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do it——讀《從行動開始》筆記

有想法,不如行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本書吸引我讀下去,大多是因爲符合我目前的生活狀態或是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而《從行動開始》也正是這樣的一本書。我認爲自己是一個想得多但是做的比想的少的人,認識到這一點,但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去解決,這本書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去改變這個現狀,起碼我決定去用書中提到的方法去改變自己。
書中的內容不在一一贅述,在這裏節選了一些自己讀到的有點體會的句子,記錄下來讓自己體會和反思。

原文:當然,我並不是要否定“積極的態度”。只是說,“積極的態度”所針對的事物必須明確,不能模糊不清。

原文:行動科學管理術”利用“ABC 模型”的概念來解釋人的行動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A=Antecedent(前提條件) B=Behavior(行動) C=Consequence(結果)

原文:行動是受其結果影響的。

原文:“行爲經濟學”對人類的這一心理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解釋。

原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爲經濟學家卡內曼教授曾經說過,“人類過於在意‘損失’,可能會捨棄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而選擇眼前的利益”。他還指出,“人類在獲取利益的時候會規避風險,而在避免損失的時候卻甘願冒險”。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原文:在行爲經濟學中,將“已經支出且無法回收的費用”稱爲“沉沒成本”。

原文:不要執着於“我其實想這樣”,面對未來採取行動才能夠取得好的結果。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將失敗看作是一種寶貴的經驗纔是最合理的做法。

原文:自動化思考”是人類在無意識狀態中做出的思考。在我們的意識中,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會不斷地產生與事情毫無關係的思考。

原文:第一個原因是,影響人類行動的並非意志而是行爲的結果。

原文:另一個原因在於,人類是有感情的生物,行動會受感情因素的影響——這就是“認知偏差”。

原文:“正念”就是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此刻,不被過去和未來所影響,只專注於眼前事物。

原文:對於那些很容易衝動的人,應該先忍耐 30 秒。

原文:在椅子上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下,讓身體徹底放鬆,緩緩地進行腹式呼吸。每次呼吸都數數,一直數到 10。

原文:“易普症(yips)”,指的是因精神上的問題影響到正常發揮的情況。

原文:這些人都被“如果拒絕別人的話會被別人討厭”“如果不聽話後果會很嚴重”等與事實不符的想法所束縛。

原文:要想改變總是隨波逐流的狀態,關鍵在於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客觀地思考。

原文:慢跑、游泳

原文:選擇一種耐力運動嘗試一下吧。

原文:“走上社會之後,遲到可是非常大的缺點,很容易被人扣分的。”I 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非常抱歉。”

原文:爲了儘可能地避免“認知偏差”,關鍵在於正確地認清事實。

原文:找出客觀的原因,用正確的認知來應對,然後通過多次乘車來達到“就算坐車也不會肚子疼”的狀態時,你才能徹底從苦痛之中解脫出來。這就是認知行爲療法。

原文:也就是說,容易憤怒的人就是習慣尋找外因的人。更進一步說,越是重視自己的人越容易憤怒。

原文:即便如此我們也絕對不能放棄,因爲你人生道路上的駕駛員只有你沒有別人。

原文:人生絕對不能自暴自棄。

原文:“一天記三個英語單詞”,這種目標就非常明確。而且通過實際的行動,也可以驗證自己究竟能不能夠做到。但如果目標是“從現在開始用一年的時間來學習英語”,那麼這個行動之中模糊不清的因素就太多了。

原文:“lifelog”直譯過來就是“記錄生活”,指的是通過網站或者應用軟件將每天的生活用數據的形式記錄下來。

原文:請試着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回顧一天中發生的事,找出三件開心的事,這樣你的每一天都會是“發生了三件開心的事的一天”。

原文:面對龐大的工作,不要總想着一下子做完,這樣只會給自己增添壓力。將龐大的工作化整爲零,並且享受由此帶來的成就感纔是上上之策。

原文:請對自己寬容一些,請多多鼓勵自己。“23”和“74”都是成果。請根據數值來做出正確的評價。

原文:給自己的人生設定正確的目標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這並不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價值只存在於“沒有到來的未來”中。我們應該充實地度過現在的每一天。

原文:“發生事情→個人認知→產生壓力”,人類對所發生事情的“認知”纔是產生壓力的主要因素

原文: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爲他們從不逃避自己的心理問題,每次都能夠及時地解決自己的煩惱。

原文:如果能夠實現目標,只是隨便想一想就能想到許多益處。讓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益處上面,將它們寫在紙上,然後反覆閱讀。

原文:不要衝動,保持理性。 不要主觀,保持客觀。 不要抽象,保持具體。

原文: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容易產生恐慌的人,同時會有自己承擔一切責任的傾向。所以爲了解決問題,這樣的人需要站在第三者的視角上分析問題。

原文: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你真正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這兩個簡單的問題纔是最重要的。

原文:只要認識到這一點,從此以後就不會再因爲人際關係而煩惱了。因爲你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爲來改變人際關係。

原文:如果採用劣後順序的方法,你會先將做不完的工作扔掉。如果時間只夠做 6 項工作,那就先扔掉其中 4 項,然後給剩餘的 6 項工作安排順序。這樣一來你的行動就會變得更加明確。

原文:從今往後,請從“或許我該去做”的模糊不清的認識之中擺脫出來,學會說不。被劣後順序拋棄的內容,根本沒有絲毫留戀的必要。

原文:我們既想達成目標,讓自己變得更好,又想最大限度地享受現在的快樂,關鍵在於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找不到平衡的人,很難實現理想的人生。

原文:至於自己給自己的報酬,則可以事先準備好。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日程表裏先填入自己期待的事物。比如在建立年度計劃的時候,我會首先填上游玩等計劃,然後在空餘的地方填寫工作計劃。

原文:要知道,人們對自己的認知存在太多“偏差”,無論是評價自身,還是改變人生,最靠得住的標準只有“行動”。

原文:當我們陷入消極的情緒中時,最該做的不是告訴自己“要振作”,而是放鬆和休息;當我們感到緊張時,最該做的不是“安慰自己”,而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以他人爲參照系,不讓情感和“莫須有的想象”輕易左右自己的選擇,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簡單而具體的“行動”之上,用行動證明自己,用行動評價別人,哪怕是很小的行動,也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分析對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