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經驗分享與成長探討(一)

本次分享與探討,通過以下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經驗分享

1、 測試觀。
(觀念、思路)
測試人員的全局觀,把握整體項目需求與個人負責測試部分的需求之間的聯繫。
比如:測試前,需要弄清楚的一些問題:
 需求在什麼背景下由誰提出的?
 意在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 期望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瞭解一個需求的起源和發展進程之後,在此基礎上再去做需求分析會有一個更清晰、明確的對象感和全面性。
比如:
 可以準確地評估出已經實現的功能與原始需求的差距在哪裏?
 可以質疑是否是最好的實現方式?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 可以預期測試風險點、侷限性及遠期的系統瓶頸等等。

1) 測試需求的多維度思考。
一般需求是由客戶提出的,包括顯性需求和隱形需求。
顯性需求更多地體現的是,是否實現了用戶需要的功能。隱形需求有些用戶表達不是很到位,比如功能模塊的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易操作性需求、易擴展性需求等。

(案例)
一個啓發性的小測試項目:筆
 需求測試:使用說明書;
 功能測試:能不能寫字;
 界面測試:查看筆的外觀;
 可靠性:從不同高度落下摔壞的程度;
 安全性:有沒有病毒或細菌;
 可移植性:不同的紙質、溫度等環境下是否可以使用;
 兼容性:是否可以裝不同顏色的、大小的筆芯;
 易用性:是否方便使用、攜帶;
 壓力測試:不斷地增加重力,觀察多大壓力會壓壞;
 震動測試:包裝時各面震動,檢查是否能應對惡劣的公路、鐵路、航空運輸;
 跌落測試:筆包裝時,多高的情況下摔不壞。

2、 文檔輸出。
(重要性)
1) 涉及到測試環境的搭建,如果搭建技術有難度或複雜,可以由實施技術人員協助完成,並且記錄詳細的搭建文檔,注意事項等。
這在ta項目組體現的比較明顯,比如服務器遷移,涉及到客戶端、數據庫的重建。
2) 測試過程文檔不能缺失,比如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報告及問題集等。寫文檔
的目的不只是讓整個測試過程有跡可循,有文檔可以追蹤及查詢。更多的是自己對測試思路的梳理反思以及迴歸。
比如,ta項目組有一個問題集文檔,每個人遇到的每一個不同的系統問題都會記錄到文檔裏,實現實時更新。包含“問題的描述”、“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案”,“時間軸”等。

3、溝通
1) 需求或用例評審之前多做功課,多發表自己對需求產品的看法,思路要清晰,兼顧
多維度。
2) 測試缺陷問題,協助定位分析問題,積極主動溝通並推動問題解決。儘量從問題對用戶的影響程度方面來說,更有說服力。

第二部分:成長探討

1、情感(焦慮)
張泉靈在一篇演講中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深思這句話,似乎說的有些道理。進入社會之後,沒有人再告訴我應該學些什麼?或什麼是好的生活?
在變化快的時代,常常會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新事物不斷地涌現、新技能不斷地迭代,不得不面對和接受的事實,深感擔憂。 擔憂自己現有的能力不足以加持未來的變化。

面對變化的焦慮感,如何應對? 談一些個人觀點:

1) 培養目標感和知識體系。
有了明確的目標和知識體系,可以聚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可以快速地積累經驗和技能。
如何規劃目標和知識體系?
 瞭解所在的職業領域情況、測試成長體系、崗位要求以及技能要求;
 清楚工作內容需要用到的知識,專注哪塊的工作或者構建哪幾塊核心的知識;
 短期規劃,聚焦當前工作,多主動溝通項目內工作情況;
 長期規劃,多注意看項目的導向是什麼?比如效率提升、測試技能改進或文檔總結等。切合工作內容和自身情況,規劃工作及學習計劃。思考自己未來想專注在哪塊發展,是搞管理還是技術,測試技術側重在哪個領域或行業,這個需要自己仔細思考。

總之,對於測試工作來說,不管是短期規劃還是長期規劃,最基本的關鍵技能還是要掌握的。比如:計算機基礎知識、Linux知識、測試基本理論、編碼能力、問題定位分析能力、測試環境處理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2) 讓自己更全面。
 多主動,多思考上、下游的工作。
測試的目的是保證產品質量,但是產品質量又不是就靠測試就能保證的。可以在保證自己的工作任務前提下多思考產品、開發設計層面哪些是自己可以推動敲一敲的,哪些是可以藉助領導推動的。把握好度,借力使力。

 主動多承擔一些任務。
或者說多包容接受。雖然是做測試的,但是因爲某些工作的需求,領導可能會安排你與開發/實施同事一塊結對做一些開發/運維的工作等,儘量不要想着自己就是個做測試的,突破身份的限制。很可能某些工作就會讓你看問題、思考問題角度更全面。

3) 做一個獨立的思考者。
《優秀的綿羊》摘選:
這個世界充滿了複雜微妙的事物,如酵酶的結構、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現代經濟的運作等等。雖然我們努力去整理龐雜的世界,但是真相總是難尋。有些信息已經演變成事實,如熱力學定律、法國革命的日期,對此我們也許能輕鬆接受;但是,對於最前沿的發現或許只能摸着石頭過河,通過一系列的嘗試、犯錯以及保持小成功之後的虛心,方能撥雲見日。

就如一位學生所感:“我每天被迫思考人類歷史上最難的問題,因此我掌握了最有效的表達和思考能力。”

寫在最後的:
用學習,加持生活。祝大家:付出的都有回報!
另外說一句,工作不僅僅是工作,好好幹;工作也僅僅是工作,快樂生活更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