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边城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湘西边境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两个儿子傩送和天保与翠翠之间的爱情故事。围绕这个故事,小说以边城富有特色的山峦、小溪、竹林等自然风光为底色,展现了湘西边城特有的自然环境美;以白塔、吊脚楼、中秋节年轻人月下对歌、端午节赛龙舟等风土人情为背景,描绘了如今钢筋水泥桎梏下文明城市很难见到的温暖和谐社会,当然还有在这种社会下孕育出的自然纯朴的人性美。

1、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

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先生以其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湘西边境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 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还有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沿河攀引缆索的渡船,以及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清丽,优美如画。这里的风光,没有人工雕琢与粉饰的痕迹,是大自然原生态的呈现,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2、平静而和谐的社会风貌

《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表现出仁厚、纯朴的民土风情。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慕之意;端午节,家家户户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上观赏赛龙舟,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他们舞火龙、耍狮子、放烟火,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之中……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如果是在边城以外的其他地方,总会有人对它的得失计较一番。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上,都显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其中最让人神往的就是他们对于金钱的态度,他们似乎毫无生活压力,每个人都满足而开心,除非是有关爱情的一些小忧伤。正如作者所说,关于外界的一些离乱在这里都不存在,这简直就是现代的世外桃源么。

3、质朴而纯洁的人

人当然是主角了,清纯可爱孝顺的翠翠,爽直的大佬,英俊勇敢深情二老,还有老船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及这一带的大哥级人物顺顺,虽然他有钱有势,但是他慷慨大方,照顾穷人,即使儿子死去,他并没有因此而去迁怒翠翠,相反他还要照顾翠翠。这里的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耀眼光芒。他们公平,无私,慷慨,互助。没有我们世俗的相互倾轧,勾心斗角。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之人,而湘西的山山水水也养育了健康纯朴的茶峒人民。

4、真诚而忧伤的爱情

在这唯美的世界里我们唯一揪心的就是翠翠的爱情了,她一直还在孤独而执着的等待着。就像温庭筠笔下的那个女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啊她可能就这样永远的等下去了,等到白头,等成了斑斑的湘妃竹,等成了望夫石。也许就在下一个的转弯处,我们的岳云忽然归来,带着满眼的笑意,满世界的温柔。而我固执的相信哪一种的结局都是合理的,这就是爱情我们永远无法用常理去猜测它的兜兜转转。但是即使是那种最悲伤的结局,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美丽。因为这更接近于真实,就如朱光潜的名言:极致的美丽都带着痛苦。真实难道不正是一种极致的美丽吗?这种悲伤的美丽更接地气更让人相信。

沈老的边城是美丽的,就像徐志摩的康桥,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笑一颦都是生命在熠熠发光。而我们在这美丽的背后同样读出了许多的不舍和无奈,许多隐隐约约的忧伤。那就是和美丽对峙着的现实生活。


0

赠金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