梦境,年少的儿童满心欢喜迎接长大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