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士们身上学到什么(三)

叶叔华院士——“坚毅,性格坚毅的父亲和生活简朴的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努力刻苦做事,认真追求理想,这种性格也许主要由于家庭的薰陶,我最后特别喜欢文学,凡能找到的书籍无不涉猎,因此兴趣广泛也是我的习性之一。”

我一直很好奇女科学院士他是怎么做到的?看她提到从小家受家庭的影响比较大,比如说努力刻苦做事认真,其中还提到要追求理想,我觉得女性的胸襟很重要。一般女性往往会非常认真,比较坚韧,比如说百折不挠,钻研精神,但是小的时候树立远大的理想可能更重要。看到她91岁时在《开讲啦》的演讲,思路非常清晰,搞科研的不但脑子聪明,大部分都还身体健康。

田在艺院士——

印象比较深,有启发的是这几个点,第一是他说父亲是小学教员,父亲经常对他讲没有知识,愚昧无知会贫穷一辈子,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所以他有了刻苦读书的习惯,我觉得这一点又印证了之前s发的一份资料,说院士中有很多他们的父母,其中一方至少是教师的。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小时候受影响的环境非常重要。

第2点受启发的是,大学最后一年作者生病了,他在最后是还是选择了参加实习,在实习的时候他就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然后每天快步慢跑,就这样之后竟然身体也恢复了,我觉得这其实又给我的启发就是可能心态也更重要。

第3点给我的启发是,作者说他比较重视实践,生产实践不间断,第二是他理性思维不间断,发现他会写很多论文,比如说有90余篇。又想到了写作,通过做到实践了,然后通过写把你这个理论把这个理论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也实践了,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理论思维,但是不见得会坚持写。

白以龙院士——“我们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有些是起初似乎是做对了,但是最终表明是做错了,归结起来大多数的错误常常是由于预测错了,也就是猜错了,近似判断错了,结果牛头不对马嘴,甚至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了,仔细想起来这往往就是由于在运动,由于运用这些简单的经济思维原则上出现了差错。”

也是直觉,觉得白院士非常聪明。思路非常的清楚,从他的材料里,体会到他自己有更高的视角来看自己的思路。很多都是专业的术语,但在看的时候,觉得他讲的特别清楚。他会运用一些类比,让你一下就能明白。也感觉到有哲学方方面的思考。

冯纯伯院士——

作者提到了工程实践,后来他也说他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受到扎实的科学训练,又参与了大量的工程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军事工程世间。工程实践,原来是非常陌生的一个概念,现在我就会想它是属于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这样的一种全局的系统的思维训练,肯定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还有一点是作者提到哲学学习。其实我在刚才。在学习白以龙院士的自述材料时,我就想到了他的高度也应该和哲学有关,没想到在冯纯伯院士这里也看到了。

我看到作者着重提到说浙江大学的科研,学术氛围非常好。后面的冯新德院士也提到过浙江大学。他说浙江大学自校长系主任以及同学的朴实求是的作风使他钦佩,所以他当时心心念念在清华大学的心一半都分给了浙江大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