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和閱讀


前幾天我同學,突然推薦班上另一位女同學加我。 並告訴我,這位女同學姓叫丁玲,我在腦海裏面搜索了一下叫丁玲的同學。

丁玲,名字是和民國女作家丁玲同名,印象裏的這位女同學長得很高,膚色偏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她特別愛乾淨。

記得以前她每次到教室裏,首先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書在桌子凳子上拍灰,然後再紙擦乾淨再落座。

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雖不是邋遢,但也不會講究到太複雜的程度。這位女同學便是班裏出了名的愛乾淨。後來學護理專業,在外地當護士。

跟同學聊起這時,同學又說起來我們班上那些愛乾淨的女孩子都在醫院上班呢。

我想了一下確實是,我的同桌那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女生,不管什麼時候看到她都在用功的看書。 很少會和其他人一起玩,她可能是屬於那種精神上有潔癖的人。

然後我旁邊的女孩子也是特別愛乾淨的一個微胖的小女生。她也是在醫院裏面當護士。當年我們班上坐我周圍的前後左右,以及我旁邊的同桌,只要愛乾淨的女孩子都當了護士。

我們對於醫院的觀念,是到處都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那些醫生護士都是戴着口罩手套什麼都要消毒,所以護士也是我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原來我們這些人的生活習慣和個人理念早就註定了,我們以後會成爲什麼或幹什麼。

想當然在學校裏讀書的那會兒,用功不用功的那些同學,早就已經拉開了距離。

對於那時候的我們而言,可能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讀書會是一種很好的出路,或者說讀書能改變命運。

我們更多就像一個詞說的是在學校混日子。

我們上輩的父母都是靠苦力養活一家人,忙忙碌碌一輩子就過來了,然後到我們這一代的話,能給予我們在精神上的滋養會更少。

完全就是靠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以及我們遇到的一些事情。學生時代的我們真的是特別的匱乏。

娛樂活動幾乎沒有,閱讀的圖書館是沒有的,體育項目也是單調,我們自己的零花錢又那麼少,想要買多餘的課外書根本是不可能。 借書是就我們能通過閱讀,接觸到這個廣闊世界少之又少的途徑。

所以現在如果有人問我或者說有這種機會能重返學生時代的話,我想,我不要當一個好好學習的好學生,我只想,從那個時代就開始閱讀。

閱讀可能是每個人一直都有的習慣,但真正意義上能永久堅持下來的可能很少。

我閱讀的習慣是從14年開始的,在我14年真之前的閱讀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言情小說和雜誌之類,14年之後偏向於文化類更多一點到18年才真正走上閱讀這條不歸路。

包括到現在,閱讀是每天必不能少的,包裏面什麼時候都裝有一本書。有空就拿來翻一翻。

這種閱讀習慣,在突然的一天我就意識到,閱讀能給我帶來了更多我想要的東西。

這些是在和別人閒聊當中,所吸收不到的能滋養心靈的東西。閱讀的可貴體現出來後,我就像是一個飢渴的人,拼命的在書本里面汲取我要的養份。

慢慢地才發現自己的無知是那麼的可笑。漫漫人生路閱讀是可以點亮我們內心那個渺小的世界,可以讓我們開闊視野拓寬格局,讓我們原本庸常的人生裏多幾絲的趣味。

我想這就是閱讀大於課堂知識的另一個優點。不是說課堂上的知識沒用,是在慢慢人生路行走當中,會發現課堂知識在我們工作或生活當中真的用不上而已。

閱讀書本上的知識可能功用更實際一點。餘生漫長,找一本經典的好書,好好閱讀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