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月亮與六便士》後想到的


前些日子,閒來無事,我讀了英國作家毛姆的著作《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劇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一個證券經濟人,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他突然之間好像覺醒了,跑去非要當一個畫家,最後,窮困潦倒,病死在南太平洋小島……是什麼引導着他,是什麼啓迪着他呢?

我想到了之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的一幅漫畫,一個經濟人士和一個生物學家在公園散步,忽然,一枚硬幣從匆忙路過的路人口袋裏掉了出來,發出叮叮噹噹響聲,那位經濟人士尋着聲音找到了那枚硬幣,而生物學家毫不在意,他的世界裏只有樹上幽幽的蟬鳴聲……

這幅漫畫反應出不同領域的人所關心的東西也不同,經濟人士關心的是與錢有關的,而生物學家關心的是萬物生靈。它也從側面反映出思特里克蘭德內心的困惑,也許從散發着銅臭味的證券經濟人到服從內心世界的畫家,他經歷了掙扎,最後也得到了解脫。這恰恰也是故事原型保羅•高更的心理路程,一個人順從內心的世界,才能得到思想的昇華……

正如書中所寫“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擡起頭看到月亮”,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卑微,但是,只有那些躺在坑裏從不仰望星空的人,才永遠不會掉進坑裏。理想的實現必然面對艱辛,但充滿夢想的人生,纔會更加閃爍着人性的光輝……

(完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