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由“鸟笼效应”想到的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和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它起源于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他们两个人打赌,詹姆斯说:“我有一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对于詹姆斯的话,卡尔森根本就不相信,他说:“我不会养鸟的,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卡,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送上了一份礼物,那是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卡尔森笑着说:“即使你给我鸟笼,我还是不会养鸟,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和我打赌你会输的。”

可是,从此以后,卡尔森家里只要来客人,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大部分的客人就会问卡尔森:“你养的鸟儿去哪里了?是飞走了吗?”卡尔森只好一次次的向客人解释:“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有养过鸟,鸟笼是朋友送的。”然而当每当卡尔森这样回答的时候,就会换来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

詹姆斯的“鸟笼效应”成功了。即使卡尔森长期对着一个空置的鸟笼丝毫不感到别扭,但每次来访的客人都询问空鸟笼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或者将怪异的眼神投向鸟笼时,他就渐渐的懒于去解释,丢掉鸟笼或者购买一只鸟回来,相对而言是一件更方便的事。丢掉鸟笼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是詹姆斯送的生日礼物,那就不如买一只鸟,省了之后解释麻烦。

从卡尔森主动去买一只鸟与笼子相配的行为分析不难看出他是迫于众人询问的压力,或是迫于自身,心理压力而不得不改变了初衷,这是一种巧妙运用压力促使人服从的方法。

由此可见,陷入“鸟笼效应”中的人失去了思考以下问题的能力:自身想法如何?该怎么去做?该满足谁的需求?

这样的人生活以他人为中心,缺少个性,因而无法被人深刻的记住,慢慢的就成为了一个自我意识不明确的人。

比如我们身边很多买车,买房的朋友,就是陷入了“鸟笼效应。”

就拿买车来说,邻居小周,刚结婚不久,家里父母只种着几亩薄地,为给他结婚已经欠了好几万外债,娶了个外地媳妇,也挺懂事,没有要求过多的彩礼。他自己在离家四五里外的厂子上班,有一辆摩托车骑着,不用二十分钟的路程也不远。媳妇在自己村子附近上班,也就几分钟的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生活状态来说,家用轿车可买可不买。

但是,看到周围跟自己差不多大哥们家里都买了车,自己经常被哥们问啥时候也买一辆?时间久了,他也忍不住生出了买车的想法。于是东拼西凑地凑了首付,贷款买了一辆,可是因为费用太高,经常放在家里,用的频率很少。

再说买房问题。现在不少农村的年轻人结婚都会要求父母在镇上或县城里买房,原因就是身边很多人都买,自己不买会显得格格不入,也不管自身家庭条件如何。有的父母本来已经为孩子在村里建好了婚房,收拾得也称光瓦亮,但因为女方的要求不得不再东挪西借地凑钱买房。结果婚后因为外债太多,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引发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有的甚至闹到离婚,其初衷与当初背道而驰了!

所以,一个人要保持清晰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去做,该怎么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自我意识不明确的人,往往容易在受到压力时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有时容易被他人操纵,因此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应该尽量避免鸟笼性效应对自己的影响。


本文主要内容由《星光简道》专题签约推荐作者:蝴蝶花间舞 提供。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更多《星光简道》专题的美文热文,请大家积极关注《星光简道热文总汇》专题。这个专题里面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欣赏的同时,顺手在文末点个喜欢。因为简叔说过,每日点赞热文,就能与作者一起分享这些文章赚得的钻!


星光璀璨,大道至简。

《星光简道》专题,

一个简书优秀笔者走向成功的专题,

一个简书内容和权重的完美结合的专题。

《星光简道》专题欢迎广大优秀作者积极点加关注并踊跃投稿,

凡符合以下内容的文章优先考虑上推荐位:

家国情怀,心系民生。哲理深度,情感共鸣。

宏扬正气,奉天行时。发人深醒,促人奋进。

让我们共同为简书优质社区的建设添砖加瓦,让简书大家庭的明天更加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