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圖像的I幀、P幀、B幀詳解

1、I幀

        幀內編碼幀,又稱Intra-Picture。I幀通常是每個GOP(MPEG所使用的一種視頻壓縮技術)的第一個幀,經過適度的壓縮,可以當成圖像。I幀實際上就是完整的圖像經過壓縮後的數據幀。

I幀特點:

       它是一個全幀壓縮編碼幀。它將全幀圖像信息進行JPEG壓縮編碼 及傳輸。 解碼時僅用I幀的數據就可重構完整圖像。 I幀描述了圖像背景和運動主體的詳情。 I幀不需要參考其他畫面而生成。 I幀是P幀和B幀的參考幀(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同組中以後各幀的質量)。 I幀是幀組GOP的基礎幀(第一幀),在一組中只有一個I幀。 I幀不需要考慮運動矢量。 I幀所佔數據的信息量比較大。

2、P幀

       前後預測編碼幀,又稱Predictive-Picture。通過充分的將低於圖象序列中前面已編碼幀的時間冗餘信息來壓縮傳輸數據量的編碼圖像,也叫預測幀。這個幀不能單獨作爲圖像進行觀看,其不能成爲完整的一張圖,需要參考前面一張I幀或B幀來形成完整圖。

P幀特點: 

      P幀是I幀後面相隔1~2幀的編碼幀。 P幀採用運動補償的方法傳送它與前面的I或P幀的差值及運動矢量(預測誤差)。 解碼時必須將I幀中的預測值與預測誤差求和後才能重構完整的P幀圖像。 P幀屬於前向預測的幀間編碼。它只參考前面最靠近它的I幀或P幀。 P幀可以是其後面P幀的參考幀,也可以是其前後的B幀的參考幀。 由於P幀是參考幀,它可能造成解碼錯誤的擴散。 由於是差值傳送,P幀的壓縮比較高。


3、B幀

       雙向預測內插編碼幀,又稱Bi-directional interpolated prediction frame,既考慮與源圖像序列前面已編碼幀,也顧及源圖像序列後面已編碼幀之間的時間冗餘信息來壓縮傳輸數據量的編碼圖像,也叫雙向預測幀,也同樣不能成爲完整的一張圖,需要參考前面的I或P幀以及後面的一個P幀來形成一張完整的圖。

B幀特點:

      B幀是由前面的I或P幀和後面的P幀來進行預測的。 B幀傳送的是它與前面的I或P幀和後面的P幀之間的預測誤差及運動矢量。B幀是雙向預測編碼幀。 B幀壓縮比最高,因爲它只反映丙參考幀間運動主體的變化情況,預測比較準確。 B幀不是參考幀,不會造成解碼錯誤的擴散。

三者之間聯繫:

     I幀的解碼不依賴於任何的其它的幀。P幀的解碼則依賴於其前面的I幀或者P幀。B幀的解碼則依賴於其前的最近的一個I幀或者P幀及其後的最近的一個P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