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加密貨幣靈魂的戰鬥

加密貨幣世界最近受到了幾次“地震式干預”的震動——Facebook承諾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推出加密貨幣;商業銀行正在擴大自己的業務;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各國央行正在認真考慮進入加密貨幣世界的想法;G7的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正在實施監管措施等。

因此,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市場時日無多。有些人會爲這一前景感到高興——因爲它被用於洗錢、恐怖主義融資和逃稅是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其他人則會對政府和大銀行試圖奪回對金融業控制權的侵犯感到震驚。

無論哪種方式,加密貨幣都將面臨一場成敗攸關的重組。這種情況的責任在於加密貨幣界和已建立的秩序。

無論中本聰和他的比特幣開發夥伴最初的雄心如何,加密貨幣用戶和投機者都拒絕看到監管方面的不祥之兆。帶着貪婪和天真的“可燃混合物”,他們把頭埋在數字雲裏,抱着一絲希望,希望監管清算的日子不會到來。

從制度層面來看,加密貨幣的崛起基本上被忽視了;監管一直是零星的、邊緣的。據推測,人們的感覺是,加密貨幣將成爲一種曇花一現的時尚,並將在其自身被誇大的預期的重壓下崩潰。Paul Krugman等人曾預測,這將是另一個泡沫,很快就會破裂。然而,這種自滿正受到挑戰。

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他對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半年度講話中,認爲現有的規章制度不適合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並不完全符合我們的監管體系,但它確實有潛在系統性規模。”

但各國和國際上的各種參與者都在認真對待監管。仿效銀行和金融業監管的嚴格規則和懲罰措施,針對加密貨幣吸引力和存在理由的核心的限制措施即將出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和其他未經許可的系統所推崇的僞匿名性正在減少。各國將執行或者正在執行具有侵擾性和繁重的披露和報告規定。

所以,通過對加密貨幣愛好者的浪漫的自由主義和國家的嚴厲干預的故意結合對比,政府和加密貨幣行業陷入了一場不必要的孤注一擲的戰鬥:加密貨幣將繼續以其原始的形式存在,或者它將被立法禁止。這樣看來,選擇似乎已經很明顯。

但事實並非如此,帶着一些常識和妥協的意願,加密貨幣可以向前發展,並在銀行和金融領域發揮重要的(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作用。一些監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須的,但這些監管不必像金融洗澡水裏的髒水一樣,把這個神祕的嬰兒扔掉。傳統系統和加密貨幣新貴之間還是存在共存的空間。

正如這位美聯儲主席所暗示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建立一個專門負責監管加密貨幣的機構。這可以是一個位於公營和私營部門之間邊界的實體,一個準自治的非政府組織——即所謂的半官方組織。

有了來自各個委員會的成員,加密貨幣將面臨所有監管機構同樣的挑戰:對目標活動進行監管,使其在監管之後成爲一個更好、更安全的自身,而不是一個不同的、更糟糕的自身。法律監管的風格和內容必須適應加密貨幣,就像加密貨幣必須適應監管幹預一樣。

除了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強制實施許可、披露和審計要求外,軟件程序員的關鍵角色也可能得到解決。或許有可能促使這些“數字衛士”編寫包含價值觀和激勵因素的代碼,從而最好地推動實現一個更公平、監管更寬鬆的加密貨幣世界的目標。中本聰的繼承人可能會本着其原創天才的仁慈精神行事。

這些代碼製造者可以受到激勵,改變操作軟件,這樣加密貨幣持有者的身份仍然不會對其他用戶開放,而是可以被加密貨幣機構檢索並存儲在一個單獨的安全寄存器中。可以設置條件和約束,以保持此類數據存儲的有限機密性;它可以通過司法管理來平衡和保護個人權利。

Facebook在這方面已經採取了一些嘗試性的步驟,推出了天秤座;一個獨立的基金會將管理它的運作,目前其正在面臨的監管的制約。但我們可以也應該做得更多。加密貨幣只有在權衡被接受並作出妥協的情況下才能生存下來,並變得更強大。不再是“祕密”,加密貨幣至少可以成爲一種安全而真實的主流替代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