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前方的路

每個人都在等待戈多,等待好運降臨和人生轉機。它會到來嗎?人生的悲哀就在於,大多數時候,命運其實早已註定,戈多不會來。你不得不徒勞地等下去,自己欺騙自己說,也許明天就會有改變發生,這樣才能免於絕望。


雨果曾經對朱麗葉說:”接納我青春年少,安慰我暮年時光……。“


表面上,每個人都在強調自己有獨立的人格,但是實際上,只要與他人稍稍有所不同,我們就會怕得要死,時刻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裝得與其他人一致。


1984(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所著小說) - 搜狗百科
“如果他們不覺悟,就絕不會造反;他們不去造反,就永遠不會覺悟。”他想,這句話真像是一句口號。在對待無產者的問題上,黨一直在用雙重思想原則。一方面黨自稱是人民的救星,把人民從萬惡的資本主義魔爪下解放出來。比如,說革命前的資本主義如何剝削無產者,讓無產者吃不飽、穿不暖、整日勞作,被壓迫和剝削;孩子們被賣到工廠當童工,婦女要下礦挖煤。事實上,現在的孩子也還在做童工,婦女也還需要下礦。另一方面,黨又說無產者的素質很低,只能被引導。於是制定出幾條政策,把自己封爲無產者的當家人。事實上根本沒人真正關心無產者,在他們眼中無產者就是牲口。只要牲口乾活、繁殖、不搗亂,其餘的就不會有問題。黨對待無產者就像放牧一樣,任他們自給自足、自生自滅。無產者逐漸恢復了以前的天性,過上了以前的生活。在他們眼中資本主義也好,什麼主義也好,都無所謂。自己的生活還是幾千年來無產者一直過的那種生活,出身貧苦家庭,在街頭長大,十一二歲開始做工,二十歲結婚,養幾個孩子,把孩子拉扯大,六十歲基本上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艱辛、爭吵、苦難,偶爾也有足球、啤酒、電影帶來的短暫的快樂,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想要控制他們也非常簡單,不用講什麼道理,不需要什麼口號,只要將其中幾個帶頭分子找出來處理掉就行,殺雞儆猴。

書中部分角色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而大部分的角色形象都是和俄國革命和蘇俄所設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