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又開始嘗試邁半步了

這本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閱讀過,那時候參加了一個活動,被要求一天一本書,而當時書單中的第一本書,就是這個教你如何從小處培養微習慣的書籍。

如今過去五個月,當初信誓旦旦制定的微習慣,早就不知猴年馬月被自己拋在九霄雲外去了。

當時制定的微習慣還有些印象,一個是“每日一個俯臥撐”,另一個是“每天50個字小說”,然而我自己都不好意思罵自己,連10天都沒有堅持下去。

如果要細數自己生活中那些不需要堅持而一直保留的習慣,我想,估計就是閱讀古風小說了。這個“習慣”,我“堅持”了好幾年,而且,並不需要刻意堅持,也不需要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只要“你有空,你記得”,隨時都可以掏出手機,廢寢忘食。

今天給自己打雞血,參加這個“100天精讀22本書”的活動,於是又掏出這本書來看了,嗯,微習慣,其實應該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了,爲何自己當初沒有堅持呢?

也許是當初堅持了幾天,覺得沒有什麼效果吧。比如每天寫50個字,寫10天才5000,而自己只要安靜地寫上2小時,估計就能夠寫完“10天的量”,實在毫無吸引力。

但是微習慣的培養並不是在於“量”,而是在於“習慣”,這點,我當初並沒有好好去思考這個“梗”。

書中很前面有句話我覺得十分淺顯易懂:如果你有壞習慣,你改變自己的主要動力就是遠離這些消極的東西;如果你有好習慣,你改變自己的主要動力是靠近這些積極的東西

最近這段時間,覺得自己消極極了,亟待需要能量的澆灌。但是對於我這種“懶癌晚期”的高位人羣,也許除了需要一個氛圍,還需要給自己一個基本計劃,就是看得見的基本目標吧。

其實這半年來,周圍的人都在努力拼搏,他們的朋友圈都是各種“拼搏進度”,而我在做什麼?——我在看小說。

這真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我原本是想寫小說的,但是寫着寫着就覺得自己“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所以就去參考參考別人寫的小說,結果吧,只能怨自己意志力不夠堅定,被一本又一本的小說“牽着鼻子走”,實在找不着北。

人的注意力,我覺得挺難掌控的,比如我從“看小說”追到“這部小說的動漫”,再到“廣播劇”,從此知道了“耽美”,哎,腐了腐了!

最近看的基本特別優秀的小說,那就墨香銅臭的《魔道祖師》、priest的《殺破狼》《默讀》,真的感覺我就寫不出來,要知道我看這些小說的過程中,我還一直心裏暗示自己“我也想寫出這類小說,我也要會寫小說”。

priest的小說,雖然感情線是耽美的,但是拋開感情線來講,人家的小說佈局,簡直可以說“磅礴大氣!劇情豐富!”,反正我是覺得自己寫不出來。羨慕嫉妒恨中,我幡然醒悟,從小說的泥潭中夢醒。

還有因爲聽了兩部小說的廣播劇,結果成功愛上了幾個CV,阿杰和楊天翔。喜歡這兩個配音演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人家的角色再加上獨一無二的聲線,耳朵的享受。

爲此,從愛好出發,我決定給自己定製個微習慣培養小計劃。

1.每天配一個喜馬拉雅[配音秀],不管好聽不好聽,都配一個(反正噁心的是別人😢)

2.每天寫300字,因爲這個字數纔夠基本表達一個完整的想法。

之前堅持不下去的微習慣,我覺得比較大的原因,可能在於自己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渣”,比如寫的東西“狗屁不通”“無病呻吟”“毫無營養”……所以就害怕,而最美好的狀態,就停留在“別人不瞭解你,不知道你”的境地。

但是我忽然發現,這句話是個萬能的——只管寫吧/只管說吧,反正難受的又不是你!

貼圖,記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