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顶


龙陵松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群山相连,距龙陵县城30多公里,上世纪持续了三年零三个月的滇西抗战,把它从一座普通的山峰变成了英雄山。

没有战争的介入,它只是中国诸多大山中一座普通的山而已,在中国历史上,井冈山、黄洋界、江西赣江以北的诸多山峰也亦然,一场战役,改变了“山”的命运,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也改变了在山的周围生活的那些人的命运。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镇,为滇西抗战主战场之一。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这里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之一——松山战役就在这里进行。从龙陵县镇安镇出发到松山主峰,开车大约历时30分钟,路很好走,原来的弹石路面已被由沥青铺筑而成的柏油路取代。前面的路段路面平坦,过了808社区时就开始爬坡,山路弯弯曲曲,到山顶时,女儿脸色有些煞白,糟了,一定是晕车了,接连吐了三回。好一阵休息后才慢慢地恢复了些精神,先生在女儿吐过之后批评她“没有抗压精神”。女儿感到非常委屈,嘟哝着说到:“这能怪我么?晕车又不是我的错。”父女俩就此争吵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我连忙打圆场,“丫头,爸爸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来的是抗战的地方,让你坚强一些,这里曾经牺牲了许多人,每个站在战场上的人都要鼓起巨大的勇气,被称之为松山精神,我们今天来此,除了缅怀,更需要学习,不屈不挠的松山精神。”

我们拾阶而上,看远征军雕塑群,心情有些沉重。在朋友圈看过雕塑群的介绍,402座远征军白色雕塑,分12个阵型巍然站立,面朝松山战场遗址。最正中间那位是现年已112岁付心德老人,他代表的在世中国远征军方阵,展示他们当今之面貌。同行的朋友是电视台的,她曾经采访过付心德老人,年少的他跟随远征军进驻滇西抗日战场,以一名军医的身份见证了滇西大反攻的悲壮与惨烈,战争结束后,留在了龙陵,再一次见证了新中国的伟大变迁。此刻,在此见到他的雕塑,眼前又一次浮现战场的惨烈。

松山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的英姿。在雕塑群面前,女儿一改往日在景区的叽叽喳喳,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紧紧地拉住我的手。

我们在松山主峰缓慢而行,不时有来往行人与我们擦肩而过,今天绿树成荫的松山已经看不出当年轰轰烈烈的战争痕迹,在绿荫下,战壕,炮弹坑,兵舍,子弹等还是可以看到。时间真的能磨灭一些事,一些人,一些记忆。我们去的当天没能请到导游,好在每一个遗址前都有游云南的App,扫一扫就能听解说词。离开时,朋友说每次来这里,心情都异常的沉重。但还是一有机会就会过来,心底总有一抹放不下的情愫。

还没等我们走到山的另一端,天上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让我们亲历了龙陵这个雨城。下得山去,停车场旁边的一位大妈叫住了我们,“来点龙陵的豆粉吧,就在下面。”在她的热情指引下,我们来到她的摊位,要了一碗当地的豆粉,味道正宗,醇香。雨越发大了起来,我们干脆放下拔腿离开的念头,和大妈聊了起来。大妈很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家就在离这远的一个小村子,做豆粉已经22年了,从上面路边摆摊开始。”她指着停车场上面的方向。“以前生意比现在好,虽然现在来的游客比以前多。”“那是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到。“现在卖豆粉的人多了呀,而且现在搬到这里,下来的人有点少。”“那你们……”,“习惯了,姑娘,我和你大爹20多年来一直就在这座大山上,我们习惯了。再难也会走下去。”我的话音未落就被大妈打断,大妈知道我问什么。那一刻,我们沉默,群山也沉默。

后来,我们请大妈说说是否听老一辈说过松山战场上发生的事,大妈摇头说实在记不起了。也许,大妈是不愿意再回忆过去老一辈遭遇的悲怆。“但是子弹壳是家家都有的,”说话间,她拿出一个塑料袋,打开给我们看。告诉我这个是日本的,那个是美国的。

      “妈妈,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我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看过这里发生的战争,我想再看看山上的那个孩子(女儿指的雕塑群里孩童雕像)”下山的路上,女儿再一次问我。

      从松山之巅往下看,那条“愤怒蛟龙”的怒江在峡谷最深处奔腾咆哮,崎岖的山路千回百折,大地莽莽苍苍。这方土地,以其群山之绵延、河流之咆哮奔腾,承载着惨烈而慷慨的历史悲歌。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