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最好的養育之道

昨天去河北省廣播電視臺錄製“家長開學第一課”節目,在爲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着。

目前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有許多困惑,也有許多焦慮。比如說,現場有一位家長就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孩子要跟着奶奶回老家住幾天,臨走的時候,媽媽就反覆的叮囑孩子“記得帶上作業,記得帶上書包,記得帶上這記得帶上那…”總之,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可想而知,孩子就很不耐煩,嫌媽媽嘮叨。這位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如果還硬要對孩子說三說四的話,就肯定會爭吵起來。

這個問題呢,我是這麼看的,首先媽媽擔心會和孩子爭吵,選擇了閉嘴,這是媽媽心裏有智慧的一種表現,值得肯定。我們儘量避免和孩子當面起衝突。

閉上嘴以後,我們就能很理性地思考:我們想一想,孩子一生下來是吃什麼長大呀?當然是吃母乳。那麼,現在孩子上到五年級了,吃什麼呢?當然是要吃飯,而且要合理搭配,營養豐富,儘量不讓孩子挑食。從孩子出生長到五年級,我們的餵養方式不停的在變化,是爲了跟上孩子身體成長的腳步。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呢,家長往往只是說教、講道理、囑咐,恨不能拎着耳朵,說一遍不行,說兩遍,兩遍不行說三遍。那這樣單一的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怎麼能跟上孩子心靈的成長呢?

養育孩子幾乎是人類的本能,那麼教育孩子,則是一門藝術,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到了五年級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應該變換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不停地成長,不停地學習。

在和孩子溝通方面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做傾聽者,不念嘮叨經;

傾聽的方法分爲三步:

第一步是停下手中的任何工作,家務也要暫時放下,面對着孩子的眼睛,嘴角上翹,給孩子一個微笑,用充滿愛的眼神專注的看着孩子。

第二步是在孩子講述的時候,不要中途打斷他,孩子講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的念頭涌出來涌出來,我們會忍不住想講話,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有毅力,要控制住自己說話的衝動,聽孩子表達完整,不然有很多重要的信息,你或許就聽不到了。

第三步當孩子講完了,你要對孩子剛纔講的事實複述一下,然後加一個小結。比如,我聽你剛纔說的是這麼一回事對吧,我聽你好像很生氣呀。

說完事實,同理孩子的心情,聽聽孩子還會怎麼說,再講出需求,最後提出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傾聽,效果會非常的好。

要做欣賞者,不做審判員;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馬飛認爲功課太多,自己會把爸爸蠢哭的,可是爸爸把他的課本都摞了起來,用尺子一量,再除以學習的天數。對馬飛說每天只要0.1釐米,我的天才兒子,你能做到嗎?馬飛聽見爸爸這樣一說,心裏想,看着爸爸對我崇拜的眼神,我以爲我就是少年霍金本人了。你看,這就是欣賞的力量!

要做踐行者,不搞一言堂。

另外,我們學了很多的教育學知識,懂了很多的教育方法,我們一定要實踐運用,千萬不要束之高閣,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常性,我們要不斷的摸索跟孩子的溝通方式,教育孩子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