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而不離

當飛機緩緩滑出跑道,我知道這又是一次小小的別離,與這座我勤勤懇懇奮鬥了二十二年的城市,在心裏默默地說聲:再見!

此刻,艙內清脆爽朗的童聲蓋過了一切聲音,艙外夕陽西下的餘暉灑滿人間,人間煙火在騰雲駕霧的俯瞰裏越來越小,越來越模糊。我的耳膜慣例性的臌脹,窗外的樓房和車子已慢慢地變成了一個個小格擋,人如螻蟻盡縹緲,山河難盡塵中草……

這已經不知是多少次離開,又多少次歸來,多少年來,身邊座位上純真的童聲已變成了洪厚的男聲,而我在歲月的沉澱裏,竟然還能在一次次別離中有所感觸,這是人到中年寶貴的初心呢,還是閱歷太多的世事滄桑呢?是天生所謂文人敏感的性格於萬事萬物賦予情感色彩呢,還是世人眼中的矯情呢?不得而知。

我深知如果三毛木訥就不會有撒哈拉沙漠的傳奇故事;如果餘秋雨遲鈍,也不會有《文化苦旅》和《行者無疆》這樣的文化寶藏;如果沒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不會有人前赴後繼,只爲看一眼普通的劍橋康河上那西天的雲彩和夕陽裏的柔波;如果所有文人墨客沒有敏感的性情和敏銳的觸覺,沒有一時的靈感天賦,那麼世界也許只是物質的世界,只有愚鈍的生活,只有無休止的慾望,只有吃喝拉撒的食客人生,如此我便懂得,自古多情傷別離,空餘悲,並非自作多情。

而我,真的也許有點矯情了。不是久別,不是傷別,只是去尋找所謂的詩和遠方,拿起所有證件,帶着孩子和錢,便了無牽掛,爲何如此感觸良多,是不捨?是不甘?是委屈?是滄桑?還是解脫和發自內心的快樂!

曾經爲了夢想,來到這座城市讀書、行路、閱人去奮鬥,後來,故園西望路漫漫,漸行漸遠漸無書!如今,她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披星戴月二十餘年,而每一次別離都有不捨,每一次別離卻又了無牽掛,不知道這是委屈還是灑脫,是憂傷還是快樂!

然而總有不捨,舍不下自己爲之奮鬥過的足跡;舍不下所有承受過的委屈和無奈;舍不下歲月靜好裏的滄桑……

有時候也覺得了無牽掛,拿起所有證件和錢,這就是我的家當,領着兒子便了無牽掛,走到哪兒都是家,這是幸福還是不幸,無從得知。

但我知道,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奮鬥過的青春、承載過的歲月,擁有的各種財富,只是證明自己拿得起;拿得起的證件,走得起的人生,證明自己不糾纏於物質慾望,放得下。

經歷過才美麗,擁有過方可釋懷!如此,便有機會說知足常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