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了7個閨蜜400萬用來養老的房,得到三個感悟和行動

前幾天,廣東增城鄉下的一處養老房(高格調民宿)火了!

朋友圈和頭條頻繁刷屏!

一條、HUGO、十點讀書、今日頭條......




甚至都火到了澳洲!澳媒剛曝光這個神仙故事一會兒,轉發高達2.5萬,留言近百條,約等於微信的100萬+文章

呵呵,我不禁要得(裝)瑟(bi)一次!!!這個700平米的養老房!!

我住過!!!

那是在今年的6月3日和6月4日,從南京奔赴廣州,參加故事中提到的民宿女王金杜老師的“把喜歡的事情當飯吃"線下課。

恩,就是下面這個課。

課程爲期兩天,安排在了宛若故里·稻田裏店。

說起來真是慚愧,課程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我還沒有完成一次覆盤,伴隨着時間的流逝,記憶也愈來愈模糊,我知道,不能再等了。

所以,此文 ,一是想要回顧稻田裏美好的風光,二是做一次思維的整理和覆盤。

1 去稻田裏,聽風看雨

2019年6月3日晚,廣州增城,中雨。

到達了傳說中的宛若故里·稻田裏民宿。

那晚郊外的鄉村很安靜,門口的燈火和庭院的芭蕉溫柔地迎接二十多個閨蜜(呼嘯成長會會員內部互稱“閨蜜”)的到來。

說起和這家網紅民宿的締造者——宛若故里社羣的緣分,要追溯到大約三年多前朋友圈一篇民宿衆籌的文案,至今我還記得“走過大江大海,終將抵達故里”、“半世混沌,洱海醒來”這些極富文藝和情懷的句子。

同頻終會相遇,按圖索驥加了宣講羣,那個時候的我剛工作,一個月領着僅能餬口的薪水,雖然很喜歡看起來很文藝很有腔調的民宿衆籌項目,但囊中羞澀,只好圍觀和羨慕着別人的衆籌夢。

進了稻田裏民宿,店長是一個94年的小女生斯斯,據說她曾窮遊多地,熱愛旅行和文藝,這樣的格調適合如此的店。

放下行李,換上定製的拖鞋,斯斯給所有人盛了一碗養顏桃膠,舒緩一路行走後疲憊的軀體。我們一行人,或隨處打量餐廳的佈景,或慵懶地躺在沙發上,或拿出手機留下激動的時刻。

轉過身來,徐徐晚風吹動,門口和大廳交界處的薄紗上寫着:

世界如此之大,人生如此浩瀚。我們仍心存一絲僥倖……它可以是在水邊,在山野,在阡陌……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聞得見鄉愁。

我們一行二十幾個人被安排到了不同的房間,這裏的每一間房都獨具特色,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他們分別是去拙、趁早、樸定、少言、未滿 小住、未遲、無二、隴上、參差,據說代表了主人對待世界的10個態度, 也是關於世界的10種記憶。

參差和未滿,最人氣的房間,星空玻璃屋,270度角的稻田盡收眼底。

趁早,適合一家三四口入住,據說房裏有孩童的玩具,藍牙音箱裏收藏了兒童歌曲,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親子的愉悅。


我住的壠上,兩張牀位加一個超寬榻榻米,有着L形的觀景臺,兩張閒適的搖搖椅,適合在雨後的某天閉上眼睛小憩,沉醉在稻田之風裏。

晴天的時候,陽光透過竹門照進屋裏,感受屬於的清晨或午後獨特的光影。

那晚,我雖很疲憊但有些亢奮,凌晨,發了一條朋友圈:

2 在稻田裏,生長思想

6月3日早上,我不知不覺地醒了。

清晨的稻田裏,遠山薄霧,宛如仙境。

回到大廳,早餐已準備好。

很精緻的早餐,如果胃口比較大的人恐怕不夠,友情提醒,自備乾糧。

到了上課時間,故里小姐如約而至。

她先是簡要介紹了課程的綱要,接着從自身創業的經歷談起,回顧過去四年的點點滴滴。提出了“小而美”創業者的“五個一”的公式——

一個人+一個故事+一個社羣+一個產品+一個門店

然後從“見自己“和“見天下”兩個方向,談及了個人的定位、天賦和擅長,把喜歡的事情商業化的方法論,以及未來各類機會的判斷。

尤爲感動的是,第一晚故里小姐不知疲倦地講到了晚上快11點半,如果不是因爲有人在打哈欠,估計我們會秉燭夜談~哈哈。

第二天,主要圍繞“見衆生”和“成長七戒”,講解“產品”、“流量”,以及做人做事的七項自我修煉,繼續探討。

在座的閨蜜,來自各行各業。

有自由職業者、作家、公務員、民宿主、農莊主、學校校長、微商領導者、公司職員;有的在外貿行業深耕多年,有的在農業領域紅紅火火,有的普及教育傳遞知識,有的從業於金融保險......

經過兩天一夜的學習討論,留下了難忘了的一次精神之旅。

尤記得,那天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穿透堂屋的竹門,灑在牆角的沙發上,灑在散落的書籍封面,灑向木桌的燭臺和傾聽的眼神裏。

課間休息時間,一起喝一杯薄荷檸檬水,品一口抹茶草莓糕,走進昏黃的餘暉裏,談夢想實現的路徑,談理想遭遇的阻礙,談稻田裏民宿的建設,談八卦聊風月暢所欲言。

雖然來自各行各業,跨越大江南北,但卻都相聚在增城這一處綠水青山白雲下,相會在世外桃源稻田裏。

那一瞬間,我突然有一種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有趣的靈魂總會相遇似的感動。

3 於稻田中,發現自己

故里小姐說,她將會把兩天的課程整理成一本書進行出版,我很榮幸見證了這本書的誕生過程。

回顧這次課程,這些點對我啓發最大:

(1)創業者的“五個一”萬能公式

即前文提到的“一個人+一個故事+一個社羣+一個產品+一個門店”。

我覺得這個公式不僅僅對於創業者來說意義巨大,對於所有渴望自我成長的人都具有超強的指導意義。

這是一個人人皆可成IP的時代,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很多壁壘,給了普通人逆襲的機會。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能借助這個一技之長的標籤,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影響力。

萬能公式是一個系統的變現閉環,它以一個人底層的能力和優勢爲基礎,藉助故事這個工具加以傳播和擴散,通過鏈接社羣及提供相應的產品服務,形成一套自循環的營收模式。如果再結合線下場景和門店,就能打通線上和線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實現爆發式成果。

對於如我一樣沒有門店、沒有社羣、沒有產品、沒有故事,只有一個形單影隻的人來說,打造自己核心的能力是根本,一定要有一項卓越的本事,以此爲槓桿撬動資源

我還記得現場分析自己的特長的時候,我說我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可以說是“寫作”吧,我回答得不是太有底氣,因爲在這之前我並沒有突出的作品,一般大家會說:我覺得你寫得還不錯,挺好的~僅此而已。

接着故里小姐指出:寫作是一個工具,我建議你不要把寫作作爲自己的事業,而是應該把它作爲你鏈接高級人脈的資源。

這句話令我醍醐灌頂。

靠寫作要實現逆襲在今天這個內容氾濫,小視頻繁盛的時代太難,但是利用文字傳播自己的思想,從而結識更多人,甚至爭取到貴人相助,卻是極有可能的。

(2)生命數字密碼:你究竟是誰?你的天賦在哪裏

之前在呼嘯成長會的一期會員課中知道了生命數字密碼這個工具,簡單知道了測算的原理,這次在課上更加深入瞭解了一些具體的解讀。

其實我對這種測算工具一貫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的。

比如我會去質疑:這個產生自西方的工具,以中國人的陽曆生日爲基礎,那麼會不會因爲時差的問題導致測算不準確。

比如我會覺得最終的解讀有些也不是太像我,是不是所謂的解讀就是在博概率,因爲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特質,瞎說也能說中幾個。

但不管它的解讀是真是假,是否有偏差,我確信的是,自從我知道了自己的主性格和密碼圖之後,我就認定自己的一生擁有很多機會,在機會到來前要專注在某些事情上,深耕細作,而不是一心幾用。

同時,我發現自己天生缺計劃、缺貴人緣、缺溝通,那我愈加得重視自己對於這幾方面的獲取。

(3)成長七戒:7項自我修煉

戒抱怨: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如何解決,找到你生命的原動力,進行斷舍離。

戒混沌: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系統。關注數據、提高搜索能力、混圈子、會拆解。尤其是會拆解這條,要變成你自己的行動點,而不僅僅是個人感受。

戒膚淺: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通過閱讀書籍、付費課程、各種體驗(吃喝玩樂等)、向高手學習(利用在行或是其他途徑),以及與優勢互補的人相互合作。

戒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這個人確實有完美主義傾向,比如我做一家事情總是想考慮得很周全再做,可是這樣往往會導致執行力很差,而且錯過很多機會

當時我們現場有很厲害的人,聽完課後就能把學到的內容拿去執行,不問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說,其實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都在行動中解決。心法是進行MVP實驗,小步試錯,不斷覆盤和迭代。

機會從來不會等你準備好了它纔來,坐上一輛高速的列車,即使是站票也比綠皮車的坐票跑得快。

戒算計:利他纔是最高境界的利己。一切思考和行爲,首先從考慮利他來繼續,思考能夠爲客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解決他什麼樣的問題。只要你有價值,市場就能給你公允的判斷。

戒我執:利用跨界和共贏,打造差異化的創新模型。

這幾年很流行一個詞叫做“跨界打劫”,你永遠不會想到,幹掉口香糖從來不是漱口水,而是移動互聯網,因爲超市裏的人結賬的時候都在看手機新聞和消息,沒有留意到身旁的口香糖。同理,幹掉康師傅方便麪的不是他的同行,而是外賣。

還有一個詞,叫做降維打擊,我的理解就是用高水平的方式在低水平的領域進行攻擊,其中一種表現形式是把A領域的成功複製到B領域。

比如說前幾年公衆號特別火,好像只要堅持寫,有一定垂直的深度,就能積攢不少粉絲;後來抖音來了,如果當時知道降維打擊,就應該把公衆號裏火的東西變成視頻轉移到抖音去,很快就能吸粉——畢竟這些東西的底層邏輯是相似的,抓住某類人的痛點就能引發共鳴,而且視頻看起來比文字更爲輕鬆,也便於短期內獲取更多的關注量。

戒自滿:把覆盤日常化,每天做一次自我反省。很多時候,已經取得的成就迷醉了心智,令我們沉浸在沾沾自喜的假象中。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堅持每日三省吾身,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自我調控,方可日日精進,積少成多,厚積薄發。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古人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亦如登山,知足的人能尋得山下的日子,進取的人能欣賞山腰的花草,卓越的人能傲視腳下的風景,越到後面的人越能行遍千山萬水,體驗人生百態。

4 離稻田後,不忘初心

如前文所提到的“成長七戒”裏,有一戒是“戒混沌”,具體來講,有“會拆解”的含義,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學會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我這樣的人是特別愛做筆記的,一般別人講課我可以同步做思維導圖,但是我後來發現做再多的思維導圖和筆記也僅僅是把別人的話 "複製粘貼" 或更高級一點地呈現而已。

僅僅做好筆記和思維導圖只是第一步,這個找苦力就能完成,本質上是一種廉價勞動力,並不能成爲人的核心競爭力。且仔細想來,對自己的工作生活並無幫助。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獲取的信息轉化爲行動。

因此我給自己三點行動指示:

一、有關寫作

暫不方便展現

二、有關社羣

暫不方便展現

三、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具體來說:

1.繼續參加瀟灑姐的100天打卡,把健身和運動養成習慣;

2.每天11:00前睡覺,過渡時期爲7月16日——7月20日,20日後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必須11:00前睡


最後,把當時課件上的最後幾句話送給大家:

1.明白自己到底是誰,找到自己的節奏,做一個堅定的長期主義者。

2.人生終極目標:將喜歡的事情當飯吃,事業和家庭的平衡。

3.呼嘯成長,從來與年齡無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