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曾是那個追風少年

        籃球場,那個多少男孩揮灑汗水的地方,那個曾經逃課蹦跳的場地,是多少少年喜愛的地方,只要喜歡打籃球,談起這個話題,我想,大家都有不少可聊的吧。每個人都有籃球夢,不管他身體怎樣,他能否打籃球,他都擁有喜歡籃球的權利。

      記得姚明與麥迪時代,我才六七歲,當時看着那個圓圓的東西,一羣人一起追逐着,搶奪着它,感覺好玩。小孩子的好奇心推動着我看籃球。然而這一看就是十多年,如今我已經24,但依舊喜歡着籃球。雖然NBA球員的面孔已經變得陌生,但不變的是那35秒13分的信仰。還有那不看籃筐的“小勾手”。那時剛瞭解籃球,回想起來是多傻,探討NBA球星的名字。記得最好笑的一次是琢磨“狼王加內特”的外號,以爲是訓練一羣狼特別厲害,最後去打籃球了。還有聽解說員說:“姚麥”組合。只知道火箭隊有個叫麥迪的和一箇中國的大個子姚明。從來沒有聽過個叫姚麥的,那麼厲害,怎麼從來不見他在火箭隊打球?當時對籃球的好奇讓我不斷琢磨,不斷去了解。最後,我也從傻乎乎變成了一個老球迷。

      記憶猶新的就是姚明瞭,一個遠赴國外的中國大個子,有靈動的腳步,還有那不看籃筐的小勾手,現在想起來,都彷彿是昨天的事兒。每一次,姚明進球,我都特別激動,其實,有種驕傲真的是發自內心,會表現在你的表情上,你的喜怒哀樂上。我也是因爲姚明而喜歡上籃球的。那時候的我沒有輪椅,沒有辦法出去,就吵着鬧着叫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皮球,因爲皮球我可以拍的動。也沒有籃筐,但有其他辦法,把小凳子反過來放在地上,一次次模仿着電視機裏球星打球的動作,一次次模仿着他們投籃,雖然只是兒童是小孩子玩的小把戲,雖然小板凳與我只有不到兩米遠,但皮球進入的那一刻,現在想起來,還是感覺很開心。

        有時候,也曾怨恨過自己,怎麼沒有一副好皮囊,可以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但又想想,喜歡籃球,不一定要打籃球。還記得我的第一部小說就是以籃球爲線索的。在小說裏,我成爲了籃球教練。給一羣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同學指揮,現在想想,很是滑稽,有人看了,也可能會笑,但小說裏確實有個坐輪椅的籃球教練。他帶領着自己的球隊完成了夢。是小說的夢,也是我的一個小夢吧。

          如今,我也不在年少,也不在做夢,只是,有種信念推動着我,讓我繼續前行。在籃球場,我會呆呆地看着一幫人打籃球,沒有我認識的一個,但彷彿都是好哥們一般,他們投不進去,我也會懊惱,他們投進了,我也會高興,有時候,我會被旁邊的觀衆盯着看,似我是傻子一般,別人進不進球,與你何關?一會樂的像個傻子,一會沮喪的像個孩子。然而,我都不會在意,我只在意籃球入筐的那一瞬間,我因那一瞬間而高興。看着運動員傳球失誤,不小心將籃球打在其他觀衆身上,他們有的躲開,閃躲不急的會不高興,而我,看着籃球奔向我那一刻,我是那麼激動,我想下意識的去接住球,我想把球傳入球場隊員的手中。但現實是我沒有力氣接的住,被籃球擊打,不過,即使打到我,我都感覺開心。籃球就像許久不見的孩子奔向你,用力過猛而撞到你一般,你的心情一定是開心,而不是生氣。

        籃球場,有太多太多記憶,太多太多美好,也存儲了太多太多青春,也只有籃球迷有深切體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