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的真相

——名人故居风水赏析(节选)

自汉朝“臣服南越”后,岭南再也没有以国的形式存在。在“重农抑商”的中原文化影响下,岭南地区也开始了农耕土种的农业文化。

岭南地区在接收中原农耕文化的同时,更是把商业版图横跨欧亚大陆,那条极具诗意的“海上丝绸之路”延续至今。相对于中原地区的“重农抑商”文化,岭南的商业行为似乎“非我族类”的“蛮夷”族群。早在周朝时,对中原四周少数民族赋以“夷,犾,戎,蛮”的卑称。

赵佗建立南越国之前,秦朝向岭南地区移民几十万,极大的改变了人口结构。从本质上讲,南越国是秦朝的残余势力。但在汉武帝平南越后,秦朝残余力量被消灭,越族式微(统一的汉朝在岭南的统治不需要像南越那样依赖土著人),加上后世中原族群陆续南迁开发岭南,外(汉)族在当地人口占据了绝对优势。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为加强对原南越国的管理,在南海三郡基础上,再设九郡。即南海(今广州)、苍梧(今广西梧州)、郁林(广西桂平)、合浦(广西合浦)、交趾(越南东京)、九真(越南清化)、日南(越南顺化)、珠崖(海南海口)、儋耳(海南儋州)。西汉中后期,在全国设立十三个刺史部,其中在岭南设“交趾刺史部”(又称交州刺史部),管辖岭南九郡。

东汉末,弃海南岛(即珠崖、儋耳) ,岭南九郡变成岭南七郡。三国.吴国时(公元228年),步骘上书孙权将交州一分为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为交州,治设交趾龙编;合浦、 南海、郁林、苍梧四郡另设一州,治所设在苍梧郡广信县(现在的封开县)。广信,源于“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延用至南北朝。以广信的“广”字为名,取名为“广州”(这是“广州一名”的最早起源)。广州最早用名:楚庭,相当于战国时期楚国驻岭南的办事处。

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将全国按山川形胜之便划分为十道,岭南地区为岭南道,置经略使以式遏四夷,又整合而一。唐 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再划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不仅囊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外,还统管今广东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今 南宁),岭南再次行政分治。但州县分布不均衡,人口也以西道(今广西,越南)为多。粤东只有潮、循(今惠州)二州,粤西及西道有15州。

宋代在岭南先设置广南路,太宗末,又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 和广南西路,这是广东、广西名称之来由。

广南东路治所在广州,有14州(是现广东部分地级市的雏形);广南西路治所在桂林,有7州(包含越南三郡)。广南东西之划分,以西江流域的封州(即封开,是两广行政区分的各自分封界限)之间梧州为界,贺 江、云开大山以东属于广东、以西属于广西,从此基本奠定今日两广的分界线。

宋以后,越南北部分离出去。

至元朝,将原广南东路 辖区归江西行省管辖;原广南西路划归湖广行省管辖,今海南省和广东省雷州半岛,都归湖广行省统辖。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元代通岭南的主要交通线,是沿 赣水和湘水分东西两路而下。赣水与珠水北江主干流浈江,以大庾岭分流。北江流域,连接的地区多在广南东路范围内;沿湘水上溯,经全州、灵渠、桂州(今桂林),进入西江的支流漓 水,便于联系的地区是原广南西路的范围。

明朝朱元璋开国之际,先平定长江中游之陈友谅,下游之张士诚,以控制五岭山脉以北的江西和湖广的部 分地盘。三年后,再陆续分兵平定广西、广东。直到此时,明朝又将岭南两广与江西、湖广分开。

在这个时期,由于广西壮、黎、瑶三个民族反明起义猛烈,朱元璋 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广西的门户钦、廉地区划归广东,以便加强控制。

这个地缘政治格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只是后来海南独立建省而已。

——未完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